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严
释智严,西凉州人,二十岁出家,以精勤著名。与佛陀跋陀罗关系甚好。擅长坐禅诵经,译有《普曜经》、《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佛说四天王经》 。
生平
智严在青年时期,便欲多拜名师、广求佛典,因此西行到罽宾国,入摩天陀罗精舍,师从佛陀先法师,接受禅法。佛陀先知其根器殊异,深于禅学。当时众人也肯定其殷切求道之心,所以对来自东土学道者也相对敬重。
佛驮跋陀罗当时也是罽宾著名禅师,智严邀请他与之一同东归,到东土传法。历经跋涉,时逾三年,方至中国。到后秦长安,住在大寺,可惜佛陀跋驮罗后为秦僧排挤,离长安南下。[1]智严亦离开关中,住于山东精舍,坐禅诵经,精勤修持。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刘裕西伐长安,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一时之间至严精舍。见其同止三僧,各自坐在绳床上,禅思湛然。恢至良久,众人却恍若不闻。于是弹指,三人开眼,俄而还闭。王恢发问,众人不答。这番举动引起王恢尊敬与好奇。访诸耆老,乃知皆是隐居山林、志行高洁之法师。恢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经多次邀请,智严等人方应邀至建康,住在始兴寺,后移住枳园寺。[2]
智严一向清心寡欲,人家布施什么即接受什么,无有拣选之心。为人谦冲,不好标榜自己,德行虽美,而世多不知。而于一事耿耿于怀,即未出家时,曾受五戒,而有所亏犯。但出家受具足戒后,智严对自己戒行一事常怀疑虑,且积年修禅观而不能自了,遂重至天竺。偶然邂逅一罗汉比丘,继而问起此事,也未得到确切答案。罗汉比丘即自入禅定,昇兜率宫谘于弥勒菩萨,获得得戒印可。此事令智严释怀大喜。于回程寂于罽宾,世寿七十八。
圣迹异事
- 智严住在枳园寺时,靠著外出化缘乞食以自活,当地僧侣和百姓因此很尊敬他。有一个遇见过鬼之人说:“我听到西州太社之鬼相互告诫:严公来时,我们应当避开。”当时这个人并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涵。一会儿,智严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他便是智严。这个人因而默默记住了智严,并悄悄地对他礼拜。[2]
- 兰陵萧思话之夫人刘氏得了病,常见鬼来,为此恐惧非常。家人延请智严前来说法,刚进入外堂,刘氏便见群鬼逃散。智严来后,为夫人讲说佛经,夫人之病马上就好了。从此夫人禀持五戒,全家人也都信奉佛教。[2]
- 智严逝世后,依外国僧制,凡、圣荼毘处所不同一处。智严虽然持戒严明,实际证量却不为人所知。因此,一开始移尸向凡僧墓地,没想到尸体却沉重得举不起来,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后事很快完成。后人据此推断智严是得道人,只是不知其果位深浅。[3]
译经贡献
刘宋元嘉四年(427),师与沙门宝云共译自西域所得之梵本,计译出:
- 《普曜经》
- 《广博严净经》六卷
- 《四天王经》一卷
注释
- ^ 事见《出三藏记集》卷14:“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欣悦。共论法相振发玄绪。多有妙旨。因谓什曰。君所释不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什曰。吾年老故尔。何必能称美谈。什每有疑义必共谘决。时伪秦主姚兴。专志经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佛贤守静不与众同。后语弟子云。我昨见本乡有五舶俱发。既而弟子传告。外人关中旧僧道恒等以为显异惑众。乃与三千僧摈遣。”
- ^ 2.0 2.1 2.2 事见《高僧传》卷3。
- ^ 事见《出三藏记集》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