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都市圈
日本的三大都市圈(日语:三大都市圏/さんだいとしけん sandai toshiken */?)指的是首都圈、中京圈与近畿圈,其中心都市分别为东京、名古屋以及大阪。有时又合称为东名阪(東名阪/とうめいはん Tōmeihan)。
定义
三大都市圈中各大都市圈的定义如下。
通常的解释
- 关东大都市圈(又名首都圈):关东地方南部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等1都3县。依据2015年日本人口普查,关东大都市圈东大都市圏指包括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山梨县,静冈县在内的1都8县。其中23个特别区、132个市、55个町和5个村[1]。
- 近畿大都市圈(又名近畿圈):大阪府、京都府、兵库县、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等2府4县,其中前三者的城区地带又合称为“京阪神”。
- 中京大都市圈(又名中京圈):爱知县、岐阜县、三重县等3县,又合称为“东海3县”。另外,三重县内不含伊贺地方。
以上13个都府县即为三大都市圈的范围,相对的其它34道县被称为“地方圈”。全国20个政令指定都市中,有10个位于三大都市圈内。
-
东京(首都圈)
-
名古屋(中京圈)
-
大阪(近畿圈)
整备法的定义
- 首都圈整备法(1956年制定)除了东京都之外,还包括了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山梨县。
- 近畿圈整备法(1963年制定):将“近畿圈”的范围定为福井县、三重县、滋贺县、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
- 中部圈开发整备法(1966年制定),把“中部圈”的范围定为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长野县,岐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并包含北陆地方和近畿地区的滋贺县。
- 三大都市圈
六大都市
三大都市圈中人口最多的六个都市(首都圈:东京都区部、横滨市、近畿圈:大阪市、京都市、神户市、中京圈:名古屋市)有“六大都市”之称。六大都市是三大都市圈内的主要都市、这在战前是有法律界定的(但当时东京的行政区划为东京市)。
法律上的“六大都市”确定于1922年的“六大都市行政监督法律”。在江户时代,人口最多的都市是东京(江户)、大阪(大坂)、京都(京),有“三都”之称,加上横滨市、名古屋市、神户市。明治时期的六大都市与高度经济成长前日本人口最多的六大都市相同。
三大都市圈的集中现象
社会
日本的人口、企业、大学等教育机关都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全日本49%的人口集中在从三大城市圈(东京、名古屋、大阪三都市)的市中心50公里内的范围;另外太平洋工业带的一部分也包含其中。
三大城市圈中,1970年代以后的东京都市圈的人口与机关集中现象最显著。日本国内的50%的贷款集中在东京圈,日本国内外的法人数91.1%集中在东京圈,资本额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的公司本部56.5%集中在东京圈。以前作为经济中心凌驾东京之上的大阪圈,在昭和初期的战时集中统制以后,大企业相继持续的将总部迁往东京,大阪与东京圈的差距拉大。
由于三大都市圈集中了过量的人口和企业,而产生了过密化现象,产生严重的都市问题,如上下班高峰事件的交通拥挤等。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却产生了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人口减少导致劳工不足的现象变得严重,经济规模也在缩小。
大都市的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集中,一方面产生了大量问题,但也有一些可以提振效率的好处。企业集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运输费用和通讯费用就明显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也降低了。
文化
文化方面,出版业、电视台、学校、商业设施和活动设施大量集中,生活在三大都市圈的名人也很多。其他地区只要一两位在当地就可十分知名。因为这些缘故,很多流行风潮与新词语都诞生在三大都市圈。
政治
政治层面,除了东京已经成为“都”(1943年)以外,其他两都也希望也可以成为大阪都、中京都等,其中“大阪都”已经在推动但在2015年大阪市特别区设置公投以些微差距否决(但仍在继续推动),“中京都”则无时间表。亦可以在不必成为“都”的设置特别区。
因为前述原因,进而导致参众两院人口与代表席次数的比例过大,过疏的选区则是过小。进而使票票不等值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致于当前自民党政府在三大都市圈没有减少情况下不断削减众议院选区(300→295→289,三大都市区单一选区数均保持不变),以及参议院三大都市圈代表人数增加甚至埼玉县还额外增加1位,人口少的不断削减以及人口很少的地方甚至出现鸟取县及岛根县参议院合同选举区、德岛县及高知县参议院合同选举区等并进一步考虑选区改革。
关联条目
外部链接
- 三大都市への流入人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三大都市圏の市区町村(公示地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平成27年国勢調査 我が国人口・世帯の概観 - 大都市圏・都市圏の人口 (PDF).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