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幻想II
最终幻想II | |
---|---|
| |
类型 | 角色扮演(RPG) |
平台 | FC游戏机、WonderSwan Color、PlayStation、行动电话、Game Boy Advance、PlayStation Portable、Virtual Console、PlayStation Network、iOS、Android |
开发商 | |
发行商 | 史克威尔
|
总监 | 坂口博信 |
制作人 | 宫本雅史 |
设计师 | 田中弘道 河津秋敏 石井浩一 |
编剧 | 寺田宪史 坂口博信[1] |
程序 | 纳赛尔·吉贝利 |
美术 | 天野喜孝 |
音乐 | 植松伸夫 |
系列 | 最终幻想系列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1988年12月17日
|
《最终幻想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英语:Fianl Fantasy II,台旧译“太空战士II”)是由史克威尔开发,并于1988年在任天堂FC游戏机平台发行的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游戏于后来多次移植或重制,转战平台包括WonderSwan Color、索尼PlayStation、Game Boy Advance、PlayStation Portable以及多个行动电话与智慧型手机。由于《最终幻想II》和《最终幻想III》初版都仅有日文版本未在欧美发行,为避免北美玩家困惑,《最终幻想IV》在北美发售时顺应当地编号以“最终幻想II”为题。游戏最新的重制版是iOS和Android版,其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在全球发行。
游戏故事围绕著四个父母被帕拉美琪亚帝国军队杀害的年轻人。四人中的三人加入了帝国反抗军,完成任务来获得新魔法和武器、毁坏敌人的超级武器并营救领导者。在击败了帝国和皇帝后,三人组找到了成为黑骑士的第四个年轻人,他取代了之前的皇帝并准备攻击反抗军。在与他对峙时,重生成为恶魔的皇帝出现,并准备毁灭世界。转折下四名年轻人决定合力反击,并最终在魔法城堡中消灭了恶魔。Game Boy Color版增加了游戏结局后的剧情,讲述了几个配角的故事。
许多《最终幻想II》引入的元素后来成为系列的共通元素,如陆行鸟和常设角色席德。游戏没有使用系列前作和续作中传统的经验值升级系统,而是让能力值因角色使用与习得内容而增长的熟练度系统。虽然游戏是《最终幻想》的续作,但并没有出现前作中的角色与地域。《最终幻想II》在首发当时只有日文版本,几乎没有日本外评论者的关注,但之后的重制版则获得正面评价。
游戏玩法
《最终幻想II》使用了和前作《最终幻想》相似的游戏玩法。玩家可以自由的在包含数个城镇与迷宫的世界地图上漫游。玩家通过可菜单制系统为角色准备装备和两个多为一次性的战斗道具。玩家通过道具菜单给角色分配魔法,“回复”等几个魔法还能在战斗外使用[3]。玩家还可以在世界地图上储存进度。玩家可从商店中购买武器、防具、道具和魔法,城镇居民会为玩家提供推进游戏的有用信息。游戏加入了“词汇记忆”的新功能,当玩家和非玩家角色(NPC)对话时可“询问”与“记忆”特定词语,随后可通过询问其它NPC来获得更多信息,或是解锁新剧情。游戏同样还有少量特殊道具,玩家可在对话中给NPC展示或对其使用,二者效果相同[4]。角色和怪兽不再像前作中会分别显示在不同的窗格中,而玩家在战斗中也可以看到当前生命值和总生命值。玩家可以以不足四人的队伍战斗,这在首作是无法实现的。《最终幻想II》中出现了最终幻想的特有吉祥物陆行鸟,玩家可以骑着它高速移动且不遇敌。常设角色希得也从《最终幻想II》开始出现,之后每部本传游戏都会有同名角色出现[5]。
