杨锐 (清朝)
杨锐 | |
---|---|
大清军机章京 | |
籍贯 | 四川绵竹县 |
出生 | 1855年?月?日 |
逝世 | 1898年9月28日 |
配偶 | 孙氏 |
亲属 | 曾祖杨玉先、祖杨士达、父杨承煦,母徐氏、詹氏 |
出身 | |
| |
著作 | |
|
杨锐(1855年[1]—1898年9月28日 ),字退之,易字叔峤,又字钝叔,号蝉隐,四川绵竹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人士。
生平
杨锐肄业于尊经书院。光绪八年壬午科优贡,朝考第一,试用知县。张之洞督两广,杨锐跟随赴粤。光绪十一年中式乙酉科顺天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2],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陈宝箴推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戊戌政变中,9月24日凌晨,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临刑前,杨锐多次质问自己的罪名,被监斩官刚毅拒绝。就刑时,血喷涌丈余[3]。杨锐就刑后,缝合尸体费银七百五十两[4],由四川同乡李征庸出资。灵柩寄居清字庵(又称清慈寺),前来祭奠者多人[5]。被祸之际,张之洞曾致电李鸿章欲救之,终因大臣惮祸未果。
杨锐生前评论康有为:言论诡而激,不速去,且酿祸。杨锐一向讨厌康有为,想不到以康党连坐死。死后13年,其子缴呈光绪手诏,证明康有为的<衣带诏>全是伪造[6]。
家庭
- 曾祖杨玉先,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始迁绵竹世居城内小西街。
- 祖杨士达,字竹虚,任山东阳谷县县丞,署曹县、惠民县县丞;祖母胡氏,旌表节孝。
- 父杨承煦,字春林,监生,曾在小西街开过“春林堂”药铺,敕封修职郎,晋封奉政大夫,诰封资政大夫,生子四;母徐氏、詹氏。
- 兄杨聪,字听彝,同治甲子科优贡朝考第二名,同治丁卯本省乡试举人,觉罗官学教习,以朝考敎职,厯任鄷都、隆昌县敎谕。终于酉阳州学正[9];妻罗氏,绵竹南里人,恩贡罗秋涛之女。
- 兄杨衮,字补之,官名希喆,府厯;妻杜氏,父杜李仙与杨家为街邻,曾任湖北州判。
- 弟杨悦,字肖岩,附生,军功保举巡检分发广东,署南海县巡检,湖北天门县知县,历官候补道。杨锐遇难后即辞官回成都,寓成都五福街九思巷。妻周氏,妾刘氏。子庆陶,女灵筠。庆陶早故,悦妻抚伯兄杨聪子庆翔为嗣(庆翔一子顶两房)。尚有二女适德阳黄姓李姓。
- 妻孙氏,出绵阳名门,戊戌锐遇害,氏悲愤成疾,后锐九年死去。
- 子杨庆昶,字思永,一字勖庄,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拔贡,朝考二等授国子监学正,戊戌后数年,京师故旧来信邀庆昶出仕,时李征庸由京官调任成都商务局总办,庆昶驰书接洽轮船,李覆信中说:“愿君为王裒勿为嵇绍”,昶得书后,遂决定终身不再出任。民国元年九月卒于成都寓所;媳萧氏,萧邦程孙女,江苏扬州府经历署瓜州司巡检萧凤台号翰臣女;妾谢氏,均无出。民国五年萧氏下乡遇害。民国七年谢氏抚锐长女适彰明苏氏之子为嗣,苏氏子名承法,行八,更名杨伟孙,别字子英。娶姨母之女德阳黄氏,后又续娶绵竹孝泉黄氏兆兰,生子杨洪德,现在江油三合乡。民国廿七年子英故,洪德遂投彰明外祖苏家。洪德为锐之曾孙。
