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摩尔门手推车先驱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尊摩尔门手推车先驱者纪念雕像,现置于犹他州盐湖城的圣殿广场

摩尔门手推车先驱者(Mormon handcart pioneers),是指一些将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总会搬迁到犹他州盐湖城摩尔门教教徒,而由于部分搬迁者都使用手拉车来输送行李而得其名。整个搬迁运动由1856年开始,至1860年才告结束。

由于教会当时欠缺足够的经费去购买搬输用的牛马,接近三千名来自英格兰威尔斯斯堪的那维亚摩尔门教拓荒者只好分成十队手拉车队进行搬迁,徒步会合已经抵美的信徒。然而,途经怀俄明州中部的大风雪与恶劣天气,对其中两队迟了出发、共九百八十人的手拉车队伍构成严重的性命威胁。尽管当局已积极地进行搜救行动,仍然有多过二百一十人在迁徙途中丧生。其中一位生还者约翰·其斯里写道:“无数父亲在拉著载满了孩子的手拉车,直到他们死的一天。”[1]

尽管当时只有少于百分之十的移民使用手拉车来完成旅程,这种运输工具却成为了摩尔门教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象征,代表著拓荒世代的忠贞与自我牺牲的精神。今天在拓荒者日、教会庆典或者相类的纪念活动,这些已故的拓荒者依然受到热烈追捧和表扬。而拓荒者的艰苦跋涉不但成为了19世纪摩尔门教民歌的流行主题,更用作一些宗教小说的写作材料,例如吉罗德·露德的历史故事《火之盟约》与奥森·斯科特·卡德的科幻短篇小说《麦穗的朋友》。

移民潮的背景

被称为“清剿令”的密苏里州第四十四条行政命令之原稿,现为密苏里州国家历史学会所拥有。

1830年教会成立,早期的后期圣徒对现世社会都摆出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再加上其信仰独特,以致他们经常备受敌视。而后期圣徒人数日益俱增、教会有意成为选举人团以获取政治权力、自诩拥有神的恩宠,以及教徒多有多重的婚姻生活为当时大众所恐惧,甚至演变出恶意的流血事件。[2]针对教会与信众的暴力行为迫使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将总会由俄亥俄州大举搬迁到密苏里州,后来再迁至伊利诺州。尽管进行过多次的迁徙,摩尔门教徒仍然难以逃避反对的声音。1838年密苏里州长利尔本·柏格斯下达了“清剿令”,动用2500名国民军强行将摩尔门教徒驱逐出州境。不幸的事接踵而来: 1844年总会会长小约瑟·斯密惨被枪杀,而位于伊利诺州西部城市纳府的摩尔门教圣殿亦在两年后遭受火劫。后来,斯密约瑟的继任人杨百翰以神的指引去召集教友,并引领大众往美国的西部进发。[3]

手拉车队的出现

在第一批摩尔门教拓者抵步犹他州不久以后,后期圣徒教会开始鼓励居住于不列颠群岛欧洲其他地区的摩尔门教徒移民至该州。单单由1849年至1855年期间,便有大约16,000名信奉摩尔门教的欧洲侨民通过水路、铁路以及当时普遍的牛拉车到达犹他州。虽然大部分的移民都是自费开支,但教会亦成立了“永久移民基金”,向贫穷的摩尔门移民提供经济援助。基金帮助穷苦移民购买西迁用的运输工具,并以自愿性的原则要求申请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才归还借贷。教会也支持教友为基金作任何捐献。[4]

然而1855年犹他州农作物失收,令到永久移民基金所得的捐献与贷款偿还数量逐步减少。由于大部分留在欧洲的后期圣徒都过著颇为穷困的生活,杨百翰决定提议使用手拉车搬运,并相信借此能够加快整个移民过程。[5]同年9月,杨去信当时的欧洲使团主席富兰克林·D·理查斯提出建议。其后,信件在12月22日刊登于以英国为总部的教会期刊《千禧之星》,理查斯并亲自撰写报论支持计画。新建议不但使迁徙所需的费用减少了三份之一,更在信徒间获得极大的回响:1856年永久移民基金令2,012欧洲侨民成功搬迁至美洲,相比去年的1,161名高出接近一半的人数。[6]

装备

移民一般都从英国的海港如利物浦出发,然后驶抵纽约波士顿,再乘坐铁路到达西面的总站爱荷华州爱荷华市。在那里他们被分配手拉车与其它供应品。[7]手拉车为按照杨百翰的设计,模仿一辆大型的独轮手推车而制,并装有两个直径5尺(1.5米)的车轮及阔尺(1.4米)的单轴,车身共重60磅〔27公斤〕。一个长7尺2.1米的上拉轴横跨车底,两边末端皆以横闩加以牢固。横闩使使用者可以选择推或拉车子。至于货物则放到一个3尺乘4尺0.9米乘(1.2米),身厚8吋(0.2米)的盒子里去。每一辆手拉车通常被放上高达250磅〔110公斤〕的行李和分配物,而最大的载货量可高至500磅〔230公斤〕。移民潮第一年用的手拉车全由爱荷华州的山胡桃木橡木制造;后来,加了金属零件的手拉车则代替了旧有的设计,变得更坚固。[8]

