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胡斯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扬·胡斯 Jan Hus | |
---|---|
出生 | 约1372 神圣罗马帝国波希米亚王国(今捷克) |
逝世 | 1415年7月6日 神圣罗马帝国康斯坦茨(今德国) | (45—46岁)
别名 | John Hus, John Huss, Jan Hus |
母校 | 布拉格大学 |
时代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 |
学派 | 胡斯派 |
主要领域 | 神学 |
受影响于 | |
扬·胡斯(捷克语:Jan Hus;1372年—1415年7月6日),旧译胡司,捷克基督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思想上深受威克里夫的影响,认为一切应该以《圣经》为唯一的依归,否定教宗的权威性,更反对赎罪券,主张饼酒兼领。天主教会视其为异端,将其开除教籍,继而诱捕,以火刑处死。
胡斯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他们大多数是胡斯在布拉格大学的学生和波西米亚地区的基层贵族与平民,在胡斯死后,他们起兵对抗皇帝西吉斯蒙德,点燃了胡斯战争的战火。
胡斯因殉道留名于世,也是捷克民族主义的标竿。1999年,罗马天主教会才正式为胡斯之死道歉。
生平
胡斯是胡西内茨 (Husinec)的一个农家子弟, 1390年进入布拉格大学,1401年成为波希米亚布拉格大学神学部主任,最后1409年成为校长。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布拉格大学教书,还有在学校附近的伯利恒礼拜堂讲道,他也是深受捷克人爱戴的传道者,并创造了新的正字法,为捷克语的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胡斯深受威克里夫的著作影响,虽然布拉格大学攻击威克里夫的45项见解,但是胡斯却把威克里夫的许多作品翻译成捷克语,使捷克的信徒能更广泛的接触神学有关的思想。再加上他在讲道中,对教士的道德生活要求非常严谨,务必过圣洁的生活,导致许多对他的仇视。[1]早在胡斯出生前波希米亚早就已经发展出一股强烈反罗马教会的意识。
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他的许多言论,为后来的新教所接受。他对欧洲各国和马丁·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胡斯一生有多部著作,在捷克文学历史上贡献卓越。胡斯认为圣经至上,耶稣基督的话才是信徒的依归,而非教宗或其他神职人员所订的规条,强调教会的主权属基督,为了此种意念及想法于是撰写了《论教会》(De ecclesia,1413)一书,甚至大肆批评教宗等人已偏离基督真道,贪爱钱财及滥权等等,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之一。[2]
他不赞成威克里夫“合质说”,但他顺应捷克人的要求,平民信徒是可以领受圣体圣事的。“杯的改革”成为胡斯派的表征,要求让平民在弥撒中也能领圣杯。可是当时的教会规定只有神父可以领圣杯,因为怕笨手笨脚的平民会使“基督的血”溢出。[1]
当时教会正值“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1417)的状况:天主教会枢机团会议前后所选出的两个教宗,分别是罗马教廷的教宗额我略十二世及亚维侬教廷的敌对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若望二十三世为了对罗马教廷支持的那不勒斯王国国王拉迪斯劳发动十字军,肆无忌惮贩卖赎罪券敛财筹措军费。身为信众,胡斯过去曾花大把银子购买赎罪券,但如今胡斯洞察这种敛财动机之后,大大地谴责此种违反《圣经》教导的作法,于是约翰二十三世将胡斯施以绝罚,开除教籍,尽管他当时带有皇帝敕令的安全通行证旅行,还是锒铛入狱,受到教会审判,以异端名义将他禁锢,胡斯受到监狱内的折磨,病苦不堪,教廷的康士坦斯大公会议判他有罪,把他绑在城门口的火刑柱上烧死示众。这导致支持他的地方贵族及信众起兵,和胡斯所在地波希米亚的罗马天主教会,以及支持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对抗,爆发了胡斯战争。胡斯的信众展开了一场场的战役,直到十五世纪才结束。[3]后来因此在波希米亚建立了胡斯派教会,直到1620年哈布斯堡王朝征服了捷克之后,才恢复了罗马公教。[4]
纪念
如今,大多数捷克人都自认为无宗教信仰,就算是捷克有宗教信仰的人之中,天主教信徒一样远多于胡斯派信徒,但胡斯仍然几乎被不分信仰的所有捷克人认为是民族英雄。今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旧城广场设有胡斯雕像,以供凭吊。胡斯逝世的7月6日被称为胡斯日,是捷克的公共假期。
2005年6月捷克票选“最伟大的捷克人”中,他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