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仿西街
22°11′34.95″N 113°32′09.34″E / 22.1930417°N 113.5359278°E
| ||||||||||||||||||||||||||||||||
---|---|---|---|---|---|---|---|---|---|---|---|---|---|---|---|---|---|---|---|---|---|---|---|---|---|---|---|---|---|---|---|---|
命名日期 | 1986年6月7日 | |||||||||||||||||||||||||||||||
道路长度 | 170米(560英尺) | |||||||||||||||||||||||||||||||
道路宽度 | [convert: 无效数字] | |||||||||||||||||||||||||||||||
车速限制 | 60公里每小时 | |||||||||||||||||||||||||||||||
地点 | 澳门 澳门风顺堂区 | |||||||||||||||||||||||||||||||
起点 | 河边新街 | |||||||||||||||||||||||||||||||
主要路口 |
| |||||||||||||||||||||||||||||||
终点 | 三层楼街、三层楼斜巷 |
安仿西街(葡萄牙语:Rua de Francisco António),市井又称麻雀仔街,位于澳门半岛风顺堂区北部、司打口南面,它的西北端在河边新街近比厘喇马忌士街交界,向东南伸展与安仿西巷、托儿所巷和夜呣巷相交,至三层楼斜巷与三层楼街交界止,全长170米、阔约7米。街道名称是以1755年至1758年时任澳门总督高定玉命名。1986年前这条街道曾是已取消的安仿西围(Pátio de Francisco António)之一部份,而安仿西围被取消后,除分拆为安仿西街外,并分拆出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和托儿所巷(Travessa da Creche)。
另外,三层楼斜巷(葡萄牙语:Calçada de Francisco António)的葡文名称亦是以高定玉来命名。[参1]
名称由来
这条街道的名字,葡文名称中的“Francisco António”是取自第47任澳督高定玉(Francisco António Pereira Coutinho)的全名首两个字[参2],中文名称“安仿西”则是该字以澳葡官方的译法并配以中国人姓名的文法来组合(“安”取译自“António[注1]”,而“仿西”则取译自“Francisco[注2]”)[参3]。
高定玉于1755年7月14日上任澳门总督[参2]。他对上三任的澳督梅内泽斯(José Plácido de Matos Saraiva ou Antonio Jose Teles de Meneses)因为在任期间拆毁粤海关澳门关部行台的围栅,招致清政府不满;而高定玉到任后便将梅内泽斯治罪,并押其在槛车[注3]后遣返葡萄牙,议事会亦出资为关部行台重建更大的围栅[参4]。此举取悦了满清政府,高定玉并从清廷中取得了一些利便[参3]。高定玉于1758年中卸任澳督[参2]。
至于这条街道为何会有“麻雀仔街”的称号,下文将有表述。
历史沿革
万奴行——“麻雀仔”名称由来
安仿西街现今的位置,在昔时曾是一家洋行的所在地,名为“万奴行”,这洋行为一座三层南欧式石楼[参5],正门在今安仿西街西北端街口,在门楣上刻有“万奴行”三字;石楼后面侧为一个庭院,庭院后门大约在今三层楼斜巷位置[参3]。
这家万奴行是由葡萄牙人万奴·卜加劳(Manuel Tavares Bocarroe)所开设,源于他的父亲伯多禄·卜加劳(Pedro Bocarro)于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在竹仔室开设的卜加劳铸炮厂;因为卜加劳铸炮厂当时所制造的火炮和弹药都十分精良,故世界各地纷纷订购卜加劳的炮弹[参6]。因生意应接不暇,遂开设万奴行负责把军火销往世界各地[参5]。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卜加劳铸造的大炮渐渐变得不合时宜,渐渐被欧美各国厂家所生产的钢炮所取代,卜加劳铸炮厂的生意每况愈下,最终在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倒闭,而万奴行则改为经营售卖中国茶叶和欧洲钟表珠宝。后来万奴·卜加劳撤出澳门后,万奴行亦告结业,原址也被荒废。[参7]
后来其门前的空地及后面的庭院,被蜑家用作晾晒咸鱼和虾米,晾干的虾米经常引来麻雀群来偷吃,故人便称这个地方为“麻雀仔”。[参5][参3]
天主徒聚居时期——“安仿西围”的产生
万奴行的业权及后约在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售给天主教会,教会在此重建房屋,并修筑街道,时人称之“麻雀仔围”;不过没有把万奴行的门楣拆毁;而这些房屋也都为华人天主教徒所居住。而教会亦在这条街道两端各修建一道闸门,并由教友负责驻守;靠河边新街的闸门主要用作防止潮水涌入;而靠三层楼斜巷的闸门,人称“山闸”,这是因为这里旁边是鸦片公栈,设此“山闸”以防止烟民(吸鸦片之人士)进入围内犯案。[参8]
