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 |
---|---|
源自 | 《伤寒论》 |
剂型 | 汤剂 |
组成 | |
桂枝 | 一两十七铢 |
麻黄 | 十六铢 去节 |
芍药 | 一两六铢 |
生姜 | 一两六铢 切 |
甘草 | 一两二铢 炙 |
大枣 | 五枚 擘 |
杏仁 | 十六个 去皮 |
功用 | |
辛温解表,袪痒 | |
桂枝二麻黄一汤,顾名思义是由桂枝汤二份及麻黄汤一份相合而组成的方剂,为太阳症处方,辛温解表轻剂。用于治疗服用桂枝汤后汗出太过所产生的病症。其产生的症状有如疟疾一般。
出处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1]
功用
祛痒,治出汗感冒、湿疹、荨麻疹。
辨症要点
- 发热恶寒,且热多寒少:代表病人抵抗力仍佳。
- 服用发汗解表药(桂枝汤)后得大汗出,但不见口渴。感觉忽冷忽热如得疟疾,但一日二次以内。
- 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不同点在于,桂枝麻黄各半汤用于尚未发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则是用于已发汗的情况,而且前者发热恶寒如疟的状况是一天发作次数较多,热多寒少;而后者一日最多发作二次。除此之外,此二方的表症皆为热多寒少。[2]
- 若脉微弱者,不可用此方,要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3]
- 身痒:病邪不能从汗排出(当汗不汗或汗出不澈),尚停留在皮肤下方,所以一定发痒;(若病邪至经筋则痛)[4]
方剂组成(汉制)
桂枝一两十七株、芍药一两六株、麻黄十六株,去节、生姜一两六株,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株,炙、大枣五枚,擘。[1]
方义
- 麻黄汤、桂枝汤,前者用于无汗之太阳症,后者则用于有汗,两者本来界限分明,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张仲景又将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用。[3]本方桂枝汤的剂量比麻黄汤多出一倍,亦可推知该方剂应用于有汗之症。
- 麻黄宣肺,杏仁润肺,二者合用可以预防麻黄让肺中津液流失太过。
- 桂枝解肌强心,让肌肉松弛,亦方便将表皮的病邪从汗排出。[5]
参考资料
- ^ 1.0 1.1 《伤寒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尾台, 榕堂. 《類聚方廣義》. 学苑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7734003.
- ^ 3.0 3.1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19講. [2018-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 ^ 清.吴, 谦. 《醫宗金鑑》.网路资料:《御纂医宗金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张, 步桃. 《解讀傷寒論.藥物篇》. 远流出版公司. 2005: 148, 191. ISBN 957-32-5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