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如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如堉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4-02-15)1924年2月15日
日治台湾台北州海山郡板桥街
逝世1950年12月16日(1950岁—12—16)(26岁) 处决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古亭区马场町
籍贯台北州海山郡板桥街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4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50年)
政党新民主同志会(1947年8月-1948年9月)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48年9月-1950年12月16日)
学历
经历

林如堉(1924年2月15日—1950年12月16日),台北州海山郡板桥街人,台北二中毕业,曾任泰北中学教师,1947年与李登辉等创立新民主同志会担任中央委员[1],由于同学吴克泰及二中学弟陈炳基都已加入共产党,1948年“新民主同志会”也改名为“台湾人民解放同盟”成为中共地下组织,林如堉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学工委徐懋德担任上级指导,后因特务渗透进组织,组织遭破获瓦解,林如堉于偷渡香港前遭逮捕判刑三年半有期徒刑,1950年11月29日竟因涉及吴朝麒等之台北监狱内乱案遭判死刑,1950年12月16日执行枪决。[2]

生平

投身抗日热血青年

林如堉,1924年生于台北州海山郡板桥街,出身仕绅之家,父亲林平州系板桥仕绅海山汽车株式会社董事,皇民奉公会板桥分会委员,家境富裕。林如堉海山小学校毕业后考入台北二中,与李苍降雷灿南同期。1938年由于当时二中学长林水旺等筹组“中国急进青年党”思汉反日事件遭逮捕判刑,台北二中学生皆受其鼓舞,萌生前往中国抗日的志向。[3]1942年毕业后,父亲安排前往东京报考第一高等学校落榜,进入早稻田大学预备科,1943年林如堉考取日本培养中国工作干部为主的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准备前往中国,但1943年9月,总督府开始实施对台湾人征兵制度,同时取消缓征入学的资格,林如堉决定立即动身前往中国投入抗日活动。

返台与左倾

林如堉搭船前往中国舟山但始终找不到加入国军的方法,1945年辗转到福州加入了军队,并担任海军翻译的工作,但是没多久战争结束即返回台湾。[3],返台后林如堉曾在角板山做山地行政工作,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辞去角板山工作,到泰北中学任教职,并与当时台大法学院学生陈炳基、台大化工系当助教李薰山、同学李苍降及当时台大农经系大四生李登辉成立新民主同志会[4] ,1948年2月后组织逐渐成为中共地下组织,改名为“台湾人民解放同盟”,林如堉领导,由省工委学委会徐懋德担任上级指导。[3]

被捕与遇难

“台湾人民解放同盟”后遭特务渗透进组织,徐懋德接获情资表示情治单位将收网抓人,即命林如堉、陈炳基、李薰山偷渡香港,当时林如堉与李薰山返家准备遭逮捕[4],陈炳基则躲藏在乐生院逃过一劫顺利潜逃。由于加入叛乱组织因案而遭判决三年半徒刑。然而,林如堉后来却因涉及吴朝麒等之台北监狱内乱案,在执行期中,组织“工作同志联络会”,继续宣传“马列主义”,吸收李梓鼎加入,1950年11月29日遭判处死刑,1950年12月16日枪决于马场町刑场。[2][5]

平反

2018年12月7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45A号函文,公告受难者黄藻儒君等1505人应予平复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39)安洁字第2598号,有关林如堉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 覆政府而著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宣告正式撤销[6]

参考文献

  1. ^ 吉田胜次. 《自由の苦い味:台湾民主主義と市民のイニシアティヴ》. 日本: 日本评论社. 2005. 
  2. ^ 2.0 2.1 蓝博洲. 《幌馬車之歌》~革命醫師郭琇琮. 时报文化. 1991-06-20. 
  3. ^ 3.0 3.1 3.2 蓝博洲. 尋找祖國三千里. 台湾人民出版社. 2010-09-01. 
  4. ^ 4.0 4.1 蓝博洲. 《幌馬車之歌續曲》. 印刻文学. 2016-09. 
  5. ^ 吳朝麟等匪諜案A305440000C/0040/273.4/343. 国家档案管理局. 1950-05-24~1960/04/20 [2017-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6. ^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有罪判決公告. 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