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道
22°15′27″N 113°56′24″E / 22.2576167°N 113.9401086°E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2月4日) |
命名缘由 | 命名文件:1969年12月5日宪报第2429号政府公告、2008年7月11日宪报第4753号政府公告(东涌道北)、2009年1月30日宪报第683号政府公告 |
---|---|
命名日期 | 1969年12月5日 |
道路长度 | 7.3千米(4.5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时 |
车道数 | 2线双程 |
地点 | 香港新界西离岛区大屿山 |
起点 | 东涌裕泰苑外 |
终点 | 长沙屿南道 |
建造 | |
通车 | 1966年9月28日(单线双程) 2008年3月18日(伯公坳至石门甲双线不分隔) 2009年2月6日(全线双线不分隔) |
东涌道(英语:Tung Chung Road)是位于香港的大屿山的道路,是唯一贯通大屿山岛内南北的车道。东涌道原本是一条水务设施通道,以方便兴建数条输水隧道,将东涌黄龙坑及其他溪流的水输送至南部的石壁水塘储存,后来该通道开放给居民使用。现时东涌道石门甲以南路段属封闭道路,道路使用者必须持有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才可使用东涌道往来该岛南北。
概述
东涌道由东涌马湾涌(旧码头)开始,经过石门甲及凤凰山与大东山之间的伯公坳,到达长沙与屿南道交汇。配合东涌道改善工程完竣,自2009年2月6日起,由伯公坳至长沙一段的东涌道已永久封闭,由伯公坳起的新定线会改沿东南方向延伸,至近䃟石湾的屿南道交汇。
新大屿山巴士有多条路线行经东涌道,来往东涌和大屿山岛上其他目的地如梅窝、昂坪和大澳。在昂坪360缆车启用之前,东涌道也是游客由东涌前往昂坪宝莲寺及天坛大佛的必经之路。
经改善后的东涌道为7.3米宽双线不分隔车路,并设有行人路。受地势所限,多处斜度仍达1:6及1:8,车速限制仅为每小时30公里(后期于2009年4月及7月分阶段放宽至50公里),以策安全[1]。由于路面陡斜,加上大屿山南部路面状况不适宜容纳太多车辆,以及平衡大屿山生态环境,所以没有许可证的外来车辆一律禁止驶入石门甲道以南的东涌道,一般市民必须使用公共交通(即新大屿山巴士或大屿山的士)前往大屿山南部。
历史
东涌道在1966年9月28日,由时任港督戴麟趾主持启用典礼。早期为一条单线双程行车的道路,大部份阔3.5米,途中设有多个避车处。由于路线贯通分隔大屿山南北的高山,定线无可避免取道伯公坳。在未进行改善工程之前,东涌道某部份路段斜度更达1:4(近伯公坳以南一段),大部份路段斜度亦达1:6至1:10不等。
初时使用状况
早期居于大屿山居民一般使用水路交通经梅窝来往市区,青屿干线通车前,东涌道的使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岛民、工务车辆及公共交通车辆使用。
道路网改变带来的影响
自1997年青屿干线通车、1998年新机场落成启用、以及北大屿山新市镇首期落成,东涌道正式与市区道路网连接起来,成为出入大屿山,以至连接大屿山南部及大屿山北部的重要道路,居民及游人的乘车模式亦因而改变。由该时开始,大部份居民及游人均改用东涌道进出大屿山南部地区,使东涌道的车流量远远超出原有设计负荷。
为限制东涌道车流及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香港运输署在2010年6月或以前向部份车辆发出东涌道禁区许可证,限制除专利巴士、大屿山的士及紧急服务车辆外在日间繁忙时段使用东涌道。
扩阔及改善工程
弯多且急、斜度大、安全性不合时宜一直是东涌道的特点。事实上在1997年,路政署进行的“东涌道改善工程计划”可行性研究发现,因为此路部份路段斜道过大,沿原来东涌道走线进行改建并不适合,故一直没有再为“沿线改善方案”再进一步研究。后来,路政署亦曾研究增建大蚝湾至梅窝的新道路,并就有关方案共出支900万港元进行前期设计及勘察。最终发现兴建新路的方案不较原有东涌道沿线进行改善工程的路线短,此外因该方案涉及大蚝湾自然生态而未能通过环评,环境保护署亦没有为有关工程发出环境许可证。故此,政府在2001年起重新审视并详细研究“沿线改善方案”(即现时东涌道的定线),最终在2004年获通过动工。
审计署曾就此事发表“东涌道改善工程计划摘要”,就路政署作为有关方面的监工,并没有找出最佳的方案而白白花了多三年时间才开展改善工程而表示关注。路政署最后表示同意审计署的意见。[2]
然而,在1998年至2004年期间,路政署在东涌道多处地方进行小型改善工程,包括扩阔部份路段、增加避车处数目及分阶段在凌晨时份间歇性封路铺设防滑钢砂,以提升道路安全和容车量。
而在2004年6月正式开展的全面“东涌道改善工程”,当中包括将龙井头至伯公坳一段长3.6公里的东涌道改为双线不分隔道路;在伯公坳与长沙䃟石湾之间筑建一条长2.6公里的全新双线不分隔道路,包括总长度为750米的高架道路构筑物;在东涌道沿线辟设21个避车处/巴士停车处/紧急刹车道;以及在䃟石湾基督教女青年会营地附近辟设一个回旋处,与屿南道交汇。2007年10月13日,随著东涌道扩阔工程初步完成,部份路面环境改善,管制站亦由近黄龙坑道南移到石门甲一带 [3]。
“东涌道改善工程”在2008年起至2009年年初分阶段完工。首先开放的路段为介乎龙井头、石门甲至伯公坳一段的北段,于2008年3月18日提升为7.3米宽双线不分隔车路,部份旧路段亦被拉直及封闭。紧接下来介乎䃟石湾至伯公坳一段的南段亦于2009年1月完工,并于2009年2月6日早上十时起正式开放通车[4],伯公坳以南的旧东涌道随之永久封闭作公共设施道路。而在同日起,新大屿山巴士行经东涌道的路线亦因应旧东涌道路段封闭,部份路线改道;而原有东涌道水务局办事处分站亦改为设于长沙引水道,游人可在此站步行落桥,向西走约1.5公里,即达旧东涌道路段。
道路重新命名
随著东涌新市镇西部的开发(兴建逸东邨),东涌道亦被分为2段,第1段由长沙大桥至东涌马湾新村,第2段由东涌松仁路回旋处至东涌马湾涌(旧码头),后者在2008年7月11日开始已改称为东涌道北[5];而断开的一部份路段后来改名为翠群径。
