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杞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1. 杞河南省杞县
2. 东平阳山东省新泰县
3. 缘陵(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4. 淳于(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之杞城)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国者
1.
2. 周武王
• 爵位
侯爵→公爵→侯爵→伯爵
• 
• 始祖
的后裔
• 亡国之君
杞简公
分封
• 创始
前16世纪
• 灭亡
前445年
• 灭亡原因
楚惠王所灭
史书记载1. 史记
(卷36:陈杞世家)
2. 春秋
(始见于隐公四年)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朝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的后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国封号,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

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次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历史上还流传著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和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

目前为止,发现的杞国存在的考古证据不多。共计有六块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为商代杞国存在的证据。而在杞县尚未找到杞国遗存,县城中曾有后人建的东娄公庙,祭祀杞国开国君主东娄公(即东楼公),该建筑在1949年后也已被拆毁。在新泰,清朝道光光绪年间曾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2002年新泰周家庄又发现了杞国的贵族墓葬群,证实新泰曾是杞国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

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

杞国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证实,武丁娶了一位杞国的女子(“妇杞”)为妻,是其60多个妻子之一,当时,杞被册封为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而在商纣(帝辛)时,卜辞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的字样。

另外,殷墟甲骨文中所提到的“己方”也有可能是指杞国。

周朝时期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的后人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政,和周武王封东楼公差了200多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谋娶公的时候,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了山东。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

后来,由于别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先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西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鲁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迁到淳于,即现在山东安丘县附近。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的杞国古城遗址,是杞都城之一。

杞国弱小,又夹在之间,常被侵扰,鲁国就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

杞国末年,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西元前506年,杞悼公死,杞隐公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就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僖公。好景不长,杞僖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湣公,在位16年后,于西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史记》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其所提到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

前445年,杞国终于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亡国,杞简公成了末代君主。

杞国君主

商代时的杞国君主已不可考,周朝时期杞国国君世系较全,现公认能考证出来的有20位国君,自杞东楼公始,至杞简公终,基本父子相继,偶有兄终弟及。其中杞武公之前四位国君在位具体时间不可考,并且其间很可能还有缺漏。杞武公之后的君主在位时间都有记载,其中最长的是杞桓公,在位共70年,最短的是杞隐公,在位仅数月,便被弟弟杀死篡位。

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东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被贬,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侯”、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

杞国国君列表

谥号 国君本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国都
杞东楼公 杞地(今河南省杞县)
杞西楼公 杞地(今河南省杞县)
杞题公
杞谋娶公
杞伯每亡 每亡 春秋早期
杞武公 前750年-前704年 在位47年
杞靖公 前703年-前681年 在位23年
杞共公 前680年-前673年 在位8年
杞德公 前672年-前655年 在位18年
杞成公 前654年-前637年 在位18年 在位时将国都迁至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杞桓公 姑容 前636年-前567年 在位70年 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杞孝公 前566年-前550年 在位17年 缘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杞文公 益姑 前549年-前536年 在位14年 缘陵、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平公 前535年-前518年 在位18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悼公 前517年-前506年 在位12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隐公 前506年 在位7月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僖公 前505年-前487年 在位19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湣公 前486年-前471年 在位16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哀公 阏路 前470年-前461年 在位10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出公 前460年-前449年 在位12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杞简公 前448年-前445年 在位4年 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其他人物

参考文献

出处

参考书

参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36》,出自司马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