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弘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弘晳
爵位和硕理亲王
籍贯右翼近支镶蓝旗第二族
族裔满族
旗籍满洲镶蓝旗
府邸理亲王府(郑家庄)
世系清圣祖系;允礽支系
出生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
(1694-08-25)1694年8月25日
北京紫禁城
逝世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时
1742年10月26日(1742岁—10—26)(48岁)
北京
亲属玄烨 (祖父)
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祖母)
允礽 (父)

嫡福晋瓜尔佳氏 (嫡母)
侧福晋李佳氏 (母)
胤禛 (叔)

  • 科尔沁乌梁罕济尔默氏 (妻,噶尔臧之女)
  • 兆氏 (妾,兆庆之女)
  • 强氏 (妾,强世卓之女)
  • 章氏 (妾,章万锺之女)
  • 袁氏 (妾,袁西保之女)
  • 张氏 (妾,张洪之女)
  • 王氏 (妾,王廷成之女)

永琛 (子)
永琳 (子)
永玫 (子)
永珣 (子)
永瑾 (子)
永珽 (子)
永玿 (子)
永琚 (子)
永琠 (子)
永瓘 (子)
永珮 (子)
永淮 (子)

永积 (子)

弘晳(1694年8月25日—1742年10月26日,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时),满洲镶蓝旗人,清圣祖康熙帝嫡孙,理密亲王允礽的第二子,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

生平

弘晳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694年8月25日),祖父为清圣祖康熙帝,父亲为皇太子胤礽,弘晳自幼受祖父康熙帝赏识栽培养育宫中。胤礽后来被废太子之位。雍正帝登基后,胤礽避讳改名允礽。

雍正元年(1723年),弘晳受封理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去世,追封理亲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由于弘晳受康熙帝钟爱,雍正帝遵从遗命,弘晳进封为理亲王,且世袭罔替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弘晳的长女被雍正帝册封为县君[1]

弘晳逆案

乾隆四年(1739年),弘晳引咎至宗人府受审,并试图驳斥将其入罪的指控和供述。之后,乾隆帝命宗人府革除弘晳的亲王爵位。二十九日,宗人府奏曰:“理亲王弘晳因罪革退,其王爵请令何人承袭”。乾隆帝命由弘晳的幼弟弘㬙递降继承允礽之位,封为理郡王。

不久又将时年四十六岁的弘晳改名为“四十六”(满语ᠰᡟᡧᡳᠯᡳᠣ穆麟德转写syšilio)。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时,弘晳卒,年四十九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乾隆帝令在玉牒内恢复允禩允禟、弘晳三人的原名,和三人的子孙一并收入皇室玉牒,恢复其宗室和原名,但三人的原王爵皆不恢复。[2]

封和硕理亲王弘晳册文

奉天承运雍正皇帝制曰:宝玉攸颁,式衍银潢之庆;介圭申钖,宜昭金册之荣。扩茂典以推恩,崇班特晋;笃宗支而展爱,显秩加隆。誔贲新纶,聿彰成宪。咨尔弘晳,乃皇考圣祖仁皇帝之孙,朕之侄也,赋性朴实,持躬谨恪,礿膺爵命,循矩度而无愆;早列藩封,服训言而自励。克副优隆之德意,宜敷涣汗之恩施,爰沛宠光,用昭嘉奖。授以册宝,封尔为和硕理亲王,世袭罔替。於戏!敬修乃德,务乐善以希贤,淑慎尔仪,尚持盈而知戒。勗成今器,祇荷嶶章,期渥泽之钦承,迓鸿庥于有永。钦哉!

家庭及关连[3]

兄弟

  • 弘晳排行第二,有一兄十弟:
    • 弘晋(1696年-1717年),以辅国公品级殡葬。其子奉恩辅国公永璥,善书画。
    • 弘曣(1712年-1750年),雍正六年三月,封奉恩辅国公。
    • 弘晀(1714年-1774年),雍正十二年,封奉恩辅国公。乾隆元年遣居泰陵,三十四年革退公爵。
    • 弘暚(1716年-1783年),乾隆元年授官三等侍卫,十年因病解退。
    • 弘㬙(1719年-1780年),乾隆元年封奉恩辅国公,四年袭多罗理郡王,正蓝旗满洲都统,谥恪。
    • 弘昞(1720年-1763年),闲散。
    • 弘晥(1724年-1775年),乾隆三年封奉恩辅国公,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 妹:
    • 郡主(1697年-1735年),康熙五十九年嫁土默特部多罗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
    • 和硕淑慎公主(1708年-1784年),雍正四年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
    • 县主(1715年-1762年),雍正七年嫁敖汉部台吉策旺多尔济。
    • 郡主(1717年-1776年),雍正十年嫁喀喇沁部一等台吉塔布囊喀英阿。

