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庙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庙会
绕境庆典上的红坛文化

庙会,又称为庙市节场[1],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酬神竞技表演等的活动,是汉字文化圈传统的节日庆典。现代庙会主要在神明圣诞期间举行。

历史

庙会是东亚传统的节日形式之一,反映着民众的心理和习惯。从名称即可得知庙会这一风俗宗教活动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2]

远古

最初的庙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中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与之进行对话。每逢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由此形成[3][4]

秦汉

与其它民俗一样,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体现出时代的色彩。在秦代时期,庙会的内容仍然单一而稳定,即祭祀祖先神灵。在西汉时期,道教开始初步形成。庙会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内容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色彩,各种习俗也开始初步形成。如《西京杂记》一书中,描述了当时的祠庙祭祀习俗:“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书中京师是指长安一地,从中可以管窥中原地区庙会文化的基本内容。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与此同时,道教也已逐渐成形。两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相互影响。

两晋及南北朝

两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原本较为兴盛的儒教开始衰落。饱经战乱和欺压的百姓,与政治遭受压抑的名士纷纷皈依佛教道教。而佛教又有了水路传经[5],随着理论的相关深化,佛道二教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系统化。在南北朝时各自都已站稳脚根。

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了起来。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邑后,每年释迦牟尼佛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夕,洛阳城内各寺院都将千馀尊佛像送至景明寺。沿途宝盖幡幢,音乐百戏,诸般杂耍,非常热闹[6]

唐朝宋代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样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

唐宋

时期,两教均达到了全盛时期,对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7]。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出现了,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其后在宗教仪式上慢慢加了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吸引了信众,更让其他非信徒愿意参观。

佛教文化出现空前的大影响,甚至成为统治阶级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佛教庙寺林立,石窟大兴,佛事盛行,崇佛成为民间信仰的主流,佛事渗入庙会,使庙会文化呈现出更大的宗教特征。

元朝藏传佛教为国教,其他宗教均受到打压,佛道之间矛盾激化并引发辩论[8],行像之风开始衰落。

明代时期,许多庙会已经开始向市集的性质上转变。《帝京景物略》说北京都城隍庙的庙会,六成的人是游赏、观光,三成的人是购物,真正到城隍庙朝拜的人只有一成[9]

到了清代,庙会已经分为所谓的“多内涵型庙会”与“迎神赛会”。前者在宗教、娱神的同时有游乐等活动,而后者则是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是没有集市但有表演的庙会,如北京妙峰山庙会。同时也有部分地方无庙有市而也称庙会,如北京著名的厂甸庙会,这些也统称之为庙会[6]

演变

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而后来原属于民间信仰的酬神活动,纷纷与宗教互相结合,使庙会成为重大的宗教节日活动。但同时,在各地方不同的庙会上,亦有祈子、祈福求财、求医祛病、卜问吉凶等活动。随著经济的发展,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会有商人贩卖民间玩具和小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著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因此庙会又称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后来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活动,如双簧高跷等。自此逛庙会成了人们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10]

现状

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春节期间均有大型活动,以文艺游行为主,庙市为辅。文艺表演主要为锣鼓腰鼓、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古装游行等。由于远离故土,春节这一古老而鼎盛的节日能带来归依感,唐人街庙会上的节日气氛相比大中华显得更为浓烈。

台湾

庙会
汉字 廟會
白话字 Biō-hōe
台语罗马字Biō-huē
方音符号ㆠㄧㄜ⊦ㄏㄨㆤ⊦

台湾的庙会非常之盛,大小庙宇逢神明诞辰、成道日,一年到头都有不同规模的绕境进香刈香等祈福活动。庙会绕境的区域以及地方势力为祭典所搭设的红坛多寡,往往能呈现出该庙宇的“祭祀圈”或“信仰圈”范围大小,而庄庙回人群庙或分灵庙前往祖庙谒祖,则代表不同庙宇的互动关系。

在庙会活动中、除各庙宇神轿外,会有报马仔神将什家将八家将官将首舞龙舞狮艺阁,常绵延数公里之长。各艺阁、阵头除职业表演团体外,仍有相当数量由各地方民众组织而成。目前亦有各阵头资深艺师前往国中国小大学社区传授宋江阵官将首什家将八家将等传统民俗阵头。

