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挂钟美人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挂钟美人画
日语柱时计美人図
(はしらどけいびじんず)
艺术家西川祐信
年份十八世纪前半
类型画作
尺寸88.3 cm × 31.4 cm(34.8英寸 × 12.4英寸)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挂钟美人图(日语:柱時計美人図はしらどけいびじんず Hashiradokeibijinzu),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西川祐信(1671~1750)的作品,于18世纪前半的江户时代所绘,为绢本著色,共一幅,尺寸为88.3cm x 31.4cm,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画为肉笔浮世绘(手绘而成),是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经典范例之一,描绘著一位双颊丰腴的女子侧著身躯调整悬挂在柱子上的时钟的身姿。

背景

浮世绘,为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8)以市民为诉求对象而产生的画种,其“浮世”二字依照浅井了意于《浮世物语》中的说法为具有活在当下、轻松无忧且随波逐流的涵义,而这样的名称在后来也拿来指江户时期以日常生活为主旨包含美人、演员、风景等各式各样的画作。

一开始浮世绘以手绘为主,称为肉笔浮世绘,后来为因应大量生产需求,在十七世纪末后,改以版画为主,而版画浮世绘也几乎成为浮世绘的代表。

版画一开始只以墨色印刷,日文称墨折日语墨摺(日语:すみずりえ),接著又出现了在墨线中以笔添加朱、红等颜色,日文称作丹折(日语:たんえ)、红折(日语:べにえ),之后,画师试著让作品套印上红色、黄色及草绿色,这则被称为“红折绘”,后来,在图画月历(日文称绘历)的盛行下,版画制作技术达到高峰,于1765年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版画作品-锦绘(日语:にしきえ),后世将此技术归功于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画家铃木春信

江户时代的艺术成就归功于繁荣的庶民文化,而相较于热闹繁荣的江户,京都则呈现出古典优雅的传统兼融东西文化之美,而此画则彰显出了京都浮世绘的特色魅力。

内容

画的背景以金色呈现,画中,一位双颊丰腴、细眉眼小口且头上插著两个发簪的女子侧著身躯调整悬挂在柱子上的时钟的锤挂,女子身上穿著华丽的和服,未露出右脚,和服花纹以红、褐、蓝三色的几何色块扎染许多的白色圆点为主,再加上花和枝叶作为陪衬,和服腰带为褐色,在柱子上方的金色时钟,时钟以半圆罩加上长方形盒的几何构造组成,底下有长长的锤挂,而时钟刻度以地支作为时间的标示,黑色调呈现,时钟中心以红色调呈现配合金色的五瓣花纹,在女子脚边则有一灯笼立台,灯笼立台旁有一灰色色块,上面有三个小小的蓝色几何图样,而画的右下题有西川右京祐信画之并留印。

分析

  1. 画中女子身上的华丽和服,其花纹展现当时日本服饰创新的图案设计,使得整幅图画在典雅中夹杂著新颖的视觉表现。
  2. 画中女子调整时钟反映出西方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所添加的多样面貌。
  3. 画中时钟刻度并非以阿拉伯数字呈现,而是以地支作为时间标示,而日本将这种有别于西方计时的时钟就称为“和时针”
  4. 在种类上,以钟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挂时针橹时针台时针等,而画中的时钟可见其下方长长的锤挂,这即为所谓的挂时针。
  5. 此画的简洁线条、优雅美人、精致装饰彰显出不同于江户浮世绘的京都浮世绘魅力。

对比

私语
日语私语
(つぶやき)
艺术家铃木春信
年份十八世纪
类型画作
尺寸28.5 cm × 21.2 cm(11.2英寸 × 8.3英寸)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铃木春信的《私语》中,也出现了同《挂钟美人图》的时钟造形,但不同的是,《私语》中的时钟并无长长的锤挂,而是放在一座基台之上,而这类型的时钟,则被称作“橹时针”。

铃木春信所描绘的人物风格,多见其纤腰细手,再配上恬淡的脸部表情,表现出年少的纯情模样,而《私语》这件画作即为如此,画作里以屋舍的一角为背景,描绘其空间场景,如水池、石灯等等,而画中的两位美人则坐在屋前的矮台上,靠著身子,表现说悄悄话的模样,而时钟则靠在美人后方的拉门旁。

除了时钟的不同外,《私语》和《挂钟美人图》对比还有在《私语》中的美人,其和服花纹不如《挂钟美人图》的美人和服花纹来的几何,而是以简单的线条或植物花纹呈现,而美人的身姿则较《挂钟美人图》的美人来的纤细柔美,更重要的是此幅画透过美人交谈、时钟和小虫等物的呈现,让此画仿佛产生了声音般的错觉。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何传馨、林天人. 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特展.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6. ISBN 978-957-562-778-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