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 (北魏)
李顺 (?—442年),字德正,赵郡平棘县人。北魏官员,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官至安西将军、散骑常侍、四部尚书。李顺曾多次出使北凉,并且一度受太武帝宠信,但因为多次收受贿赂而作出不实行为,太武帝在崔浩推波助澜下将李顺处死。
生平
谋功居右
李顺博览经史典籍,而且有才智和策略,在当时很有名。魏明元帝神瑞年间李顺任中书博士,后转中书侍郎。始光二年(425年)李顺随魏太武帝北征柔然,大败柔然,就因为期间参与筹划战略的功勋而官拜后军将军,加奋威将军,赐爵平棘县子。始光三年(426年),太武帝西征夏国,事前曾向崔浩称许李顺于随军进攻柔然时的表现,并打算命李顺总摄进攻夏国的先锋部队。崔浩家族虽然李顺联姻,但崔浩却一直看轻李顺,李顺也不服气,二人遂失嫌隙,崔浩此时就说李顺不可专委,致使李顺失去这次领兵的机会。不过,这次出兵直攻夏都统万城,强迁万多户人回去[1][2],李顺谋划的军功居首,遂获拜左军将军。始光四年(427年),太武帝再攻夏,这次李顺就获授前将军并领兵,他更加在夏帝赫连昌出战迎击时统领所部军队击败赫连昌左军。此战北魏攻占了统万城,太武帝本将城内珍宝及其他物资赏赐给李顺等诸将,但李顺却辞让,最终只拿走了数千卷书籍。班师回平城后,太武帝论功行赏,任命李顺为给事黄门侍郎,又赐了十五户奴婢及一千匹帛布给他。李顺又参与了神䴥三年(430年)灭夏的战役,遂改任散骑常侍,加征虏将军,进爵为平棘县侯。后又改任四部尚书,很得太武帝宠任[3]。
出使凉州
及后北凉沮渠蒙逊遣使称藩,太武帝在挑选使节时崔浩举了李顺担任,太武帝遂在神䴥四年(431年)以李顺兼太常,让他到北凉授予沮渠蒙逊“假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太傅,行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凉王”的北魏官爵[4]。李顺返魏后改任使持节、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宁西将军、开府、长安镇都大将,并进爵高平公。不久又受召入朝复任四部尚书,加散骑常侍[3]。
料算河西
延和元年(432年),李顺再出使北凉,到后蒙逊派了中兵校郎杨定归向李顺说蒙逊年纪老迈,旧患复发,腰和脚都动不了,无法下拜使节,请待三五日后身体好转后才和李顺见面。但李顺即就表示蒙逊虽然年老但仍当行臣礼,不得不见魏使。第二人李顺去见蒙逊,见蒙逊箕腿而坐,也根本没有起来下拜的意图,李顺就板起面说:“想不到这老人无礼到这地步!今天面临覆亡仍不顾,还敢欺侮天地。魂魄都没有了,还见来做甚么。”然后就握节要走。蒙逊立即命杨定归阻住李顺,并辩称李顺既知他年老,且据说魏廷有不拜之诏,所以才敢不拜。李顺却以昔日称霸的齐桓公获周王赐祭肉时虽也得到不需下拜的诏命,但仍坚持臣节下拜接受赏赐的故事,斥责蒙逊还未有那时齐桓公的功勋就敢不拜,更恐吓这样可能会招来北魏向北凉发动灭国战争。蒙逊闻言就屈服下拜,但拜后又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表示北魏近年屡有征伐,国土开扩了不少,应该以德治民,建立治世,一味征伐终会吃败仗。李顺就表示自从太武帝登位后就一直想著平定四方,于是一直对外用兵,灭夏国,破柔然,称美魏兵是消灭暴虐,存恤百姓,致令名声和威望远播四海,更言“自本以来,用兵之美,未有今日之盛”魏军镇服荒民如同天兵到来彰显有德者及惩罚犯恶者,根本不是恃力而为。又指圣明君王用兵一方自有另一方者怨恨,作为天子者也是无可奈何。蒙逊就乘机表达对北魏威吓的不满:“如果你的话是真的,那么凉州人民都会盼望魏军远道而来,为甚么还要不分昼夜遣使警告呢?你所说的怕是虚言吧。”李顺就答:“三苗人民背叛帝舜而亲近暴君;有扈氏反对启而顺逆主。自古以来都是在近处加以威慑,对凶人威势予以牵制,不独是针对凉州人呀。”李顺回国后,太武帝问及他与蒙逊的对话以及北凉国内朝政得失,李顺答:“蒙逊已经控制河西地区达三十年,遇过了不少艰难,但他颇识应变,又安抚招集荒远地区,即使偏远人民都畏惧和顺服他,故此他虽然不能为子孙作筹谋,也能保住其国至寿终。