南台湾盛行王爷信仰,庙会常结合王船醮仪举行,如著名的南瀛五大香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南鲲鯓代天府逢王爷诞辰则有连月的进香热潮。中台湾则以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最为著名,北台湾则以三峡祖师庙清水祖师诞辰(三峡大拜拜)、淡水清水岩清水祖师成道(淡水大拜拜)、艋舺青山宫青山王诞辰(艋舺大拜拜)、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爷诞辰(新庄大拜拜)、三重先啬宫五谷先帝诞辰(三重大拜拜)、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诞辰(大溪大拜拜)、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城隍爷诞辰等庙会,最为著名。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庙会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主要内容是大量的各色小吃,各种小商品和游乐项目。庙会在中国北方保留的较为完好,在南方1949年后曾一度逐渐消逝,但近年来却在许多城市得以复兴。以北京为例,庙会中典型的小吃、商品、以及娱乐主要有糖葫芦爆肚风车兔爷套圈圈射击等。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也都融入庙会。如羊肉串牛丸等小吃也十分受欢迎。表演则为旱船秧歌舞龙舞狮。部分庙会还有与其相关的表演,如北京地坛庙会上会有皇帝祭地的演出,北京大观园庙会会有元春省亲的表演。每逢春节,游园人数极多,乃至一天有数十万人[11]。至于庙会形式上改不改革、上不上新项目,主办者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当然,也有一些庙会着手进行改革与创新,多以展示各民族风情为主[12]。如今在晋语区的许多县市,传统的庙会也仍旧在延续。

香港

2009年黄大仙祠的庙会

香港著名的大角咀庙会,以供奉中国南方海神的古庙洪圣庙为中心推出的一个具有香港特色的大型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特色摊位和庙会巡游等娱乐以外,还涵盖街头时装表演每届吸引数万人前来观赏。

新马地区

马来西亚新加坡在春节期间有新春花市和灯会。

泰国

泰国曼谷,有由华社举行的隆重盛大的闹新春活动。各种节庆物品沿街兜售,各族人民蜂拥而来。泰国国家电视台甚至进行电视直播,连泰国的王室也会出席这一庆祝活动。诗琳通公主殿下曾前往唐人街恭贺新年[13]

法国巴黎市13区3区4区19区等唐人街均有由华团组织的文艺游行。表演包含锣鼓腰鼓、舞龙舞狮队、秧歌旱船、跑驴龙舟等[14]英国伦敦爱丁堡曼城等地亦有春节庙会,其中以伦敦规模最为庞大。举办地从最初的唐人街扩大到娱乐中心莱斯特广场,2002年起更是进入大型活动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举办。2008年参与人数约30万,涵盖艺术表演及群众演出、特色工艺品小商品、各种小吃等[15]

每逢新春,美国纽约的三大华人区(包括曼哈顿中国城皇后区法拉盛布鲁克林区第八大道)都会举行活动,但主要为花车游行。其中法拉盛的韩裔因同贺春节亦会加入到活动中来。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除游行以外有庙会街市,出售小吃和其他小工艺品[14]拉美墨西哥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节日期间也有庙会。

澳大利亚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可以尽情庆祝自己的节日,中国的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悉尼堪培拉昆士兰以及达尔文等城市都建有大规模的面积唐人街。每逢春节,这些地区将举行大型的庙会,其中包括表演京剧民歌、舞龙舞狮、民俗小吃、燃放爆竹龙舟赛等,欢庆新年的到来。深受亚洲文化影响的达尔文则确实存在着中国寺庙,华人在新年到来之时会去那里祈福许愿。春节时期,在南半球实际是夏季,所以别有一番情致[16]

新西兰在春节期间会有新春花市。

南非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春节庙会。1990年代之前的华人在很大程度上已接纳了当地习俗,对华人传统的春节不怎么重视。而近年来的庆祝活动,则是由于南非华侨的不断增多和影响增大才变得愈发热闹[14]