在世界地图和迷宫中玩家都会随机遇到敌人,玩家可通过战斗提升角色属性[6]。与《最终幻想》不同,角色职业不能升级。游戏也是系列中少数不使用经验值升级的作品,代之的是角色通过参战来提升行动类型的等级。比如角色频繁使用某种武器,该武器就将更加熟练,物理威力和准确度将会提升。属性包括生命值、魔法值、魔力、体力、力量、精神力、敏捷、智力和回避率。玩家可通过在战斗中反复使用某类武器来提升其力量[5][6]。体力值(HP)和魔法值(MP)会随著消耗而增长;角色在战斗中受到重击后可提升最大HP,在战斗中大量施放魔法可提升最大MP[6]。该经验系统有些非预期后果,玩家可通一些方法获得大量预算之外的经验值;如透过自相攻击与反复施法,角色可大幅提升HP与能力[5]。《最终幻想II》使用了和前作相同的回合制战斗系统,以及存在对多数物理攻击免疫,但可透过弓和魔法伤害的角色或敌人[3]。
情节
角色
《最终幻想II》有四个玩家角色以及几个可暂时控制的配角。主要角色有居住在菲因、正义感强烈的剑士主人公菲利奥尼尔(フリオニール);温柔的并专注于帝国的弓箭手玛莉亚(マリア);可以和动物对话的单纯武僧盖伊(ガイ);以及作为对手黑骑士而在游戏大部分时间不知所踪的莱恩哈特(レオンハルト)[5][7]。有五个角色临时加入队伍,协助菲利奥尼尔、玛莉亚和盖完成反叛任务,他们是:卡修因王子与反叛军成员哥顿(ゴードン),萨拉玛多镇居民约瑟夫(ヨーゼフ),海盗蕾拉(レイラ),反叛军的白魔法师敏武(ミンウ),以及系列中出现的首个龙骑士理查德·海德温(リチャード・ハイウインド)[5]。
虽然《最终幻想》更多聚焦于游戏系统,但坂口博信决定第二作更多强调于角色发展。为了让角色感觉更像现实中的人类,能让玩家体验到悲伤或开心这类情感[8]。《最终幻想II》还让玩家角色在正常剧情中死亡。音乐作曲者植松伸夫最初反对创造这种死亡场景,但最终同意了坂口的观点。在游戏系统上,当客串角色在剧本中死亡时,玩家将无法复活他们或收回其装备武器[8]。
菲利奥尼尔和帕拉美琪亚皇帝(パラメキア皇帝)(在寺田宪史的小说中名为马提乌斯(マティウス))是系列角色跨界格斗游戏《最终幻想 纷争》中《最终幻想II》的主人公和反派,菲利奥尼尔被设定为能操纵多把武器的热血汉(原作艺术画概念)。菲利奥尼尔日版由绿川光配音,英文版由约翰尼·扬·博施配音;马提乌斯日版由堀内贤雄配音,英文版由克里斯托弗·科里·史密斯配音。在《最终幻想II》PlayStation版开场FMV(全动态视频)中,菲利奥尼尔由小尾元政配音,玛莉亚由下屋则子配音,盖由三宅健太配音,莱恩哈特由山口隆行配音。
剧情
在《最终幻想II》的开场,菲利奥尼尔、玛莉亚、盖和莱恩哈特在帕拉美琪亚黑骑士的攻击下逃生。菲利奥尼尔、玛莉亚和盖被姬蕾妲公主救出,她在菲因王国被帝国侵略后,在阿鲁迪亚镇建立了反抗者基地。因为三人年轻而缺经验,姬蕾妲拒绝了他们加入反抗军的请求。三人动身到菲因寻找莱恩哈特;在这里他们找到临终的卡修恩国王斯科特,姬蕾妲的未婚夫;他告诉主角,原菲因爵士伯恩背叛了反抗军,成为了帝国军的将军。一行回到阿鲁迪亚将消息告诉了姬蕾妲。她同意主角加入反抗军,并让他们到北方寻找制造强大武器的原料秘银。队伍北上来到了被占领的村庄萨拉玛多,从附近矿山救出了受奴役的村民并找到了秘银。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队伍被送到巴夫斯克城阻止飞空船大战舰的建设;然而它在队伍到达之时飞走了。在拿到可以炸毁大战舰的太阳火焰时,队伍看到大战舰在抓捕载有姬蕾妲的飞空艇。在大战舰著陆补充供给时,一行救出了姬蕾妲并将太阳火焰投入大战舰的引擎。在乘爆炸前逃脱时,一行遇到了黑骑士,玛莉亚认为他是莱因哈特。
菲因国王在临终时,让一行人到几近灭亡的迪斯特城寻找龙骑士协助。一行人在迪斯特城只找到一对母子,得知因帝国下毒,城里只剩下一只濒死的飞龙了。将最后的飞龙蛋放到山洞后,一行回到了阿鲁迪亚,发现上次营救的只是假公主。再次救出姬蕾妲公主后,一行又从帝国手中夺回了菲因。之后队伍西行寻找强力的魔法道具,途中最后幸存的龙骑士加入了队伍。队伍返回菲因后发行许多城镇都被皇帝召唤的龙卷风摧毁。队伍呼唤了新生的最后一只飞龙,乘著它进入了龙卷风内部并杀死了皇帝。众人回到菲因庆功时,一个身负重伤的菲因士兵报告称莱恩哈特接管了王位并操控帝国军消灭反抗者。
当队伍进入帕拉美琪亚城堡与莱因哈特对峙时,重生并获得魔力的皇帝从王座上出现,他称他被从地狱中送回,并要毁灭整个世界。一行与莱恩哈特乘飞龙飞出了帕拉美琪亚城堡,此时城堡也变成了魔宫大混乱城。莱因哈特答应协助一行消灭皇帝。队伍来到了通向地狱,被称作死亡大道的地下通道,找到了大混乱城的入口,一行人最终打败了皇帝。