上一年他上表答应十月时送昙无谶来,但当臣去迎接时他就食言了。这就最能看到他不忠不信的行为。礼就像身体的车舆,敬就是行动的根本。没有人无礼不敬而能够长久享有福禄。就臣的看法,蒙逊活不过一年了。”太武帝即问蒙逊死而其子继袭后之事,李顺再说:“臣约略观察过蒙逊诸子,发现都不是能保守一隅的才俊。但也听闻过敦煌太守沮渠牧犍,略有才器禀性,肯定是他继承蒙逊的了,但牧犍的能力比起他父亲还很远,这是上天将北凉送给圣明(即太武帝)。”太武帝就表示正想将军事重心放在东方的北燕,若李顺所言属实那等三五年才灭凉也不迟。延和二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继位,正如李顺预料那样,太武帝见此就更有信心可以在不久灭凉,并赐了李顺一千匹绢布、一乘厩马,并进号安西将军[3]。
受贿祸身
李顺先后出使凉州达十二次,太武帝一直都称许其才能。而太武帝在李顺成功预测蒙逊去世及牧犍继位的形势后也更宠信他,政事事无巨细都会有他的参与,这令崔浩很不满。而崔浩接到情报说蒙逊在凉州曾多次与李顺游宴,并在期间说过很多悖逆傲慢的话。蒙逊为免李顺将这些事都报告给太武帝知道就用金银财宝贿赂李顺,而李顺也因而为蒙逊隐瞒此事。崔浩就将事情密报给太武帝,但太武帝不信。太延三年(437年),太武帝刚在上一年灭了北燕,就和刚刚出使凉州回来的李顺商讨灭北凉的事,并打算在这一年就出兵灭凉。李顺则说人民已因多次征战而很劳累,劝太武帝另择他年。太武帝虽然听从,但在两年后的太延五年(439年)又再议论出兵北凉,当时奚斤等三十多名官员上表反对,其中争议点是凉洲缺乏水草资源这一说法,这一点李顺以自己多次出使北凉的经验作担保,说只有姑臧城南天梯山有积雪在春夏间融化期间会成为能供给灌溉的河流,其馀地方都只有枯石,而北凉只要在魏军来时破坏水道就会令河道干涸,魏军就会缺乏水源及喂马的草,由此力陈不宜出兵。主战的崔浩以《汉书》对凉州的记载及汉人不会在缺乏水源的地方建城,进而质疑李顺的说法,更直指李顺收了人家的钱财才说谎[5]。最终太武帝还是听从崔浩而出兵,到北凉都城姑臧城外时发现当地水草资源极其丰富,在与皇太子拓跋晃的书信更估计那裹的水草资源可供军队吃上数年[6],由而记恨李顺说谎[3]。
太武帝灭北凉后,又探听到之前沮渠蒙逊没有应命将昙无谶送到平城并擅自将之杀害一事,其实李顺是收了蒙逊的贿赂而任由他杀了昙无谶,这样太武帝就更嫌忌李顺了。及后太武帝命李顺评定北凉群臣以赏赐爵位,李顺又被凉州人徐桀揭发他收受贿款,所作出的评价并不公允。崔浩见此就在太武帝面前抨击他不忠,太武帝遂大怒,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将李顺在平城城西处死[3]。
身后之事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国史之狱被诛杀,又向当时信任的李顺堂弟李孝伯说:“你的堂兄昔日虽然误国,但朕本意也不是想令他到那个地步的。由于崔浩进言毁损才令我朕愈来愈忿怒。杀你堂兄的是崔浩啊。”后来,李顺的儿子李敷等人得魏文成帝及魏献文帝宠信,家族贵盛,李顺亦因而获献文帝追赠侍中、镇西大将军、太尉公、高平王,并赐谥号宣。然而李敷兄弟却在皇兴四年(471年)冬季因遭李䜣告发其家族成员隐匿犯下的二十多项罪行而被献文帝诛杀,李顺亦被削为庶人[3]。
家庭
父
- 李系,后燕散骑侍郎、东武城令,以治理有能闻名。入魏后任平棘令,因年老而在家去世,获赠宁朔将军、赵郡太守、追封平棘男爵位。
妻
- 邢氏,李顺获追谥为高平宣王时也获谥为孝妃。
兄弟
- 李脩基,李顺弟,陈留太守。有子河间太守李洪鸾父秀才李羡策及高平太守李探幽[7]。
- 李恽,李脩基弟,字善祖,小家药囊,有高名,官至中书侍郎。征凉州时战死。
子女
- 李敷,长子,见宠于文成、献文两帝,参与朝政大事,官至散骑常侍、南部尚书、中书监、领内外秘书。并获准袭父爵高平公。皇兴四年被杀。
- 李式,李敷弟,官至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西兖州刺史,封濮阳侯。皇兴四年与兄同被杀。
- 李弈,李式弟,得文明太后宠信,官至散骑常侍、宿卫监、都官尚书、封安平侯。皇兴四年与兄同被杀。
