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地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悉地(梵语:सिद्धि,罗马化:siddhi;巴利语:siddhi;僧伽罗语:සිද්දි;标准藏语:དངོས་གྲུབ,罗马化:ngödrup/grub-pa[1]),汉译成就、妙成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为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印度宗教用语,是指修行获得成果,表现为获得神通,或所求遂愿(或世间、或出世间法),于佛教密宗则言修持密法、诵持陀罗尼真言时,身、口、意三密相应而出现妙境界。
佛教
在佛教中,悉地成就可分为两种:世间悉地(有相悉地),出世间悉地(无相悉地)[2]。世间即所谓世俗物质及有情众生,世间成就即所谓满愿,如求财、求官等等。出世间悉地则谓在修行上的成就,证量上有九次第定,果位上以涅槃为最高成就,其中概分为:解脱道阿罗汉、辟支佛;和无上正等正觉佛陀[3][1]。
也说三种悉地,称上、中、下三种共同悉地[4]。密教又说三品悉地:“一上品悉地,生于密严国土。二中品悉地,生于十方之净土。西方之极乐亦在此中。三下品悉地,生于诸天修罗宫等。”[5]还有四种悉地[6]、五种悉地[7]之说。
修行的大成就者如阿罗汉、大菩萨、佛陀常拥有五种神通力。佛教密宗有著名的八十四大成就者。
印度诸教
参见
注释
- ^ 1.0 1.1 《佛光大辞典》【悉地】:梵 siddhi,西藏语 grub-pa。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据大日经疏卷十五载,完成正觉之阶位,称为无上悉地;达于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种悉地。对此,显教诸师认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于初欢喜地(相当于声闻之入见道),“五通”是遍知世间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进而完成如来位。若依密教,则初欢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为下品,次四心为中品,后二心为上品。 尊胜仪轨卷下更分悉地为有相、无相二种,得世间长寿或福德等,称为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间果德,则称无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三品之别。若以此配于前述五种悉地及无上悉地,则有相之下悉地与中悉地相当于五种悉地之最初三种,上悉地相当于第四之二乘悉地;至于无相之下悉地则相当于有相悉地,中悉地相当于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当于无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义”即是将始觉因位之悉地称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诵持真言)、本觉果满之悉地称作法佛悉地。同时,据大日经疏卷三,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共分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于密严佛国,中品安住于十方净土,下品安住于诸天修罗宫。 又“苏悉地”为梵语 su-siddhi 之音译,意译作妙成就,即成就胜妙之义。日本台密基于三部大法之一的苏悉地经,而说苏悉地法,以此表金刚、胎藏两部不二之最深秘法。〔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悉地成就品〕 p4562
- ^ 出自《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大日经》
- ^ 《佛学大辞典》【悉地】:《大日经疏》十二曰:“悉地是真言妙果,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业成就。”《大日经供养法疏》上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日经义释》五曰:“当得成就一切悉地。”
- ^ 《毗卢遮那佛别行经·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尔时毗卢遮那佛告。汝欲知三种悉地者。吾为汝说。汝等当知。三部共同上中下悉地相。三部各有三种悉地。若有善男子等。欲得成上悉地者。当复清净护净内外清净身三口四意三烦恼业清净者。先诵所持之咒。依本经上遍数满足。乃诵心地咒亦遍数满足。于闲静之所。净草座具上坐结跏趺坐。烧上妙香供养。广发大誓愿。启告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诸大金刚一切诸天冥宦众圣。普愿证明。弟子某甲。为欲受持其咒。唯愿世尊菩萨金刚天等。诚为证明。速得成就。三发是愿已。即闭目而坐。先诵所持之咒八百遍。自想本身是本咒神身。一一身分庄严相好。及身上有光无光。坐立形势。嗔喜举动。一一依本经上画像庄严。作如是观。想自身极须了了分明讫。次想无量诸神部落使者。前后围绕。恭敬随侍。一一依本土所说。作此想观。大顺分明。如是讫已。心诵所持之咒二十一遍。遍遍自口中有文理之光。从自口中而出。入诸神口中。光入尽已。想一切诸神。复总入自口中。至心王中安置。如是一日三时作想。必须明了。都满三七日。每日依次第作之。必得成就上悉地也。于后非但本经上说事。意欲作种种难思议之事皆得成就。所作事意举动运为。皆共本说神咒一种。得大自在。不可其说。学者知之。凡欲为事。每思惟心念。我是大圣自在之身。今且化作凡夫人。于俗众之中。度苦众生。令入不识。若须诸神驱使者想。从自心王。化作百亿万众。前后围绕。住敕所为种种无碍。此非是人之自力。是心地神咒之力。能令一切诸神与自在神识合为一体故知。如是若持佛部咒及菩萨咒。取上悉地。若持金刚已下咒。莫取上悉地。何以故。金刚诸天药叉神咒为性猛烈操恶。若能成就上悉地者。为得自在故。不生慈悲。伤一切鬼神故。若能起大悲。普愍一切不生害心。亦不嗔怒者。亦任取上悉地。若不能如身者。持莫违流佛语。当得大罪。知之。若持佛顶咒得上悉地者。即共诸佛一种。何以故。虽身是凡夫。心得自在辨才无碍。智惠无滞。能与一切天人世间为师。具一切种智一切神通。说不可尽。是故应知。与佛无异。更有难思议事。不可具说。证者乃知。若持菩萨部者。得上悉地者。随持本咒。与本说咒菩萨一种。无有异也。何以故。将此凡夫之心。以菩萨运度及咒力庄严种种方便。令此凡夫得共菩萨之心一种。菩萨有万行。饶益众生。及有神通大自在。此持咒之人悉得如是。当知即是菩萨一种无有异也。护持佛法。降伏诸魔。若持金刚咒得上悉地者。亦如本说法。金刚一种。何以故。金刚者不坏之身。持咒之人。身心不坏。所得神力。共本说咒金刚无有异也。能护持佛法。降伏诸魔。令入正道。持咒之者。悉能得如是。更有诸事不。尔时普贤菩萨白言法身世尊。持三部咒成悉地者。各得如本尊一种。何以凡夫能如是得以佛菩萨金刚之身在于凡俗之类。毗卢遮那佛告言普贤。汝等当知。诸佛化作凡夫。可真是凡夫。持咒之人得悉地者。亦复如是。
- ^ 《佛学大辞典》【三品悉地】
- ^ 《佛学大辞典》【四种悉地】:即四种檀法:(名数)一息灾法,为自身及他人之病难等,消除种种之恶事之修法也。二增益法,为增益自身及他人之寿命福德智慧等之修法也。三敬爱法,为自身及他人欲得佛菩萨爱护,或君王众人庆爱之祈祷法也。四调伏法,为自身及他人调伏怨敌恶人等之祈祷法也。见秘藏记上。
- ^ 《佛学大辞典》【五种悉地】:(名数)息灾、增益、敬爱、钩召、降伏之五法也。见辨惑指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