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化遗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风俗与节日属于无形遗产
明清皇家宫殿列为联合国有形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属于文化资产或文化财产的一部份,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文化遗产记载了人类的生活痕迹,因此人们可以发掘历史上人们的生活状况。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 文物,从历史艺术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刻雕塑书籍书法绘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 文化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区域。

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历史上,因战争、天灾、人为破坏、开发等原因,令很多遗产遭到破坏。文化遗产的破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火灾对历史建筑、古迹和艺术品构成了不可逆的威胁;同时,人为破坏更为严重。战争和冲突区域内,古迹常被蓄意摧毁,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考古遗址和宗教场所遭到极端组织的破坏。此外,非法文物交易、偷盗和走私使得大量文物流失或受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常导致历史遗迹被拆除或掩埋。随着全球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产,推动保护与修复项目,保护人类共同的历史和记忆。[1]

有些遗产因城市规划、商业开发、保护不当等原因,对遗产造成破坏而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除名。

被除名的世界遗产一览
遗产名 国家 登录年分 登录基准 濒危 除名年分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阿曼 1994年 (x) 没有 2007年
德勒斯登易北河谷 德国 2004年 (ii), (iii), (iv), (v) 2006年 - 2009年 2009年
利物浦海事商城 英国 2004年 (ii), (iii), (iv) 2012年 - 2021年 2021年

2007年阿曼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于2007年6月28日在纽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宣布被除名,也是成为首个被除名的世界遗产,其除名理由是阿曼政府将该保护区面积缩减九成,这保护区已名存实亡,不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位于阿曼的中东沙漠及高山地区,主要有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列入为世界遗产之一,偷猎和栖息地退化使羚羊种群几乎消失。在被除名时,只有4对羚羊有繁殖能力。

2009年德国

2009年6月25日,在西班牙塞维亚召开年度会议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世界遗产德勒斯登易北河谷由于当地政府的建桥工程(森林宫大桥)破坏了德国德勒斯登易北河谷的独特景观,决定将这一遗产地从《世界遗产名录》中去除。在被除名之前,当地德勒斯登地方政府之间为支持这座桥而进行了漫长而持久的斗争。2005年举行了关于修建桥梁的公民投票,但未告知选民这会使这一处世界遗产受到威胁。2006年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并令其延期工程,2009年时因为桥梁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拒绝再延期工程,世界遗产委员会以14比5将其除名,成为第二个被除名的世界遗产。森林宫大桥于2013年启用。

2021年英国

2021年7月2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市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宣布,由于利物浦海事商城周边的开发计画破坏了基地的真实与完整性,决定将此地从世界遗产除名。


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曾多次破坏文化遗产,见伊斯兰国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东亚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中华民国政府制定有《文化资产保存法》、《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等法律来保护文化资产。相关业务的中央主管机关为文化部(各类业务整合)与农委会(自然景观),在地方的主管机关则为各地方政府的文化局(处)、农业局(处)、观光局(处)等单位[2]。但有也例外,如:中华民国国军眷村是由国防部政治作战局管理,但近年来眷村由于多数国人的遗忘、文官的不重视与国防部政治作战局本身也不懂得如何定义文化遗产与进行保护,而使得全世界唯独台湾仅有的中华民国国军眷村文化已经是濒临消失。[来源请求]

参见日本文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通过,1991年、2007年两次修正、2002年修订[3]),于1985年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于2002年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向各地方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4]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中国项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各地的物质文化遗产

希腊

巴特农神殿位于雅典已经有超过二千年的历史,高13.72公尺。传说兴建这座神殿,古代是为了祭祀智慧女神雅典娜。1687年,巴特农神殿被土耳其军用作火药库,在同年九月二十六日损毁,幸好只是部分。

参考文献

  1. ^ unesdoc.unesco.org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65826. [2024-10-2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张玉璜 主编:《文化性资产清查操作参考手册》,文建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2008年12月
  3.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主席令第八十四号). [200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4. ^ 中國世界遺產網. [200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