在Game Boy Advance重制版《最终幻想I·II Advance》中新增了一个称作“灵魂重生”的通关后任务。新增任务围绕著在游戏剧情中死亡的角色,他们在另一个游戏世界消灭了互生版的皇帝。
开发
在系列首作《Final Fantasy》面世前,史克威尔决定相信有发展续作的可能性,于首发即出货了40万份游戏[9],而最初的FC版本更进一步超过预期,首作累计在日本出货了52万份[10]。在成功开启续作《最终幻想II》开发时,由于初始就没有固定的理念,因而其最终决定不使用前作的角色与地点,而是从一个新方向展开[5][9]。系列首作的主策划坂口博信为调节较大的开发团队而一人担当总监[1]。开发者使用了第一作获得的经验,即更注重将故事创意融于新的游戏系统与游戏世界,因而他们首先全面创作了《最终幻想II》的情节,游戏系统则围绕著情节构建[11]。较之于第一部游戏,经验值系统在本作中改为更接近现实的成长系统。前作的一些开发人员在《最终幻想II》中担任相同的工作。作品情节再次由坂口创作,具体的剧本则由寺田宪史编写[1][12]。植松伸夫和前作一样谱写音乐,天野喜孝再次担当艺术概念设计[5]。和前作相同,纳赛尔·吉贝利负责编程[13]。在游戏开发中,吉贝利由于工作签证期满而不得不从日本回到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其余的开发人员带著必要的材料与设备,随他到萨克拉门托完成游戏制作[14]。游戏在首作发布之后不到一年便发行了[5]。
游戏由剧本作者寺田宪史改编为小说《最终幻想2 梦魔的迷宫》,天野喜孝插画,小说于1989年4月由角川书店在日本发行[15]。
音乐
《最终幻想II》的音乐后来由关户刚为WonderSwan Color、PlayStation和Game Boy Color重制版而重新编曲。虽然《最终幻想II》的音乐和《最终幻想》音乐是分别谱写的,但二者经常打包收录于一张专辑中。首张专辑《最终幻想I·II全音乐》与1989年发行,后于1994年再版[16]。两个原声的重编专辑《交响组曲最终幻想》也于1989年发行。PlayStation版游戏的音乐合辑《最终幻想&最终幻想II原声专辑》与2002年发行,并于2004年再版[17][18]。《最终幻想II》的音乐还在各种官方音乐会与现场专辑中出现,如管弦音乐会现场专辑《20020220 最终幻想音乐会》,其中选取了包括本作在内系列各游戏的音乐[19]。此外,皇家斯德哥尔摩交响管弦乐团在巡回音乐会《Distant Worlds - Music from Final Fantasy》中演奏的组曲中使用了一些游戏乐曲[20],而新日本管弦交响乐团在《Tour de Japon》系列音乐会上演奏了另一版本的组曲[21]。
游戏版本
重制版
除了FC原版游戏外,《最终幻想II》还与《最终幻想》以《最终幻想I·II》为题于1994年发行FC合辑版。游戏与2001年发行WonderSwan Color版本,2002年在PlayStation发行独立版和初代合辑两个版本,2004年在Game Boy Advance发行《最终幻想I·II Advance》,2004年和2006年发行行动电话版,2007年发行PlayStation Portable版,2009年6月16日在日本发行Wii Virtual Console版[22]。
《最终幻想I·II》合辑对原版游戏做了小修改。WonderSwan Color重制版首发与2001年5月3日,随后在该平台发行了带有附加内容的特别版[23]。该版本完全使用16位元世代技术重绘游戏画面,使用更大的角色图标,由关户刚重混音乐,并为战斗背景配上了全图像[24]。PlayStation版较WonderSwan Color版图像改进更大,音乐依然由关户刚重混,因发挥了PlayStation的声音机能,音质得以提升。关户还未新的过场动画谱写了几首新曲目。游戏单独在日本发行,并和一代以《最终幻想I·II 珍藏版》(Final Fantasy I·II Premium Collection)为题在发行(北美版题为“Final Fantasy Origins”),这是游戏首次在日本以外发售[25]。2012年12月8日,收录重制版的《最终幻想25周年纪念超级包》(Final Fantasy 25th Anniversary Ultimate Box)发行[26]。