到步的教徒会事先编排至不同的手拉车队,而每个车队以手拉车与帐蓬的数目作为量度单位。每五个人可获配一辆手拉车,每人亦同时得到17磅〔7.7公斤〕的衣物和被褥。每个帐蓬均由一支支撑竿承拓重量,可容纳二十人就寝休息,并有一个帐蓬队长看守。而每五个帐蓬则有一个百人队长管理(或“副队长”)。一百人的食粮用公牛拉的运货车搬运,并由帐蓬队长分配给大家。[9]

首三队之出发

重演当年拓荒者横越普拉特河之情景。

头两艘船分别在三月下旬和四月中旬由英格兰出航至波士顿。移民们在爱荷华市花了数周的时间来建造他们的手拉车以及补供物资,以备将来的1300哩(2093公里)长的旅途之需。[10]

从前两艘船中,大约有815位移民被组织到首三对手拉车队中[11]。这三队由益文·艾尔斯渥兹、丹尼尔·D·麦亚瑟和爱德华·宾架队长领导。这些队长们都是摩尔门教传教士,正要回到他们在犹他的家,也熟悉这个路程。大部分的副队长们也都是返乡传教士[12]

他们沿著现存275英里(443公里)长的道路横越爱荷华一带,到达爱荷华州西南部城市康瑟尔布拉夫斯,然后再跟随一条大致沿今天的美国六号公路的路径。在跨越密苏里河后,他们在冬季营(在今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一个摩尔门教较偏远的前哨站休息。整理了数日后,移民队伍再踏上了1030英里(1658公里)的路程,即今日所称的摩尔门小径,往盐湖城前进。[13]

这支队伍行程顺利,他们的旅程并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移民队伍中包括许多小孩和老人,而推拉手拉车的确是件辛苦的工作。一些日记和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信众的病痛和饥饿。就像后来其他横渡这条移民路上的队伍一样,行程当中也有人死亡。在哈芬夫妇的《往锡安的手拉车》就列出了第一队死了13个人,第二队7个,第三队少于7个。但是日记纪录中则反映出手拉车拓荒者的心态乐观:[14]

尽管拉车沿途屡遭他人冷嘲热讽,天气还是风和日丽,路依然是很好走。虽然我现在身体抱恙,一行人又筋疲力尽至夜,但我们总以为那是直走到锡安的光荣之路。

前两队队伍最后于9月26日抵达盐湖城,而第三队则在两个星期后到步。这首三队队伍被认为显示出使用手拉车移民的可行性。[15]

手拉车队伍 队长 抵达爱荷华市日期 离开爱荷华市日期 离开内布拉斯加州佛罗伦斯日期 队伍人数 路程中死亡人数 抵达盐湖城日期
第一队[16] 益文·艾尔斯渥兹 以诺火车号,1856年3月23日驶往波士顿 5月12日 6月9日 7月20日 274 13 9月26日
第二队 丹尼尔·D·麦亚瑟 以诺火车号,1856年3月23日驶往波士顿
S·卡灵号,1856年4月19日驶往波士顿
以诺火车号的乘客-5月12日;
S·卡灵号的乘客–6月初
6月11日 7月24日 221 7 9月26日
第三队 (威尔斯) 爱德华·宾架 S·卡灵号,1856年3月23日驶往波士顿 6月初 6月11日 7月24日 320 少于7 10月2日

灾难之队

在1856年的最后两队手拉车队从英格兰出发的时候已经晚了。这艘名为“汤顿号”的船载满了将会成为威利队的移民。他们直到5月4日才离开英格兰。过了三个星期后另外一艘名为“地平号”的船才载满了将会成为马丁队的移民才出航。出发时间延后的原因可能是在因为没有预期到的大量移民需求而造成在取得船位的困难。延后出发的结果却是悲惨。[17]

在还没有横跨大西洋电报系统以前,在爱荷华市的摩尔门教教会专员们并不知道这些新增移民会来到,并且在他们来到的时候才忙乱地准备。这关键性的几个星期花在匆促地组合手拉车和装备队伍上面。当手拉车队来到佛罗伦斯的时候,额外的时间又花在修理这些临时组合的手拉车上面[18]。移民约翰·其斯里描述了手拉车的问题:[19]