- 长女杨梦兰,适彰明河西乡苏继祖为妻,1924年去世,苏继祖亲书墓门一联日“父同六君子党难,夫踵八大家齐名”。苏继祖之父苏文炳,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土,曾任甘肃武威县知县。大女婿苏继祖字季培。拨贡(?),曾任甘肃敦煌教谕,继入张之洞幕司文案,后委为湖北樊口税捐稀查委员,锐遇难后即回家,后又游学日本,宣统末归里,民初就四川高等审判厅书记官。晚年息影家园,慕李白为人,因好道故。自号“凿空道人”,著有《凿空诗文集》、1918年在成都又木刻《凿空诗稿》,崔映棠作序,“德一社”刊行,1931年写成《清廷戊戌朝变记》问世,为戊戌变法重要史料。1933年腊月病故,终年六十八岁。长承法大排行居八,即抚与杨庆昶为子的杨子英。
- 次女贞女杨庆翺,字绯云,许安县吕氏子嘉谟为妻,未成婚谟病故,誓不他适,过门守贞,抚倒承桃。因锐祠未建,庆昶又卒,氏奋力建父祠,出资买小西街杜氏西园基地,规模宏阔,乡人重之,题“金陀银瓶”四字于匾上,悬在祠中,表彰庆翺[10][11]。
- 三女适德阳黄姓,生子三人。
- 侄杨庆翔,号雁南,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先后任教于成都建国中学,绵竹中学、绵竹立志中学等校史地教员,1954年后病故
- 侄杨庆曾,字沂卿,补用盐大使
- 侄杨庆陶,候铨知县,字皋臣,以知县游学日本,回国后即故,年二十四。著有《清醒阁诗集》,时人顾印愚,梁鼎芬皆称誉之。后人又将其诗文与其妹夫廪生萧纯忠之遗作合刊,名《萧杨诗文合刊》。锐弟子邑举人黄尚毅有序。庆陶妻周氏,名安贞(即杨安贞)湖北人,无出。庆陶死后抚德阳黄姓亲戚子为子。周氏(杨安贞)捐田六十馀亩,作杨锐祠中图书馆设备及国学研究会奖金
- 侄女杨悦女灵筠,为廪生萧纯忠妻(纯忠号一诚,是黄尚毅妻弟)。纯忠早逝,灵筠守节,抚子读书、对丈夫学业常加激励,有诗名“苦热行”,结句云:“但愿身入广寒宫,寂寂清宵伴明月”,邑名土金子光极称道之。
著述
传世的主要著述有[12]:
- 《杨叔峤集》三卷,内《文集》一卷、《诗集》二卷,沈宗元校,民国三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 《说经堂诗草》一卷,清末刻本,首都图书馆藏。
- 《犀峰氏著稿》一卷,钞本,云南省图书馆藏。
纪念
杨锐墓
杨锐于1898年9月28日殉难后,其灵柩由乡人黄尚毅和其子杨庆昶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898年10月10日)护送出京,运回四川绵竹南门外南轩祠(今绵竹南轩中学校)侧安葬。其兄杨聪的灵柩也于1902年12月7日葬于杨锐墓旁。1958年农业深耕时将二墓封土铲平,幸得杨聪墓志碑一件被县文化馆征集(现存绵竹文管所)。该墓志详细表明杨锐下葬的地点,时间及和杨聪墓的距离,1980年代初绵竹南轩中学又在该墓地修建学生操场,因之在原址恢复墓葬已不可能的情况下,绵竹县政府于1995年将杨锐墓迁葬城南郊剑南湖风景区,征地一亩,四周建有围墙。题书碑文:“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之墓”,墓旁竖有保护标志碑和杨锐生平简介碑各一幢。现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3]
杨先生祠
杨先生祠旧址在绵竹县城内小西街(今县中医院所在地)其故居,为纪念杨锐而建,祠落成于民国五年(1916年),坐西向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内有“紫微山馆”、“说经堂”、“杨锐纪念馆”、“崇经壁”、“聚书楼”、“爱莲水榭”等建筑。祠内名人楹联甚多,堂中有民国四年(1915年)袁大总统题匾“成仁取义”一件。由于文革等原因,致使杨锐故居被折毁,建为中医院。[14]
参考文献
