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柴壁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柴壁之战
日期402年五月至十月
地点
柴壁(今山西襄汾西南汾河东岸柴庄)
结果 北魏胜利
参战方
北魏 后秦
指挥官与领导者
拓跋珪、长孙肥、拓跋顺 姚兴、姚平
兵力
长孙肥、拓跋顺:60000 姚兴:47000
姚平:40000
伤亡与损失
不详 约二万人阵亡
约二万人被俘

柴壁之战是一场中国十六国时代战役,战事发生于402年,源于后秦主动进攻北魏,北魏军队进行反击并围困后秦军于柴壁。战事最终以北魏获胜,尽俘柴壁秦军告终。

背景

后秦皇帝姚兴在394年即位后不久即消灭前秦残馀势力,又在399年攻下东晋所领的洛阳,次年又击败乞伏干归,更逼令其归降后秦。401年,后秦围攻后凉,凉王吕隆被逼请降,而其时西凉李暠南凉秃发利鹿孤北凉沮渠蒙逊都向后秦朝贡,后秦国力大盛,威服关中及秦陇。北魏于395年在参合陂之战中大败后燕,次年后燕帝慕容垂去世后更加主动侵燕,直至398年已全占后燕河北土地,后燕只得退守辽东,北魏遂入主中原。两国于是在北方鼎立。

北魏曾经派北部大人贺狄干带著一千匹马向后秦请婚,不过姚兴以魏帝拓跋珪已经立了慕容皇后为由拒绝,并留下贺狄干[1]。北魏材官将军和突就于402年攻黜弗素古延两个臣属于后秦的部落,加深了两方之间的嫌隙。

另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于392年收留与北魏敌对的铁弗部首领刘卫辰刘勃勃。402年,北魏常山王拓跋遵进攻没弈干所在的高平,没弈干被逼带著刘勃勃出奔秦州,而在高平留下的牲口、积縠及人口都遭北魏劫夺。另魏平阳太守貮尘又于此时进攻河东,震动秦都长安,关中诸城连白昼也要紧闭城门。姚兴知道后使挑选精锐,训练士兵,并在城西阅兵,不顾群臣反对,锐意进攻北魏[2];而拓跋珪见两国关系紧张,亦大举阅兵,命令并州诸郡将谷物都统一放在干壁城中以准备防御后秦。

经过

402年五月,姚兴正式攻魏,派遣姚平狄伯支率步骑兵共四万进攻,自率大军在后。姚平进攻干壁共六十多日,至七月攻下。同月,拓跋珪亦出兵反击,派拓跋顺长孙肥率六万兵作前锋,自率大军跟随。八月,拓跋珪到达永安,姚平派骁将率二百精锐骑兵视察魏军,反尽为长孙肥所擒。姚平于是撤走,却为魏军所追,到柴壁时被追上,只好守城自保,魏军则围困城池。

姚兴知姚平被困柴壁后就自率四万七千兵救援,并打算经汾水渡口天渡运粮支援姚平。拓跋珪命人增筑重围,而魏将安同则说:“汾水东面有一处叫蒙坑,共长三百多里,沿途没有小路进入。姚兴到来肯定会由汾水西岸直接至柴壁,这样敌人内外声势相应,再坚固的围城工事也挡不住;不如制作浮桥西渡汾水,并在西岸筑围拒守,敌人来后就无计可施了。”[3]拓跋珪接受了这个策略。姚兴到蒲阪后,因为忌惮魏军强大,于是拖了很久才进军。姚兴如安同所预计,被逼循蒙坑进军,拓跋珪于是率三万步骑在蒙坑以南进攻秦军,杀千多人,姚兴退兵四十多里,姚平亦不乘姚兴接近而突围。随后魏军分据险要位置,严防秦军接近柴壁。屯于汾西的姚兴试图用一束束柏木破坏魏军的浮桥,但都被魏兵钩取了,没有成效。

至十月,姚平矢尽粮绝,率众集中向西南方突围,姚兴亦列兵汾西,举起烽火及擂鼓作响应。不过,姚兴想要姚平尽力突围,姚平却希望姚兴推逼围城魏军作接应,于是两者都无法突破重围。姚平最终突围失败,无奈之下率兵手下投水自杀,拓跋珪则派泳术好的人去捕捉他们,都将尸体捞起了。其馀狄伯支唐小方等四十多名将领及城内二万多名士兵都被擒。姚兴始终无计可施,坐视柴壁失守,全军都哀伤痛哭,声震山谷。其后姚兴多次遣使求和都被北魏拒绝,拓跋珪更一度乘胜进攻蒲阪,因守城的姚绪固守不战及柔然侵魏,战事才以北魏退军作结。

影响

此战后秦大败,遏阻了后秦东扩的势头,后秦随后亦没有再主动与魏作战,更于407年与北魏修好,北魏送还唐小方等一众将领而后秦送还贺狄干。不过此番修好却为刘勃勃所乘,杀没弈干叛秦,其建立的夏国一直侵扰后秦岭北及关陇领地。

注释

  1. ^ 《晋书·载记·姚兴传下》:“先是,魏主拓跋珪送马千匹,求婚于兴,兴许之。以魏别立后,遂绝婚,故有柴壁之战。”
  2. ^ 《晋书·载记·姚兴传上》:“兴于是练兵讲武,大阅于城西,干勇壮异者召入殿中,引见群臣于东堂,大议伐魏。群臣咸谏以为不可,兴不从。司隶姚显进曰:‘陛下天下之镇,不宜亲行,可使诸将分讨,授以庙胜之策。’兴曰:‘王者正以廓土靖乱为务,吾焉得而辞之!’”
  3. ^ 《魏书·安同传》:“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同进计曰:‘臣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馀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

参考资料

  1. 《资治通鉴》(卷一一二至一一四)
  2. 《晋书·载记》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