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查尔斯·汤姆森·里斯·威尔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尔斯·威耳孙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Charles Wilson
威耳孙
出生(1869-02-14)1869年2月14日
苏格兰中洛锡安郡格伦科斯英语Glencorse
逝世1959年11月15日(1959岁—11—15)(90岁)
苏格兰苏格兰边区卡洛普斯英语Carlops
国籍 英国
母校曼彻斯特大学
剑桥大学
知名于云室
奖项 诺贝尔物理学奖(192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
机构剑桥大学
博士导师 约瑟夫·汤姆孙
博士生 塞西尔·鲍威尔

查尔斯·汤姆森·里斯·威耳孙[注 1]CHFRS(英语: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英国原子物理学核子物理学先驱,生于苏格兰中洛锡安郡格伦科斯。先后就学于曼彻斯特剑桥,1925年到1934年任剑桥自然哲学教授。他以研究大气电学而闻名,主要成就是发明云室,用以观察α粒子电子的轨迹,从而进一步研究原子、粒子的交互作用。1927年他与康普顿一起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卒于皮布尔斯郡卡洛普斯。

生平

1869年2月14日生于苏格兰中洛锡安郡。1873年其父亲去世后全家搬到曼彻斯特,曾就读于曼彻斯特的格林海斯学校。

15岁进入欧文学院(现: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生物,并对物理感兴趣。1888年进入剑桥大学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1892年毕业。后留校进行实验研究工作。189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00年,担任剑桥大学物理学讲师和物理学演示法教学者;1913年在气象台担任气象物理观测员。1916年起,研究闪电。1918年成为大气电学的讲师。1925年委任为剑桥大学杰克逊(Jackson)讲座自然哲学教授,直到1934年退休。

1959年11月15日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逝世。


云室

1896年,威耳孙发明威尔逊云室,在一个封闭容器内,输入纯净的乙醇或者甲醇蒸气,通过降低温度使蒸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有带电粒子射入,就会在路径上产生离子,过饱和蒸汽会以离子为核心凝结成小液滴,从而显示出粒子的径迹。

1912年,他又改进了云室,增加照相设备。

威尔逊云室对早期基本粒子的研究不可或缺,使得观察带电基本粒子或离子的运动径迹成为可能。威耳孙也因此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荣誉

注释

  1. ^ 在中国大陆,英语人名Wilson在现代人名翻译中译作“威尔逊”,但在指该物理学家时约定俗成译作“威耳孙”[1]

参考资料

  1. ^ 新华社译名室 (编). Wilson 威尔逊 [英、西、葡、罗、法].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ISBN 7-5001-0799-4. OCLC 646360652. NLC 003542268. Wilson, Charles Thomson Rees 威耳孙 〈英〉物理学家。(1869-1959)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