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公和尚
拙公和尚(越南语:Chuyết Công Hòa Thượng/拙公和尚;1590年—1644年),俗姓李,幼名新莲,法名圆炆,法号拙拙(越南语:Chuyết Chuyết/拙拙),习称拙公。佛教临济宗第三十四代传人,越南北方临济宗开山祖师,拙公禅派的创立者。
拙公是明朝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15岁时在渐山寺出家,后拜南山寺德冠陀陀和尚为师。约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拙公前往古眠国(水真腊,今越南南部)弘扬佛法,达16年之久。天启三年(1623年),拙公从古眠国返回福建老家。大约同年,再次出海,前往广南国阮主政权治下弘法,受到了阮主阮福源的厚待。在广南国弘法期间,收了何姓华人弟子明行禅师。约德隆二年(1630年),拙公和弟子明行从顺化北上,途经乂安镇天象寺、清华镇泽林寺,曾短暂停留讲法。德隆五年(1633年),抵达东京奉天府,住持看山寺,宣讲佛法,后黎朝上层人物多有拜其为师之人,哲王郑松之子、谊王郑梉之弟勇礼公郑楷甚至让亲生女儿在看山寺出家[1]。
拙公在看山寺做住持不久,就被勇礼公郑楷送往京北镇慈山府仙游县(今北宁省仙游县)佛迹社万福寺(俗称佛迹寺)做住持。相传在唐朝,安南都护高骈在此修建石寺。李朝龙瑞太平四年(1057年),李圣宗在此修建天福寺[2][3]。陈朝时因避讳“天”字,改为万福寺。时至后黎朝郑阮纷争时期,万佛寺早已“旧址凋敝”,破败不堪。拙公认为此地地形独特,非比寻常,且此寺兴建于李朝,与自己俗家姓氏相同,便决意重兴万福寺。拙公从中国带来了很多佛教典籍,其中包括祭祀超度水、陆孤魂的《水陆诸科》。拙公依据此书,在万佛寺组建了一个大斋坛,超度亡灵。这一做法受到了后黎朝王公贵族的欢迎,《水陆诸科》也在北河范围内广泛传播[4]。后来,拙公应郑主郑梉的要求,曾派弟子明行返回中国“请经”,经书也藏于万福寺,部分经书还在万福寺进行了刊刻,刻版至今仍有部分留存。
黎神宗曾向拙公请教佛教问题。郑梉更赐封拙公为师祖。并为其重修万福寺附近的少林寺(又名宁福寺,俗称笔塔寺)。
阳和八年(1642年),笔塔寺修缮完毕,拙公应邀前往担任住持,两年后(福泰二年,1644年),拙公在笔塔寺圆寂。黎神宗追封为明越普觉广济大德禅师肉身菩萨。
拙公圆寂后,其弟子明行禅师继而担任笔塔寺主持,而把万福寺住持一职交给了明行禅师的弟子,后黎朝公主黎氏玉缘(法号妙慧)。
著作
拙公和尚的弟子明行禅师把拙公在越南弘法的法语、问答记录,编纂为《拙公语录》,在万福寺代代相传。
注释
- ^ 《敕建尊德塔券石》:“时有老宫嫔德婆富者好佛,请师焉,皈依三女。未几,复有太弟勇礼公慕师禅学,即遣人迎师至,而问答之间,见师精彻玄微,无碍辩才,遂拜为师,执弟子礼焉。公虽然深爱将焉,见疑尊之佛道,试之俗情,金鞭不动,一尘不染,数月如故。公知其异人也,复供亲女出家,于是四方云集,送师归于仙游县佛迹社李家古刹。”转引自谭志词《闽南侨僧拙公和尚与越南佛迹寺》,载《闽南佛学》第五辑。
- ^ 《大越史记全书》:“龙瑞太平四年十二月,起天福、天寿二寺,以黄金铸梵王、帝释二像奉事之。”
- ^ 《万福大禅寺碑记》:“李家皇帝第三龙瑞太平四年,兴造宝塔丈千,崇建金身尺六,普施田所满百馀,筑立寺座馀一百所,以祚享久长。”
- ^ 阮郎:《越南佛教史论》,河内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