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道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道家,有时指的是魏晋玄学。理同宋明理学可称为新儒家。最先提出新道家概念的是冯友兰,1948年时,他于中国哲学简史当中提出了新道家的概念[1][2]。如老子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这个名称代表著道家的延续。[3]

Yin Yang

系列条目

道家思想
道家人物
皇德 三皇五帝 广成子 伊尹 太公望
老子 尹喜 文子 庄子 列子
环渊 杨朱 黄石公 张良 刘安
道家典籍
老子》《庄子》《列子》《文子
黄帝书
相关条目
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黄老 玄学 中医学
道教 佛教 禅宗

新道家,有时指的是当代新道家,又称现代新道家。理同当代新儒家,又称现代新儒家。可称为新儒家。随后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董光璧开始发展,[4][5]他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提出了两种文化的分裂,一个为科学、一个为人文。他认为古时人文之柱高于科学之柱,然而到了现代却正好相反。虽然现代科学发达,可是人文却有渐渐被忽视的倾向。董光璧认为,如果只重科学的发展,就无法体验科学的内在美,亦无法从自然界内部提出来的美。[6]其中,新道家更超越了老子对“道”的描述,把研究集中到探讨现实是存在还是非存在。[7]

定义

魏晋玄学

如上所言,最先提出新道家概念的是冯友兰

许抗生认为,新道家是“崇尚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而新道家,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属道家,二是应是“新”道家,重在“新”与“旧”的相对。此意义象征著应与先秦道家有所不同。[8]

许抗生同时参考了新儒家的定义,他认为道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如宋明理学吸收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宋明理学提出了以天理宇宙的根本思想,突破了先秦儒家的学说;而魏晋玄学黄老之学亦有“名教即自然”、“值心而行”和“以无为体”等思想,亦突破了先秦道家的学说。故此宋明理学可称为新儒家,反之魏晋玄学亦可称为新道家。[9][10]

当代新道家

当代新道家,又称现代新道家。随后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董光璧开始发展。

代表人物

陈鼓应把以下学者列为新道家代表人物。[11][12]

未来发展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教授赖锡三认为,思考新道家应从不同精神向度和不同领域中展现。不但可在“齐物论”的超越中找到“物化”的基础,亦可从文化现象背后找到存有论,由此可使新道家成为有根之学。沿著这方向走,就有可能产生出道家式的心理学、美学、无为政治理论、放任自由经济等等。[13]

参看

注解

  1. ^ 同为新儒家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 ^ 冯友兰. 中國哲學簡史. 香港: 三联. 2005-01-01 [2021-03-03]. ISBN 96204241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中文(繁体)). 
  2. ^ Neo-Taoism. Oxford Reference. Internet: Oxford.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8) (英语). The form of Taoism that flourished in China in the 3rd and 4th centuries. 
  3. ^ 冯友兰. 第十九章. 中國哲學簡史. 香港: 三联. 2005-01-01 [2021-03-03]. ISBN 96204241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中文(繁体)). 
  4. ^ 宫哲兵. 當代道家. 国际道家学术总会. 互联网: 国际道家学术总会.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繁体)). 
  5. ^ 赖锡三. 序章. 汤世铸 (编). 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 初版. 台湾: 台大出版中心. 2011年8月: 自序. ISBN 978-986-02-8824-7 (中文(繁体)). 
  6. ^ 董光璧. 當代新道家. 中国大陆: 华夏出版社. 1992年7月. ISBN 80053-404-9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中文(简体)). 
  7. ^ Brian Duignan. Chinese philosophy. Britannica. United Kingdom: Britannica.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英语). the neo-Daoists concentrated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Ultimate Reality is Being or Nonbeing 
  8. ^ 许抗生. 當代新道家. 中国大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08. ISBN 978-7-5097-4875-6 (中文(简体)). 
  9. ^ 陈鼓应. 簡論魏晉玄學是新道家. 道家文化研究 初版. 台湾: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8月. ISBN 957-549-300-1 (中文(繁体)). 
  10. ^ Ronnie Littlejohn. Daoist Philosophy.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Internet: Neo-Daoism.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英语). The resurgence of Daoism after the Han dynasty is often known as Neo-Daoism. 
  11. ^ 孔令宏.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论新儒家与新道家的关系. 互联网.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9) (中文(繁体)). 
  12. ^ 陈鼓应. 道家思想在當代. 台湾: 文史哲出版社 (中文(繁体)). 
  13. ^ 赖锡三. 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 台湾: 台大出版中心. 2011年8月. ISBN 978-986-02-8824-7 (中文(繁体)). 
  14. ^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 - 评张君劢的“人生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23年4月,“玄学(Metaphysics)这个名词,是篡辑亚列士多德遗书的安德龙聂克士(Andronicus)造出来的。...玄学家依然向哲学摆他的架子,说‘你是形而下,我是形而上’,...西洋的玄学鬼到了中国,又联合了陆象山、王阳明、陈白沙高谈心性的一班朋友的魂灵,一齐钻进了张君劢的‘我’里面”。
  15. ^ 张君劢,《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兼答丁在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23年4月,“玄学之名,本作为超物理界超官觉界解释,...自十九世纪末年以来,代表现代思潮之各大哲学,无不有玄学之著作。此外以形而上学之复活名其书者,尤屡见不一见。...现时代之特征之一,吾必名之曰新玄学时代。...我之所引为己责,而欲介绍于吾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