妻室

  • 嫡妻:科尔沁部乌梁罕济尔默氏,噶尔臧和其姑姑和硕端静公主之女。
  • 妾:兆氏,兆庆之女。
  • 妾:强氏,强世卓之女。
  • 妾:章氏,道员章万锺之女。
  • 妾:袁氏,袁西保之女。
  • 妾:张氏,张洪之女。
  • 妾:王氏,王廷成之女。

子女

  • 长子:永琛(1712年-1766年),嫡母乌梁罕济尔默氏出,官至二等侍卫。嫡妻纳喇氏,护军参领察达哈之女。
  • 次子:永琳(1714年-1739年),嫡母乌梁罕济尔默氏出,闲散。嫡妻扎鲁特氏,骁骑校六十一之女。
  • 三子:永玫(1714年-1788年),庶母兆氏出,闲散。嫡妻扎库塔氏,尚书关紫之女。
  • 四子:永珣(1714年-1756年),庶母强氏出,官至三等侍卫。嫡妻玛喇氏,新藻之女;继妻那察氏,主事玛兴阿之女。
  • 五子:永瑾(1717年-1777年),庶母张氏出,闲散。嫡妻栋鄂氏,护军参领巴克三之女。
  • 六子,未命名(1718年-1719年),庶母强氏出,早卒。
  • 七子:永珽(1719年-1751年),庶母张氏出,闲散。嫡妻钱佳氏,佐领特克山之女。
  • 八子:永玿(1720年-1762年),庶母兆氏出,闲散。嫡妻颜扎氏,留保柱之女。
  • 九子:永琚(1720年-1765年),庶母强氏出,闲散。嫡妻栋鄂氏,笔帖式富瑶之女。
  • 十子:永琠(1721年-1772年),庶母强氏出,闲散。嫡妻章佳氏,一等侍卫西兰泰之女。
  • 十一子,未命名(1723年-1723年),庶母张氏出,早卒。
  • 十二子:永瓘(1724年-1800年),庶母张氏出,闲散。嫡妻郭络罗氏,典簿岱经之女。
  • 十三子:永珮(1726年-1763年),庶母张氏出,闲散。嫡妻刘佳氏,员外郎苍格之女。
  • 十四子:永淮(1728年-1793年),庶母兆氏出,官至护军参领。
  • 十五子,未命名(1730年-1732年),庶母张氏出,早卒。
  • 十六子,未命名(1730年-1732年),庶母袁氏出,早卒。
  • 十七子:永积(1734年-1754年),庶母强氏出,闲散。嫡妻叩德氏,三等侍卫福良之女。
  • 十八子,未命名(1739年-1742年),庶母张氏出,早卒。
  • 长女县君,庶母强氏出。雍正六年十二月嫁郭罗络斯公策旺扎卜。
  • 次女,庶母章氏。雍正十年十二月嫁奈曼台吉敦多布。
  • 三女,庶母章氏出。
  • 四女,庶母兆氏出。
  • 十二女郡君,庶母强氏出。
  • 十六女,庶母章氏出。

参考文献

  1. ^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雍正十一年癸丑秋七月壬辰:“授理亲王弘晳女为县君。”
  2.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四十八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十三(甲戌)条. "甲戌。上诣大高殿行礼,谕曰:“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其潜蓄觊觎窥窃之谋,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伊等怨尤诽谤,亦属情事所有。盖伊两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是以皇考虽明暴其罪状,犹为曲示矜全,圣心如日在天,固众所共仰也。迨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此事,辄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留以有待者。朕即位之初,深有念于孔子三年无改之言,未敢遽易成案。今临御四十三年矣,近降旨复睿亲王封爵,及仍给还功绩诸王原封爵号,因念宗藩远派,既为核实酬庸,而近属本支,岂宜略而不办。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 世子孙,亦无敢言者。所有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还其原爵,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亦当一并叙入,并着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应入支派,列谱呈览。朕此举、实仰体我皇考当日仁心,以申未竟之绪,谅皇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又弘晳、在乾隆初年,曾获罪戾,经承办之庄亲王等,奏请削其原名,阅今亦三十余年矣。念其所犯,更非必不可原之罪,且其子姓现列宗图,何必独令其削名示贬。弘晳、亦着于玉牒内,复其原名,则皇祖一派天潢,牒图具列,益昭麟趾燕贻之盛。朕亦惟揆情度理,悉准以大公至正之心而已。将此通谕知之。"
  3. ^ 爱新觉罗宗谱》甲册,页三四六至五三八。
弘晳
理密亲王世系
清圣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1694年8月25日逝世于:1742年10月26日
王室头衔
前任:
父亲理密亲王允礽(追封)
理亲王
任职期间:1723年-1739年
继任:
递降为郡王
十弟理恪郡王弘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