- 李冏,李弈异母弟,诸兄被杀时成功逃亡,后在孝文帝在位时回朝仕官,官至光禄大夫、守度支尚书,曾建议孝文帝自洛阳迁都长安。
- 李氏,嫁崔浩侄子。
- 李氏,嫁广平人宋叔珍。
孙
- 李伯和,李敷长子,李敷事发后逃亡了一年多还是被人抓住,处死。
- 李仲良,李敷次子,皇兴四年与父同被杀。
- 李宪,李式子,袭父爵濮阳伯,官至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淮南大都督。孝昌二年(526年)因被梁朝军队攻克寿阳而被俘,北还后却被收赴廷尉,并在次年因女婿元鉴于邺城起兵而被胡太后下令处死。
- 李庆业,李弈子,馆陶令[7]
- 李祐,李冏子,字长禧,历任给事中、尚书祠部郎、相州抚军府长史、司空从事中郎、博陵太守。
- 李太,李祐弟,太尉行军员外郎。
参考资料
- 《魏书·李顺传》
- 《北史·卷三十三》
- ^ 《魏书·卷九十五》:“世祖闻屈孑死,诸子相攻,关中大乱,于是西伐,乃以轻骑一万八千济河袭昌。时冬至之日,昌方宴飨,王师大中山至到,上下惊扰。车驾次于黑水,去城三十馀里,昌乃出战。世祖驰往击之,昌退走入城,未乃闭门,军士乘胜入其西宫,焚其西门。夜宿城北。明日,分军四出,略居民,杀获数万,生口牛马十数万,徙万馀家而还。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魏主欲以中书博士平棘李顺总前驱之兵,访于崔浩,浩曰:“顺诚有筹略;然臣与之婚姻,深知其为人果于去就,不可专委。”帝乃止。浩与顺由是有隙。⋯⋯魏主行至君子津,会天暴寒,冰合,戊寅,帅轻骑二万济河袭统万。壬午,冬至,夏主方燕群臣,魏师奄至,上下惊扰。魏主军于黑水,去城三十馀里。夏主出战而败,退走入城。门未及闭,内三郎豆代田帅众乘胜入西宫,焚其西门;宫门闭,代田逾宫垣而出。魏主拜代田勇武将军。魏军夜宿城北,癸未,分兵四掠,杀获数万,得牛马十馀万。魏主谓诸将曰:“统万未可得也,他年当与卿等取之。”乃徙其民万馀家而还。
- ^ 3.0 3.1 3.2 3.3 3.4 3.5 《魏书·李顺传》
- ^ 《魏书.世祖纪上》:“(神䴥四年九月)癸亥,诏兼太常李顺持节拜河西王沮渠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行征西大将军、太傅、凉州牧、凉王。”
- ^ 《魏书·崔浩传》:弘农王奚斤等三十馀人皆曰:“牧犍西垂下国,虽心不纯臣,宜可小息,又其地卤斥,略无水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来,必完聚城守,攻则难拔,野无所掠。”于是尚书古弼、李顺之徒皆曰:“自温圉河以西,至于凉州,地纯枯石,了无水草,不见流川。又言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深一丈馀,至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灌溉。彼闻军至,决此渠口,水不通流,引致渴乏。去城百里之内,赤地无草,又不任久停军马。斤等议是也。”世祖乃命浩以其前言与斤共相难抑。诸人不复馀言,唯曰“彼无水草”。浩曰:“《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汉人为居,终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又雪之消液,才不敛尘,何得通渠引漕,溉灌数百万顷乎?此言大诋诬于人矣。”李顺等复曰:“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浩曰:“汝曹受人金钱,欲为之辞,谓我目不见便可欺也!”
- ^ 《魏书·卷四下》:初,世祖之伐河西也,李顺等咸言姑臧无水草,不可行师。恭宗有疑色。及车驾至姑臧,乃诏恭宗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馀沟流入泽中,其间乃无燥地。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人之多言,亦可恶也。故有此敕,以释汝疑。”
- ^ 7.0 7.1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