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帝人
史瓦帝人 | |
---|---|
总人口 | |
2,482,046 | |
分布地区 | |
斯威士兰 | 1,185,000 |
南非 | 1,297,046 |
语言 | |
史瓦帝语、英语、南非语 | |
宗教信仰 | |
基督教、非洲传统宗教 | |
相关族群 | |
恩古尼族、巴苏陀族、札那族、班图族 |
史瓦帝人是非洲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是班图人的一支,生活在史瓦帝尼和南非和莫桑比克南部,说史瓦帝语。
史瓦帝的独立状态起源于十八世纪,结合了恩古尼人和索托人元素。本来,索托居住在史瓦帝尼的北部地区,Nguni居住在南部地区。自1820年以来,索托人就受制于Ngwane(恩格瓦尼)部落的Nguni酋长Sobhuza I。他的儿子Mswati II最终征服Sotho,完成了统一。说Sotho话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被吸收或被拆除,来自夸祖鲁 - 纳塔尔(KwaZulu-Natal)地区的大量Nguni难民也加入了史瓦帝尼,形成了今日的史瓦帝尼。[1]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民族分布和人口
史瓦帝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史瓦帝尼和南非普马兰加省,1880年代后,史瓦帝人在南非的人口数已超过在史瓦帝尼的人口,分别约为120万和130万人。[2]
语言
史瓦帝人的主要语言是史瓦帝语,也会说英语还有南非荷兰语。史瓦帝尼独立以前,祖鲁语被使用于文学和教育上,所以许多史瓦帝人也会说祖鲁语。[3]
史瓦帝语
史瓦帝语(siSwati,[siswatʼi])属于班图语支,在非洲南部的使用者主要为史瓦帝尼和南非的史瓦帝人,约300万。史瓦帝语和英语同为史瓦帝尼的官方语言,也是南非的官方语言之一,史瓦帝尼和南非普马兰加省(特别是原卡恩格瓦尼地区)的学校中会教史瓦帝语,以拉丁字母书写。[4]
- 语系
- 大西洋-刚果语族
- 贝努埃-刚果语支
- 南类班图语支
- 班图语支
- 南班图语支
- 恩古尼语支
- 特克拉(Tekela)语支
- 史瓦帝语
- 特克拉(Tekela)语支
- 恩古尼语支
- 南班图语支
- 班图语支
- 南类班图语支
- 贝努埃-刚果语支
地理环境
史瓦帝人居住的地方气候属南半球亚热带型,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是雨季。地形西高东低,从东部的低地平原,到中部的丘陵草原,乃至西部的高山高原区,随著地势越高,降雨量越多、气温越低。[5]最低点是大苏图河,21米,最高的是Emlembe,为1862米。[6]
Spring | September – October | 18 °C(64.4 °F) |
Summer | November – March | 20 °C(68 °F) |
Autumn | April – May | 17 °C(62.6 °F) |
Winter | June – August | 13 °C(55.4 °F) |
历史沿革
史瓦帝人是班图人底下恩古尼人的一支,源于15世纪的东南非,先迁入莫三比克,然后再到现今的史瓦帝尼。恩格瓦尼人至今仍被用来指称史瓦帝人。史瓦帝人是说班图语,以恩古尼语言和文化为主的人。
早期定居
作为恩古尼向南扩张的一部分,史瓦帝人在15世纪末穿越林波波河并定居在马普托附近(莫三比克南部)。[7] 根据纪录,恩格瓦尼人在1600年左右进入现今史瓦帝尼的领土。在Dlamini III的领导下,他们于1750年定居于Pongola河和Lubombo山的交界处。Dlamini III的继任者为Ngwane III,Ngwane III建立Ngwane王国,被认为是现代史瓦帝尼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因为他们搬到Pongola河上非常接近Ndwandwe 人的地方,与Ndwandwe 人不断的冲突迫使他们往北边移动、迁都Shiselweni地区的zombodze [8]
1815年,Sobhuza I(Somhlolo)成为史瓦帝尼的国王,在史瓦帝尼中部建立了史瓦帝势力。在这里,史瓦帝人借由征服说索托和恩古尼语的众多小部落继续他们的扩张,建立一个今天被称为史瓦帝尼的复合国家。Sobhuza I的统治发生在Mfecane战争(导因于Shaka 掌管下祖鲁邦的扩张)期间,Sobhuza凭著高超的外交手段使史瓦帝尼王国免于遭受波及。在Sobhuza的领导之下,恩古尼和索托人还有其馀的桑人群体被合并到史瓦帝国。而当时史瓦帝尼现在的边界完全在德拉米尼国王们的统治之下。