《最终幻想II》与初代于2004年在Game Boy Advance上以《最终幻想I·II Advance》为题发行,美版标题为“Final Fantasy I & II: Dawn of Souls”。该版本首次为游戏加入了附加剧情“灵魂重生”,玩家可在通关后开启此剧情[27]。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于2004年和2006年为日本行动电话网路发布《最终幻想II》[28]。为庆祝最终幻想20周年,2007年在日本发行了PlayStation Portable版[29]。该重制版改进了图像,使用了《最终幻想I·II 珍藏版》的过场动画和原声,并加入了《最终幻想I·II Advance》的附加探险与迷宫。此外游戏又加入了两个新迷宫,更多的角色特有装备,以及强敌的敌人与新头目[30]。2009年6月16日,日本Wii Virtual Console提供原版FC游戏的服务,其没有应用后来版本改动[22]。2010年2月25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为iOS发行了PlayStation Portable移植版,并为触摸萤幕做了适应性调整[31]。
未发行英文版
继1990年任天堂北美《最终幻想》发行的成功,史克威尔北美子公司史克威尔软体开始《最终幻想II》英文在地化的工作,并定名为“最终幻想II:帕拉卡上的暗影”(Final Fantasy II: Dark Shadow Over Palakia)。这项工作由后来翻译《最终幻想IV》和《圣剑传说2》剧本的森山薰负责。虽然测试版已经制成,而且游戏也在史克威尔软体的几个贸易刊物上打了广告,但长开发周期、日本原版游戏已显古老,以及FC的下一代游戏机超级任天堂的面世,让史克威尔软体放弃《最终幻想II》的本地化,转而投入最新发行的《最终幻想IV》[5][32]。
虽然北美NES版《最终幻想II》的样本卡匣已经制成,但森本自己也承认工程远未完成,“我们用于每个游戏的只有非常有限的记忆体容量,这绝非真正的‘翻译’,而是砍掉信息再补回来,而且我们的老板当时没有理解为英文版投入的额外工作”[32]。2003年,收录于《Final Fantasy Origins》的游戏最终为英文区受众发行,游戏在柏木章的监督下使用了全新的翻译。
评价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15年9月2日) |
评价 | ||||||||||||||||||||
---|---|---|---|---|---|---|---|---|---|---|---|---|---|---|---|---|---|---|---|---|
| ||||||||||||||||||||
|
最初的FC版本在日本的出货量达76万份[10]。截至2003年3月31日,所有版本游戏在全球累计出货128万,其中108万在日本,20万在海外[45]。尽管PlayStation版在2007年6月发行,但游戏9月份就在日本出货9万,北美出货7万[46]。以全版本的合计销量来看,虽然本作依然卖出了超过百万份,但此成绩在最终幻想系列的所有本传中为最低[45]。
游戏重制版获大量评价。《Fami通》杂志为WonderSwan Color版打出30/40[38],GameSpot称《Advance》的图像基本过时,但称赞了新增内容[47]。IGN称游戏故事翻译较《最终幻想》大幅改进,并加入了后来最终幻想游戏的功能,如可以在世界地图任何地方存档,而非只能在帐篷或小屋[48]。《Advance》合辑获IGN 2004年3月Game Boy“月度游戏”[49],并在《任天堂力量》的最佳200游戏列表中排名76[50]。对话系统获大量费时且做作的评价,但仍然被认为是一个互动性的里程碑。因为涉及爱情与角色死亡,剧情较《最终幻想》复杂而更有深度。一些评论认为游戏情节借鉴了《星球大战IV:新希望》的元素,包括孤儿加入帝国反抗军,帝国建造大战舰,而战舰里面关著的公主[5]。GameSpy称赞了任何时间可存储游戏的新功能,称其是掌上游戏机的关键功能;相比之下GameSpot则称赞了游戏图像,称其虽然简单,但“很适合”Game Boy Advance[51]。