那些车轴跟车厢,全都是木制的。无论我们如何拂拭,也阻不了木头被路上的尘埃侵蚀,再加上手拉车需要支撑额外的重量,导致车肩位置的轮轴破损。我们无所不用其极,尽力修补愈趋恶化的损坏,但大都徒劳无功。一些人从靴统上提取皮革来包裹轮轴;一些则用镀锡铁皮,全都来自行李里的锡造的碟子、水壶或水桶。除了这些不便之外,我们更严重欠缺适当的润滑剂。尽管如此,我们没什么可以做。

在威利的车队离开佛罗伦斯之前,大伙儿曾经讨论过车队应否延迟出发的时间。正因为移民并不熟识摩尔门小径的地段与途中的天气,他们都听从一些回程的传教士和教堂的工作人员。一位回来了的传教士利未‧沙文著他们留在内布拉斯加渡过严冬。他认为一堆载满年幼妇孺的车队在这么晚的时候出发,很容易导致病痛甚至死亡。其他教堂的长老则认为行程应该继续,并积极的说道车队会被神圣的介入所保佑。结果,约有一百名信徒留守在佛罗伦斯或在爱荷华避寒;而大部分大概四百零四的移民,也包括了利未‧沙文本身,则继续他们向西的旅程。威利的车队在8月17日离开了佛罗伦斯,而马丁的车队也在十天之后相继离开。两条老式双轮牛车车队同时跟随马丁的队伍,由两位队长W‧B‧哈吉特与约翰‧A‧汉特所带领。[20]

在接近内布拉斯加州伍德里弗时,一群犎牛令到威利的车队怆惶逃窜,同时亦使信徒损失了三十匹牛马。为了弥补用作拉动马车的牛马上的减少,馀下的每一辆马车须额外负担100磅(即45公斤)的面粉。在九月初,富兰克林·D·理查斯在欧洲完成了出任教会传道部会长的职务后便启程回到美国,途中遇到移民的车队。理查斯与其他十二名传教士一同乘坐由马和所拉动的轻型马车尽快赶回犹他州,以便向移民提供援助。[21]

灾难与拯救过程

一名正在雪地中拉车的男人。

在十月初,两队车队终于来到怀俄明州罗拉米堡的位置,打算补充粮食,但当地并没有提供到食物。车队只好再减少粮食的定额配给,以求在等到从犹他州来的援助前勉强有足够抵饿的食物。为了减轻车队的负荷,马丁的车队缩减每个人的行李重量至10磅(4.5公斤),并扔掉了一些衣物与被铺,但他们当时并没意料到这些东西在馀下的日子会变得非常重要。[22]

参见

著名的手拉车拓荒者

著名的搜救者

  • Ephraim Hanks – Scout, member of the second rescue party.[26]
  • Daniel Webster Jones – Member of advance party who found the Martin Company. Jones spent the winter at Devil's Gate guarding the equipment that was left there.[27]
  • Hosea Stout – Member of the second rescue party who carried messages to and from Salt Lake City.[28]

参考文献

注释

  1. ^ 摘录于哈芬与哈芬的《往锡安的手拉车》(1981),第102页。
  2. ^ 奥德里格(1957年),第41-49页、第72-75页。
  3. ^ 奥德里格(1957年),第1-85页;阿伦与李奥纳(1976年),第103-256页。
  4.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22-27页。
  5.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28-31页。
  6.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29-34、46页。
  7.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40、44、91、153、157和180页。
  8. ^ 哈芬与哈芬 (1981), 第53-55页;德克尔 (2006),第45页; 毕, 史提夫. 1856-60,手拉車:建造計畫. Heritage Gateways. 1989 [2006-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5). 
  9.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58-59、157页;德克尔 (2006),第41页。
  10.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43-58页。
  11. ^ 实际移民数字因为纪录并不完整,且有人半途脱队,因此并无法确实。举例来说:见 哈芬与哈芬 (1981),第199页。
  12.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53-59页。
  13. ^ 金波 (1979)。
  14. ^ 见第三队移民 Priscilla M. Evans 的纪录,摘录于 哈芬与哈芬 (1981),第82-83页。
  15.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59-79页。
  16. ^ 表格之来源为哈芬与哈芬 (1981),除了威利与马丁两队的移民与死亡人数。
  17.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1页。
  18.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2-94页。
  19.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9-100页。
  20.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6-97页。
  21.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7-98、119页;金波巴德茂与阿灵顿 (1993),第5页。
  22.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101、108页;金波巴德茂与阿灵顿 (1993),第3-4页。
  23.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159页,以及Nielson, Virginia K. Carl Christian Anton Christensen. [2006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7日). 
  24.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94-99页,以及Savage, Levi. Excerpts from Levi Savage's Journal. [2006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9月19日). 
  25.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138页。
  26. ^ 哈芬与哈芬 (1981),第135-136、225和232页。
  27. ^ Jones (1890) and 史帝格纳 (1992),第260-274页。
  28. ^ 金波巴德茂与阿灵顿 (1993),第33-36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