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马伦贝格病毒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最早是在2011年11月,在德国北莱茵的施马伦贝格中发病的乳牛身上发现。继德国之后,在2012年的2月,陆续在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也陆续发现此病毒。[1]
生化特性
施马伦贝格病毒是具封套,负向单股的RNA病毒,属崩芽病毒科(Bunyaviridae family),正崩芽病毒属(Orthobunyavirus genus)。其生化特性与赤羽病病毒(Akabane)、Shamonda、Aino病毒相近而同隶属于Simbu血清群。[2]
物理化学抗性
此病毒可在50-60℃下30分钟可去活性,一般的脂溶性消毒剂即可将之消灭,例如酒精、福马林、漂白水、戊二醛等等。并且病毒颗粒在离开宿主或病媒后,也无法在外界环境中存活。[2]
流行病学
宿主
经由病毒分离的方式,目前已确认牛、绵羊、山羊、野牛为其宿主。目前并无证据显示人类会受到感染。[2] 另外红鹿、獐鹿、羊驼、摩弗伦羊则仅经由血清学发现病毒曾感染过的迹象。[2] [3]
传播方式
借由蠓("Culicoides spp.")及蚊("Culicoidae spp.")等吸血节肢动物传染。 感染的母畜则经由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症状
在感染试验中,牛及绵羊会在1-4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以及病毒血症,感染动物的病毒血症可持续1-5天左右。 受感染的成年反刍动物可能呈不显性感染,在病媒较活跃的季节则较容易呈现急性的症状如:
- 发热高于40°C
- 全身虚弱
- 厌食
- 泌乳减少
- 下痢
上述症状多半可在数天内痊愈,通常整个畜群在2-3周的流行过后就不会再有动物出现症状。 怀孕的牛羊感染施马伦贝格病毒可造成畸胎及死产,主要的异常包括:
- 关节挛缩(与赤羽病引起的胎儿异常相似)
- 水脑
- 下颔过短
- 关节硬固
- 斜颈
- 脊椎侧弯
参考文献
- ^ OIE scientists review knowledge on Schmallenberg vir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 2.0 2.1 2.2 2.3 施马伦贝格病毒概要说明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 施马伦贝格病毒[永久失效链接],防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