而在改善工程完竣后被封闭的原有路段,则被直接取消道路命名。不过,坊间亦有人以“新东涌道”及“旧东涌道”来分辨两条道路,尤其辨别伯公坳以南的路段。因此现时实际东涌道南面起点为长沙屿南道近䃟石湾;北面起点为东涌马湾新村近裕泰苑的回旋处。
现时使用状况
根据审计署于2012年提交给政府的“东涌道改善工程计划摘要”文件,由于南大屿山发展低于预期,东涌道完成改善后的车流仅及原先预计的31%。
在改善路段重面通车后,东涌道限速亦由每小时30公里提升至每小时50公里;在后期加设闭路电视及车速监察器,进一步提升路面安全。
根据规定,重型车辆亦必须在落斜路段(南行近长沙引水道、北行近伯公坳)先行在避车处内停车,先测试刹车系统再用低波落斜。
低地台巴士和双层巴士的使用
不论改善前的东涌道及改善后的东涌道的路面状况也可让个别单层低地台巴士行走。鉴于低地台巴士一般不适宜在南大屿山一些陡斜和有急弯的道路上行驶,加上成本效益及会提高巴士损耗率问题,起初并没有常规低地台巴士被调派行经东涌道。新大屿山巴士代表曾于一个活动上表示,其实低地台巴士已可来回行走东涌至梅窝。只是因为低地台巴士只有29个座位,比一般巴士可载接近60人为少,而且轮椅使用者使用低地台巴士的需求并不多,如常规运行低地台巴士会造成资源浪费,但仍欢迎有需要的伤健人士可在用车前提早致电该公司安排服务[6]。
鉴于梅窝的新居屋银蔚苑即将落成入伙并带来新增的交通需求,香港运输署在2018年4月批准新大屿山巴士使用双层巴士行走东涌道[7][8]。巴士公司引入一款车身较矮及较短的两轴低地台巴士服务东涌来往梅窝的3M线[9]。惟有关安排引起部分人士关注双层巴士行走路窄多弯、陡峭的东涌道带来的安全隐患[7][8]。
放宽使用东涌道限制
因应路面情况改善,以及有大屿山居民指同时申请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及东涌道禁区许可证的手续是双重且没有必要,故此在2010年6月1日起,香港运输署取消东涌道禁区安排。换言之,只要持有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的车辆就可使用东涌道,不再受时间限制。
同时运输署亦实施旅游巴士配额制度,每日准许不多于30部旅游巴士进入大屿山南部,配额以先到先得方式分配给申请者。而当地居民亦可按需要向运输署申请单次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惟需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及缴交费用。 [10]
交汇道路
2016年
分阶段局部开放东涌道
执法及检控
需要留意的是,现时东涌道近石门甲道以南路段仍属封闭道路,虽然昔日正式的石门甲检查站已经拆卸,现在整条东涌道已再没有正式的检查站,惟石门甲路面上方设有闭路电视监察外来车辆。如车辆及驾驶人士未能展示有效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使用东涌道进入大屿山南即属违法,可被检控及被要求即时折返。
而由于大屿山路面状况比市区复杂,运输署亦要求驾驶公共巴士前往大屿山南部的车长,必须最少持有有效公共巴士驾驶执照两年,方可驾驶巴士进入该区。
事故
东涌道于2006年7月16日凌晨的暴雨中被山洪冲击,两段约30米的马路沥青爆裂,要封路紧急维修,道路瘫痪大半天,亦令大批打算前往宝莲寺的旅客失望而回。道路经抢修后,于同日下午3时半全面恢复通车。而在2008年6月7日,邻近逸东邨的一段东涌路附近山坡(即现今裕泰苑附近位置),在豪雨下亦发生山泥倾泻,连同洪水冲击路面。[11]
参考资料
- ^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大嶼山南部(包括東涌道)的交通及運輸安排 (PDF). 4月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9).
- ^ 東涌道改善工程計劃 (PDF). [2014-09-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10).
- ^ 東涌道通行許可證檢查站搬遷. 2007年10月13日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東涌道雙線周五全開通. 新浪新闻. 2008年2月4日 [200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6).
- ^ 第4753號公告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宪报. 2月4日 [2009-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7).
- ^ 本會出席運輸署組織大嶼山公路考察活動. 1月31日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 ^ 7.0 7.1 破天荒 雙層巴士准行東涌道直入梅窩. 苹果日报. 2018-04-13 [2018-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 ^ 8.0 8.1 雙層巴士首行東涌道安全惹關注. now新闻. 2018-04-21 [2018-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9).
- ^ 嶼巴東涌至梅窩3M線雙層巴設計圖曝光 料6月底到港 第3季載客. 香港01. 2018-04-13.
- ^ 大嶼山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9月17日 [201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1).
- ^ 2008年6月7日山泥傾瀉片段. [2019年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