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四生(梵语:catur-yoni)[1],佛教术语,指世间有情众生的四种出生的方式,即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四生”、“四生众类”两词可用于泛指一切有情众生。
于四生之基础上,另有十生、十一生类之说。
概论
四生义为“四种出生”,共胎、卵、湿、化四类。[2]
- 胎生(梵语:jarāyu-ja):出生前裹藏在“胎藏”(卵巢)中,后破胎藏出生者。如象、马、牛、驴、羊、鹿、水牛、猪豕等。后身菩萨(指此生结束后即解脱生死之菩萨[3])亦皆为胎生,其原因为引导世人接受正法、增加对佛法之信心、避免外道毁谤其为鬼神化身。[4]
- 卵生(梵语:aṇḍa-ja):出生前在卵中生长,后破卵壳出生者。如鸡、鸭、鹅、雁、孔雀、鹦鹉等。
- 湿生(梵语:saṃsveda-ja):是指由湿气受形,依靠湿润处如沟渠、厕所、池沼等地而出生者,如蚊、蛾、蟋蟀等。
- 化生(梵语:upa-pāduka):是指无所依托,突然自然生化而出,如所有天人、地狱众生、中有等,为四生中数量最多者。[5]
四生并非和“物种”或六道众生种类一一对应,如《俱舍论》认为人与畜生四种生育方式皆有(龙与大鹏金翅鸟皆属后者),饿鬼道众生则有胎生及化生两种。[6]《楞严经》亦认为遍布于各道中的阿修罗各有不同诞生方式,天道修罗为化生、人道修罗为胎生、畜生道修罗为湿生、饿鬼道修罗为卵生。[7]
“四生”、“四生众类”两词可用于泛指一切有情众生。[8]四生和六趣(即六道、六趋)合称为“生趣”、“六道四生”。[9]“四生三有”则指有情众生和其生存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空间。[8]
文化应用
- 王僧孺的《忏悔礼佛文》称:“袭介披鳞,湿生卵化。八苦六穷,三涂五道。”
-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凡胎生、湿生、卵生、化生之万形千汇,亦皆与我耳目相接,魂知相通,爱磁相摄,而吾何能恝然!”
- 李时珍将昆虫分成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有可能是受了佛教惯用语的影响。
十生、十一生类
《金刚经》记载:“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除前四生外其馀释义如下:[10]
以上金刚经所提及者合称十生,加总之一生则称为十一生、十一生类,[11]见于空海《性霊集》卷六:“十一生类入,无馀而不度。”[10]
注释
- ^ 丁福保. 四生.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 四生之定义及举例参考《法相辞典》,详见朱芾煌. 〈四生〉. 《法相大辞典》 (台北市: 新文丰). 1987 (中文(台湾)).,其馀论点来源另行标示。
- ^ 丁福保. 最後身菩薩.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 《俱舍论》卷八:“何缘后身菩萨,得生自在,而受胎生?现受胎生,有大利故。谓为引导诸大释种亲属相因,令入正法。又引馀类,令知菩萨,是轮王种,生敬慕心;因得舍邪,趣于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义。我曹亦尔,何为不能。因发正勤,专修正法。又若不尔;族姓难知,恐疑幻化,为天为鬼。如外道论矫设谤言︰过百劫后,当有大幻,出现于世,啖食世间。故受胎生,息诸疑谤。”
- ^ 《俱舍论》卷八:“于四生内,何者最多﹖唯化生。何以故?三趣少分(人、畜牲、饿鬼)及二趣全(地狱、天人),一切中有,皆化生故。”
- ^ 《俱舍论》卷八:“人、傍生趣各具四种:人卵生者,谓如世罗、邬波世罗,生从鹤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罗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湿生者,如曼驮多、遮卢、邬波遮卢,鸽鬘、庵罗卫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傍生三种,共所现见。化生如龙、揭路荼等……鬼趣,唯通胎、化二种。鬼胎生者,如饿鬼女白目连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 ^ 《楞严经》卷九:“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 ^ 8.0 8.1 慈怡法师主编. 〈四生〉.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台湾)).
- ^ 慈怡法师主编. 〈生趣〉、〈六道四生〉.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台湾)).
- ^ 10.0 10.1 丁福保. 十一生類.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 丁福保. 十生.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