PlayStation Portable获得了一般的评价。GameSpot称升级系统“混乱”,并认为和以前的版本不同,该版本不应个《最终幻想》一起发售。IGN也对游戏系统不满,称“如果你是一个更偏重游戏体验的玩家,FF2看起来绝非升级”。然而两份评论都称赞了图像[40][42]。GameSpy也做出了给升级系统“古怪,有时困惑”的相似批评,但也同时称赞了图像,此外其还称赞了本就应该降低的游戏难度,评论者认为,应淘汰为推动进度而被滥用的等级系统,而玩家在原版游戏中不得不这么做[41]。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Interview with Hironobu Sakaguchi. Shūkan Famitsu. ASCII (company). 1998-06-05 [201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6).
- ^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 Sony. Sony. [201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 ^ 3.0 3.1 Final Fantasy Origins instruction manual. Square Enix. 2003: 17. SLUS-05141.
- ^ Final Fantasy Origins instruction manual. Square Enix. 2003: 15, 22. SLUS-05141.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Final Fantasy Retrospective: Part II. GameTrailers. 2007-07-23 [201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4).
- ^ 6.0 6.1 6.2 Final Fantasy Origins instruction manual. Square Enix. 2003: 22. SLUS-05141.
- ^ Final Fantasy Origins instruction manual. Square Enix. 2003: 15. SLUS-05141.
- ^ 8.0 8.1 DeWoody, Lucas. The Fantasy Begins- History of Square Vol. 2. Advanced Media Network. Advanced Media: 2. 2005-08-12 [2007-07-07].
- ^ 9.0 9.1 Fear, Ed. Sakaguchi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l Fantasy. Develop. Intent Media. 2007-12-13 [2008-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 ^ 10.0 10.1 存档副本. [201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4).
- ^ Kent, Steven. The Mainstream and All Its Perils. Ultimate History of Video Games. Three Rivers Press. 2001: 541–542. ISBN 0-7615-3643-4.
- ^ Square. Final Fantasy II. Family Computer. Square Co., Ltd. 1988-12-17. staff credits.
- ^ Lau, John. The Secret of Nasir. University of Hawaii. 2005-01-22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6).
- ^ Mielke, James; Hironobu Sakaguchi. EGM.