- ^ “不少记载将杨锐生年系于1857年,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所收杨锐的档案,杨锐在1898年44岁,可知他生于1855年,另外王闿运在1894年日记里称杨锐已经四十岁,因此认为杨锐生年为1855年”。《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6,第44页
- ^ “第四十八名(第十三房),杨锐,年二十五岁,四川绵州绵竹优贡生”,《乙酉科顺天乡试同年全录》
- ^ 《杨参政公事略》,《戊戌变法》第四册,第66—67页
- ^ 《新闻报》(1898年10月22日)
- ^ 黄尚毅:《杨叔峤先生事略》,《碑传集补》,卷十二
- ^ 高拜石 正中书局版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卅二) P168起
- ^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明经通谱》
- ^ “杨锐世系考”,黄德明,《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 ^ “杨聪,字听彝。生而颖悟,六岁时,其父承煦授之书,过目能诵。年十三,入邑庠,因肄业省城锦江书院。时山长李惺特奖拔之,称为奇童。名闻川督骆文忠秉章、督学侍郎黄倬,遂以前淸同治甲子科优贡朝考第二名,时年十九,以敎职用。旋中同治丁卯本省乡试举人,典试者为济甯孙毓汶、顺德李文田。以当时川省士子溺沈帖括,抛荒经术,思得一二豪杰之士为之先导。闱中得聪二三场卷,大喜,道发刋以式多士。聪与其弟锐相师友。于学无所不窥,如天文、地舆、算术、医方,皆宏览精思,务求心得,而独长于治经。尝尝云:史学在多记事,以搜罗无遗为功,如《史记》为傅信傅疑之书,不必其尽精确也。至于说经,则体例最严,征引既须精择,断制尤贵卓见。器自有明以制艺取士,学者复有焚书之叹。惟一二鸿儒硕士,敦崇志节,独抱遗经,旁稽载籍,倡起绝学,以待后进之有志于斯者,共修明之,使先圣之道不坠,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皆是也。聪独有志于是,故虽僻处西蜀,经术之美,行谊之高,为当时钜公所推重。南皮张文襄之洞督学四川时,特创尊经书院,慕聪之经术,尝举其学行以励蜀士。贵筑丁文诚宝桢总督四川,数请见,聪尝一往焉。不乐仕进,以朝考敎职,厯任鄷都、隆昌县敎谕。所去,士子皆立碑以志敎思。终于酉阳州学正任,年五十四,时光绪戊戍六月也。生平箸书藏于家,所修绵竹县志未成书,惟存典礼一篇,尤足为中朝大议改制之助。民国元年,门人黄尚毅印呈省署,批云:援据精确,宗旨纯正,犹见先正典型,型自是必传之(作至志中严辩淫祀界说,尤团有功世敎)”,(民国)《绵竹县志》
- ^ “吕杨氏,邑西秀水场吕嘉谟妻,绵竹举人杨锐女,选拔景輰之姊也。嘉谟幼时聘定,长将完婚,尚未及期,突以病故。厥后锐探问其志愿,女曰:吾间妇人之义,从一而终,愿终其身于吕,曷敢有他志乎?锐见其心已史,乃治装归吕,对灵成礼,以为夫妇,可谓女中之君子也。且而上奉孀姑,尤能尽职”,(民国)《安县志》五十二下
- ^ “杨庆翺,京卿杨锐之次女。许字安县吕嘉谟,未嫁而夫死,过门守贞,抚侄承祧。锐子拔贡庆昶卒,氏建父祠,规模闳关,郸人重之,题《金陀银瓶匾》,悬于祠中,表彰庆翺也”,(民国)《绵竹县志》
- ^ 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 ^ 宁志奇“百年风云仰铁肩——戊戌六君子杨锐故里遗迹揽胜”王培生张昌禄。《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1998年10月第1版.
- ^ “杨先生祠”,黄德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绵竹县委员会。《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