朝鲜半岛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有庙会这一节日活动。在其庙会的发展历程中融入朝鲜自身的文化,成为较为与众不同的朝鲜庙会。韩国人在春节时主要是拜年送礼,没有庙会。但其他节日会有庙会,韩国人称之为乱场(난장),比如端午节上元节

日本

日本庙会灯笼

日本原来也是同中国一样庆祝农历春节并举办庙会,日语把庙会中的摊贩称为“的屋”。日本明治维新五年后的1873年弃用农历,改用格里历,元日随之改为格里历1月1日。虽然如此,除了日期的改变外,日本仍然依照传统方式庆祝传统节日。节日的庆祝活动称之为“祭”。每逢节日,均有各种庙会。但日本的庙会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庙会在形式上略有不同。较大的庙会有京都三大祭(葵祭祇园祭时代祭)。因最初均为神道教节日,所以举办地都在神社。三大祭较为隆重,规模庞大。人们着旧时装束,有巡游、骑马、舞蹈等表演。

越南

越南各地街头、公园和公共娱乐场所,在新春期间都会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演出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等,还有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

庆祝时间

庙会的庆祝时间最初是在举行各种宗教节日(佛道二教为主)庆典时,后来发展为某些固定日期[17],现代举办时间则多为神明圣诞等节日。

地点

主要分布在古时的各个寺庙周围,如北京隆福寺(已被拆除)[18]白云观[19]京都贺茂御祖神社,台湾的大龙峒保安宫大甲镇澜宫艋舺青山宫南鲲鯓代天府等。也有无庙而会的地方,如台湾六房妈祖巡游。北京龙潭湖[20]厂甸[21]以及大部分唐人街状况都是如此。

经费

古代时,除由平时的香油钱收入做为支出,地方上还会依每户男丁数认捐,俗称收丁钱,由炉主或头家挨家挨户收取。在中国大陆,现代的庙会由于已发展成为一种集市,所以会有专门的管理者来组织和管理各个经营者及其商铺,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春节前的摊位招商,据报道有的摊位拍卖经营权卖到数万元[22]。在唐人街,各种庙会是由当地华团组织。

参考资料

  1. ^ 庙会节场. 无锡洛社. [201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0). 
  2. ^ 廟會的起源. 中国华文教育网. 2007-11-02 [201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9). 
  3. ^ 中华五千年-地方庙会-闲话庙会. [200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5. ^ “耆域者,天竺人也。周流华戎,靡有常所,而倜傥神奇,任性忽俗。迹行不恒,时人莫之能测。自发天竺,至于扶南,经诸海滨,爰及交、广”——[梁]释慧皎《高僧传》卷9《晋洛阳耆域》, 汤用彤校注本, 364—365页, 中华书局, 北京, 1992.
  6. ^ 6.0 6.1 過年逛廟會:追本溯源談廟會. [200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8). 
  7. ^ 佛教与道教[永久失效链接]
  8. ^ 《老子化胡经》与释道之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7.
  9. ^ 《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 刘侗、于正弈, 明朝
  10. ^ | 廟會為什麼叫"廟"會?和寺廟有什麼關系嗎?. 热点爆文. 2019-02-07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1. ^ 北京地坛庙会游客人数突破54万创历史纪录_社会频道_新华网. [200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12. ^ 春节各地新型庙会和特色庙会一览_社会频道_新华网. [200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6). 
  13. ^ 泰国公主诗琳通前往唐人街庙会向华侨华人拜年. [200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14. ^ 14.0 14.1 14.2 巴黎唐人街如何庆祝春节?- 缘缘法语学习网.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2). 
  15. ^ “四海同春”助海外“中国春节庙会”走出唐人街. [200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16. ^ 春节新体验:到澳洲过大年 吃冰棍逛庙会—中国网. [200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17. ^ 《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张培仁《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
  18. ^ 隆福寺,庙会终成“人民商场”--老北京网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9-09-23
  19. ^ 2009白云观庙会|白云观民俗迎春会. [2009-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20. ^ 2009春节北京庙会全攻略之龙潭湖庙会--精品网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9-01-22
  21. ^ 第九届北京春节厂甸庙会-北京庙会-北京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2-12.
  22. ^ 龙潭庙会“标王”价首次超地坛 - 京华时报·京华网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2-1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