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
新闻学 |
---|
领域 |
类型 |
影响 |
媒体 |
角色 |
历史
1854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随英军远征马尔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
随著战争技术发展,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作战节奏越来越快、武器打击范围增大,战场已经没有前后方之分。在战争中,越来越多记者成为暴力袭击、绑架的目标,他们在战地进行战争报导时遇到的危险越来越大。截至今日,已有众多战地记者于报导战争期间死亡。
在苏德战争,《消息报》有44名记者牺牲;整个越南战争中有63名记者殉职;波黑内战前两年,死于巴尔干半岛的各国记者就已达到68人。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中,投入战斗的北约部队无一伤亡,相对在贝尔格莱德南联盟阵地,仅记者就有10馀名殉职。
战地记者的保护
对于报导战争的记者的身份,《日内瓦第3公约》和第1附加议定书是这样规定的:进行战争采访的新闻记者分为“一般新闻记者”和“战地记者”。敌对双方的“一般新闻记者”属于平民,应按照保护平民的规定,给予尊重和保护,但“一般新闻记者”不能从事“敌对行动”;“战地记者”则是经过其国家武装部队准许伴随部队参与行进的,虽不一定直接参加战斗行动,但若被对方俘获,也将成为战俘。
著名战地记者
-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英国)
- E·F·奈特(英国)
- 约翰·康德黎(英国)
- 麦库林(英国)
- 彼得·阿奈特(美国)
- 罗伯特·卡帕(美国)
- 玛莎·盖尔霍恩(美国)
- 玛丽·科尔文(美国)
- 陈香梅(美国)
- 玛格丽特·希金斯(美国)
- 休·范艾斯(荷兰)
- 范长江(中国大陆)
- 萧乾(中国大陆)
- 姚琢奇(台湾)
- 闾丘露薇(香港)
- 张炳玲(香港)
- 张翠容(香港)
- 周轶君(香港)
- 史可为(香港)
- 何润峰(香港)
- 蒋晓峰(香港)
- 山本美香(日本)
- 长井健司(日本)
- 后藤健二(日本)
外部链接
- 1949年日内瓦第3公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