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1年6月1日) |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 | |
---|---|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
类型 | 学院 |
地址 | 中华民国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二段101号 |
邮政编码 | 30013 |
建立日期 | 1973年 |
母校 | 国立清华大学 |
院长 | 蔡宏营 |
副院长 | 胡育诚(国际事务) 林鹤南(招生与课程事务兼院学士班主任) 侯建良(产学合作事务) |
教职工数 | 123(2019年7月1日)[1] |
学生数 | 3,252人(2021年10月15日)[2] |
本科生 | 1593人 |
研究生 | 硕士生1125人 博士生415人 硕士在职专班生119人 |
网站 | eng |
学院办公室位于工程一馆3楼306室 |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英语: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为国立清华大学学院之一,成立于1973年,由毛高文就任首任院长。[3]
沿革[3]
- 1972年8月:成立工业化学系、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 1973年:经教育部核准,将校内各系分设学院,成立工学院、理学院、原子科学院[4]。
- 1973年4月:工程馆完工。
- 1974年8月:成立工业工程学系。
- 1976年8月:成立电机电力工程学系。
- 1978年8月:高分子研究所成立。
- 1978年9月:工程二馆完工(由工业化学系使用)。
- 1979年7月:工程三馆完工(由电机系使用)。
- 1979年8月:电机电力工程学系更名为电机工程学系。
- 1980年8月:工业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工程学系。
- 1984年8月:高分子研究所并入化学工程研究所。
- 1985年8月:工程四馆(又名材料科技馆)全部落成(由材料系及工工系使用)。
- 1993年5月:综合化工馆完工。
- 1994年8月:增设工程管理研究所硕士班。
- 1995年8月:工程管理研究所并入工业工程学系。
- 1996年8月:增设电子工程研究所。
- 1997年11月:动机工工馆(现称工程一馆)完工。
- 1998年2月:电机工程学系及电子工程研究所转隶电机资讯学院。
- 1998年8月:工业工程学系更名为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 2000年4月:成立“工学院产学研合作联盟”。
- 2002年9月:成立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
- 2003年1月:增设企业电子化中心。
- 2003年8月: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增设硕士在职专班。
- 2005年1月:增设品质研究中心。
- 2005年12月:增设先进封装中心。
- 2007年8月: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更名为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增设工学院院招生。
- 2008年5月:企业电子化中心更名为企业运筹与电子化中心。
- 2008年8月:工学院院招生更名为工学院学士班。
- 2009年9月:举办“全球工程师--工学院学生海外实习”计画。
- 2011年10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系所单位
目前学院有四个学系、一个学士班学程、两个研究所、两个学位学程、一个在职专班,此外尚有三个院级研究中心。
学系与学士班
- 化学工程学系
- 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 材料科学工程学系
-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 工学院学士班
研究所
- 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学位学程
- 全球营运管理硕士双联学位学程
- 前瞻功能材料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在职专班
-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院级研究中心
- 企业运筹与电子化中心
- 品质研究中心
- 先进封装中心
合作
- 2000年,成立产学联盟,主要目的为增进工学院内工程应用相关领域教师与产业、研究界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各项谘询服务如教师专长、研究项目资讯等,亦举办研究成果发表会,以协助产研界会员收集与吸收最新技术资讯、快速解决技术问题。此外也提供业界与学生互动的管道,为业界媒合及储存人才。
历任院长
任 | 姓名 | 就任 | 卸任 | 备注 |
---|---|---|---|---|
1 | 毛高文 教授 | 1973年8月 | 1978年7月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院长、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教育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中华民国驻哥斯大黎加特命全权大使 |
2 | 林垂宙 教授 | 1978年8月 | 1979年7月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
代理 | 李昭仁 教授 | 1979年8月 | 1980年7月 | |
3 | 李卓显 教授 | 1980年8月 | 1981年7月 | 科技部工程技术研究发展司处处长、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局长 |
4 | 李昭仁 教授 | 1981年8月 | 1984年7月 | 奥克拉荷马大学博士 |
5 | 李家同 教授 | 1984年8月 | 1988年7月 |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电机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教务长 静宜大学校长、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校长、总统府资政 |
6 | 万其超 教授 | 1988年8月 | 1992年7月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国科会应用科技合作小组召集人 |
7 | 陈文华 教授 | 1992年8月 | 1998年7月 |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工程科学及力学博士、国立清华大学副校长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学术副校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台湾分会理事长、国家实验研究院院长 |
8 | 黄光治 教授 | 1998年8月 | 1999年5月 | 亚伯达大学博士 |
代理 | 叶铭泉 教授 | 1999年6月 | 1999年9月 | 美国爱荷华大学材料工程学系博士、国立清华大学副校长 |
9 | 陈力俊 教授 | 1999年10月 | 2005年7月 |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物理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国科会副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 |
10 | 温于平 教授 | 2005年8月 | 2008年7月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工业工程博士 |
11 | 贺陈弘 教授 | 2008年8月 | 2012年2月 |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博士、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国科会副主委、国立大学校院协会理事长 |
代理 | 戴念华 教授 | 2012年2月 | 2012年7月 | 美国德拉瓦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国立清华大学副校长 |
12 | 王茂骏 教授 | 2012年8月 | 2016年1月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工业工程博士、东海大学校长 |
代理 | 赖志煌 教授 | 2016年2月 | 2016年7月 | 美国史丹佛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博士 |
13 | 赖志煌 教授 | 2016年8月 | 2022年7月 | |
14 | 蔡宏营教授 | 2022年8月 | 现任 |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博士 |
交流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目前已与30所大学缔结合作关系,其中有1所与工学院具双联学制合作,11所签订MOU。合作院校列表如下[6]:
|
|
参考资料
- ^ 工學院現況,專任教師人數. 国立清华大学工学院. 2019年7月1日 [2022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2月3日).
- ^ 110學年度第1學期註冊人數統計. 国立清华大学教务处. 2021年10月15日 [2022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20日).
- ^ 3.0 3.1 存档副本.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新竹清華時期(1956-). 国立清华大学. 2008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中文).
- ^ 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產學聯盟簡介.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國際學術合作院校列表. [202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