[...] So for Final Fantasy II and III, our staff actually brought all the equipment, everything that was necessary to finish those games, to Sacramento, because (Gebelli) couldn't come back to Japan. [...] We finished Final Fantasy II and III in Sacramento, California. [Laughs]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 ^ Yahoo! Japan staff.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2 夢魔の迷宮. Yahoo! Japan: Books. N/A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3). 外部链接存在于
|work=
(帮助) - ^ Gann, Patrick; Schweitzer, Ben. All Sounds of Final Fantasy I - II. RPGFan. [200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 ^ Gann, Patrick. Final Fantasy Symphonic Suite. RPGFan. [200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 ^ Final Fantasy I • II Original Soundtrack. RPGFan. [200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 ^ 20020220 - Music from FINAL FANTASY. RPGFan. [200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 ^ Distant Worlds - Music from Final Fantasy - Album Information. Square Enix Music Online.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9).
- ^ Album Information - Tour de Japon: Music from Final Fantasy DVD. Square Enix Music Online.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 ^ 22.0 22.1 VC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 Nintendo. [200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日语).
- ^ Wonderswan Gamer. Final Fantasy II Boxset. Wonderswan Gaming. 2006-01-19 [200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6).
- ^ fastbill1. Final Fantasy II. PortableReview.com. [200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5).
- ^ Triche, Stephen. Final Fantasy Origins. gamevortex.com. 2002 [200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2).
- ^ Gantayat, Anoop. Full Final Fantasy 25th Anniversary Ultimate Box Game List. Andriasang. 2012-08-31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9).
- ^ Gantayat, Anoop. Final Fantasy Pushed Back. IGN. 2004-07-02 [200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9).
- ^ Final Fantasy mobile. Square Enix. [200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 ^ Final Fantasy for PSP. Famitsu. [200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1).
- ^ Square-Enix to remake FF I and II for anniversary. IGN. [200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9).
- ^ Lanxon, Nate. Final Fantasy now available on iPhone. Wired. 2010-02-25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7).
- ^ 32.0 32.1 Collette, Chris. Spotlight: Final Fantasy II. LostLevels.org. [200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2).
- ^ Final Fantasy II Anniversary Edition (PSP). GameRankings.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Final Fantasy II (iOS). GameRankings.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2).
- ^ Final Fantasy II Anniversary Edition (PSP). Metacritic.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Final Fantasy II (iOS). Metacritic.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 ^ Famitsu Hall of Fame. Geimin. [201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 ^ 38.0 38.1 ワンダースワン -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 Weekly Famitsu. No.915 Pt.2. Pg.112. 30 June 2006.
- ^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 (PS). Famitsu.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40.0 40.1 VanOrd, Kevin. Final Fantasy II Review. GameSpot. 2007-08-03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 ^ 41.0 41.1 Graziani, Gabe. Final Fantasy II. GameSpy. 2007-07-26 [200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6).
- ^ 42.0 42.1 Dunham, Jeremy. Final Fantasy II Review. IGN. 2007-07-26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0).
- ^ Levi Buchanan. Final Fantasy II Review: The one where Cid shows up. IGN. 2010-02-25 [2015-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 ^ Famicom Tsūshin, no. All Soft Catalog '89, 1989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45.0 45.1 Titles of game software with worldwide shipments exceeding 1 million copies (PDF). Square Enix: 27. 2004-02-09 [2008-03-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09).
- ^ FY2007 First-Half Period Results Briefing Session (PDF). Square-Enix.com. 2007-11-19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Massimilla, Bethany. Final Fantasy 1 & 2:Dawn of Souls. GameSpot. 2004-11-29 [200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 ^ Dunham, Jeremy. Final Fantasy I & II: Dawn of Souls. IGN. 2004-11-30 [200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
- ^ IGN Staff. GBA Game of the Month: November 2004. IGN. 2004-11-30 [200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9).
- ^ Michaud, Pete. NP Top 200. Nintendo Power. January 2006, 199: 42–43.
- ^ Vassar, Darryl. Final Fantasy I & II: Dawn of Souls. GameSpy. 2004-12-01 [200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外部链接
- FC原版官方页面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