1905年,澳门市政厅出版《澳门市街道名册》,在名册中把这条街道记为“安仿西围(又名:麻雀仔;葡文名称:Pátio de Francisco António)”。[参9]
茂利摊馆
数年后,教会又将麻雀仔的地皮业权逐步出售[参8],而其中一处售给了一个名为杨应麟的商家[参10]。清末民初时,杨应麟在这里建立了一所赌场,名为“茂利摊馆”,这摊馆为一座两层高的唐楼,底层主要为赌番摊、骰宝等,楼上则为麻将和天九,并设有烟榻。摊馆客源主要为澳门内港一带商铺的东主。[参11]
茂利摊馆为杨应麟赚得不少利润,而他把这些利润都调到去由他在南屏所办的甄贤学校作为经费,故此这也成为了南屏乡镇的一时佳话。[参11]
后期发展及景况
及至茂利摊馆结业后,安仿西围两旁陆续建为低层木楼,后来又再重建为住宅大厦,而“万奴行”门楣和两道闸门也被拆卸[参12]。1986年2月20日,澳门市政厅召开市政会议,决定将安仿西围分拆为三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安仿西街(Rua de Francisco António)、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和托儿所巷(Travessa da Creche),至同年6月7日刊宪后正式落实,自此“安仿西围”和“麻雀仔”的称号正式在官式上消失[参1][参13],但坊间至今仍不时将安仿西街称作“麻雀仔街”[参12]。
从安仿西围分拆之其他街道
安仿西巷
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为一“匚”字形街道,在安仿西街中段北侧,两端出口均开在安仿西街,而在近托儿所巷交界处则有隧道通往柯邦迪前地。街道全长约93米,阔约7米,命名于1986年6月7日[参1]。
托儿所巷
托儿所巷(Travessa da Creche)的西南端在安仿西街,向东北伸展连接安仿西巷,长约15米、阔约3米,与安仿西巷同日命名[参13]。名称源自托儿所巷西侧的教宗若望廿三世托儿所,该托儿所于1983年10月1日成立,为永援圣母传教修女会属下机构[参14]。
备注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97页.
- ^ 2.0 2.1 2.2 吴志良、杨允中 (编). 附件三:人名錄. 《澳門百科全書》.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2009-07-23]. ISBN 972-658-07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1).
- ^ 3.0 3.1 3.2 3.3 王文达. 十、閭巷漫談 - (震) 麻雀仔. 《澳門掌故》 1999年整理版. 中华教育会《澳门教育》出版社. : 第232至233页 [1950年代]. ISBN 972-97840-1-9.
- ^ 第二節、議事會的“雙重效忠”政策. 《導遊課程培訓手冊》 2009年3月版. 澳门旅游学院. : (澳门历史文化–议事会自治时期) 第2–5页. ISBN 978-99937-51-26-7.
- ^ 5.0 5.1 5.2 金丰居士. 澳門街巷 來龍去脈 (第201篇). 大众报. 2003年10月5日.
- ^ 吴志良、杨允中 (编). 卜加勞鑄炮廠. 《澳門百科全書》. 澳门基金会. 1999年11月 [2009-07-23]. ISBN 972-658-07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1).
- ^ 金丰居士. 麻雀仔「茂利攤館」(一). 讯报. 2008年5月9日.
- ^ 8.0 8.1 金丰居士. 澳門街巷 來龍去脈 (第200篇). 大众报. 2003年10月4日.
- ^ (第六部份) 已不存在或被取消的街道及其它公共地方.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287页.
- ^ 金丰居士. 麻雀仔「茂利攤館」(二). 讯报. 2008年5月16日.
- ^ 11.0 11.1 金丰居士. 麻雀仔「茂利攤館」(三). 讯报. 2008年5月23日.
- ^ 12.0 12.1 唐思. 下環安仿西街掌故. 《澳門風物誌》續篇. 澳门文学丛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11月 [2009-07-23]. ISBN 7-5059-350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5).
- ^ 13.0 13.1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68页.
- ^ 教宗若望廿三世托兒所. 澳门社会工作局. [2009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