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5600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8年3月25日) |
尼康 D5600[1] | |
相机型号 | 尼康 D5600[1] |
---|---|
相机种类 | 数码单镜反光相机 |
感光元件 | 23.5 × 15.6 mm Nikon DX 格式 RGB CMOS图像传感器, 1.5×焦距转换系数 |
镜头系统 | 可更换尼康F接环 |
快门 | 电子控制纵走式焦平面快门 |
快门速度 | 1/4000 至30 s,以1/3 或1/2 EV 为步长调校,B 门,遥控B 门(需要另购的遥控器ML-L3) |
测光系统 | 使用2,016 像素RGB 感应器进行TTL 曝光测光 |
曝光模式 | 自动模式(闪光灯开/关)、高级场景模式(肖像、风景、运动、微距、夜间肖像)、程序自动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手动曝光、安静模式A |
测光模式 | • 矩阵测光: 3D彩色矩阵测光I(I G型、 E 型和D 型镜头); 彩色矩阵测光II (其他 CPU 镜头)
• 中央重点测光:约75% 的比重集中在画面中央的8mm 直径圈中 • 点测光: 集中在以选定对焦点为中心的3.5 mm 直径圈中(约为画面的2.5%) |
自动对焦系统 | 尼康Multi-CAM 4800DX 自动对焦模块具备TTL 相位侦测,39 个对焦点(包括9 个十字型感应器)以及自动对焦辅助照明器(范围约为0.5 至3 m) |
对焦模式 | 自动对焦 (AF) :单次伺服自动对焦 (AF-S) ;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AF-C) ;自动AF-S/AF-C 选择 (AF-A);根据拍摄对象状态自动激活预测对焦跟踪 • 手动对焦 (MF) :可使用电子测距仪 |
曝光补偿 | 以1/3 或1/2EV 为步长在-3EV 和+1EV 之间调校 |
连拍速度 | 最高5幅/秒
•CL:可达约3幅/秒 •CH:可达约5幅/秒(JPEG和12位NEF/RAW)或约4幅/秒(14位NEF/RAW) |
观景器 | 眼平五面镜单镜反光取景器
画面覆盖率 水平和垂直各约95% 放大倍率 约0.82 倍(将50mm f/1.4 镜头设为无限;屈光度为-1.0m-1) 视点 18 mm(-1.0 m-1 ;从取景器接目镜镜头的中央表面起) 屈光度调节 -1.7 至+1.0 m-1 |
感光度 | ISO 100 至25600,以1/3 EV 为步长调校; 具备自动ISO 感光度控制 |
闪光灯 | 自动弹出、自动闪光/按下释放按钮手动弹出闪光灯
闪光指数 约为12,使用手动闪光约为13 (m, ISO 100, 20°C) 闪光控制 TTL: 使用2,016 像素RGB 感应器进行i-TTL 闪光控制,适用于内置闪光灯、SB-910、SB-900、SB-800、SB-700、SB-600、SB-400 或SB-300;进行矩阵或中央重点测光时,使用针对数码单镜反光相机的i-TTL 均衡补充闪光,进行点测光时,使用针对数码单镜反光相机的标准i-TTL 闪光 闪光模式 自动,自动带防红眼,自动慢同步,自动慢同步带防红眼,补充闪光,防红眼,慢同步,防红眼慢同步,慢后帘同步,后帘同步,关闭 |
白平衡 | 自动、白炽灯、日光灯、阳光、闪光灯、阴天、阴影、手动调节色温值、预设 |
显示屏 | 约8.1cm(约3.2英寸)对角线、约103.68 万画点(720 × 480 × 3 = 1,036,800 点)、约170° 视角的可翻转TFT LCD触摸屏,约100% 画面覆盖率,可进行亮度调节,可通过眼感控制器(距离感应器)开启/关闭 |
储存媒体 | SD(安全数码)存储卡,兼容UHS-I 的SDHC 和SDXC 存储卡 |
电源 | 1 节EN-EL14a 锂离子电池组 |
重量及体积 | 约530 克(包括电池和存储卡,不包括机身盖);约480 克(仅照相机机身) |
尼康D5600是尼康公司于2016年11月发布的一款入门旗舰级数码单反相机。[2]
简介
- 该机拥有2416万有效像素,配备了EXPEED 4 影像处理器,以及可翻转式触摸屏。并可录制1080 60p全高清影片。[3]
- 该机配备了一块3.2英寸约104万画点(720×480分辨率)的触摸旋转式液晶屏。
参考资料
- ^ Nikon D5600. Nikon Corpor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 ^ 尼康中国 - D5600 - 产品介绍. www.nikon.com.cn.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中文).
-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Nikon D5600北海道實戰:超有凍頭的中階新單眼!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闻云.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