在1830年代后期,史瓦帝人与布尔人发生了初步的接触,布尔人在血河战役中打败了祖鲁人,并在后来成为南非共和国的领土上定居。为了和平共处,史瓦帝尼领土割让了很大一部份领土给在1840年代定居在莱登堡附近地区的德兰士瓦布尔人。史瓦帝人的领土和他们的国王Mswati II得到德兰士瓦和英国的承认。
Mswati II是史瓦帝尼王国史上最伟大的战斗国王,在他的统治时期,史瓦帝尼进一步统一和扩张,人民和他们的国家变成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样子。因此,今日“史瓦帝人”的标签适用于所有效忠史瓦帝国王的人。[9]
1868-1899
不久后在Mbandzeni国王统治时期,许多商业、土地、矿业特许权授予英国和布尔定居者。这一举动导致土地进一步流失到南非共和国,造成许多史瓦帝人口是居住于史瓦帝尼境外的南非。1868年,德兰士瓦共和国试图合并史瓦帝尼。史瓦帝尼发生继位争夺(Mbandzeni v.s. Mbilini waMswati)。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希望通过支持穆班增尼来维护自己在史瓦帝尼的权威。1879年,也就是祖鲁战争(英祖战争)那一年,Mbilini 与祖鲁王国的国王结盟合作,所以穆班增尼帮助了英国控制德兰士瓦。作为回报,史瓦帝尼受到英国的保护,以防止布尔人和祖鲁人的侵犯。1881年第一次布尔战争后所签定的普勒托利亚协定承认史瓦帝尼的独立并订定了它的边界。
布尔战争和英国统治时期
史瓦帝尼间接的卷入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当时史瓦帝年龄团在内部冲突期间在国内游走,南非当局担心暴动会扩张到史瓦帝尼西南方边界,南非共和国便把当地的波尔人撤离。英国则担忧来自莫三比克的供应物资会被从史瓦帝尼走私给波尔人。史瓦帝皇后担心波尔人会干预她孙子Sobhuza二世和Masumphe的继位争议,她便和一位地方行政官沟通,并准备如果有需要就逃到他那边。Johnannes Smuts保证英国并没有忘记史瓦帝,英国代表会早日返回史瓦帝。一位高阶军官也被说服与这位皇后进行外交接触,他的代表说服皇后三件事:第一,阻止波尔人占领山区。第二,正式请求英国的保护。第三,在史瓦帝发生的滥杀必须终止。[10]
英国和史瓦帝尼的接触在围攻Komatipoort(一个附近的南非要塞)后更扮演重要角色。波尔人和英国持续和史瓦帝尼尼有接触并有小冲突直到战争结束。[10]
1902年布尔战争之后,史瓦帝尼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于1903年声称对史瓦帝尼的统治权,而史瓦帝尼于1968重获独立。[9]
社会、家庭与婚姻
社会组织
- 年龄级
为了战争和劳动的需要,所有的史瓦帝尼男人都根据年龄被编入一个年龄团(libutfo),成为效忠国王的战士和重要劳动力,在这群体的每个人一生都维持紧密的关系。国王一年会召来他们四次,分别是印克瓦拉祭典、除国王高粱田的草、收成高粱和脱谷的时候。[11]
国王大约每五年就会宣称一个新年龄团的组成,此时前任的年龄团成员就可以结婚了。
现今,最年轻的年龄团仍然被用为皇家家园和土地的劳动力。工作团队在牛棚跳 hlehla舞来开始和结束一天,并在舞蹈中赞扬自己的成就。[12]
家庭结构
在家,称为umnumzane的家族长是一家之长,过去通常实行一夫多妻制。家族长是所有家庭事务的中心且通常有很多个老婆。他通过建立榜样、指导他的老婆关于所有关于家庭的社会事务,也寻求他家族更大的生存。他也会花时间和年轻的男孩们社交,教导他们社会对他们成长过程和成人期的期许,而这些男孩通常是他的儿子或近亲。[13]
婚姻与亲属关系
史瓦帝人曾经偏好姊妹共夫制。父系的权利经由男人的家族给女人的家族聘礼(通常为牛只)获得,婚后实行从夫居。女人在婚姻中保有她父亲的氏族名,小孩则获得他们父亲的氏族名。现今仍存在的婚姻形式有:自由恋爱、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抢夺婚。[14]
史瓦帝尼亲属称谓 | 对应亲属称谓 |
---|---|
ubabe | 父亲 |
ubabe lomkhulu | 伯伯 |
ubabe lomncane | 叔叔 |
ubabe lomncane | 姑姑 |
umake | 母亲和爸爸的其他老婆们 妈妈的姊妹 婶婶 |
umalume | 舅舅 舅妈 |
产业与生活
产业
传统经济
史瓦帝尼的家户专注在赖以为生的农业,主要为玉米、高粱、豆类、花生和甘薯。玉米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引进并逐渐取代高粱成为主食。尽管农业对于家户的经济非常重要,牛才是财富和身分地位的基础。牛群不仅提供食物和衣服,也有更重要的经济和仪式目的。[14]
现况
史瓦帝尼的甘蔗是主要出口作物。林木、矿产资源丰富,为史瓦帝尼人带来不少外汇。[15]
生活
- 食
史瓦帝人的菜肴主要取决于季节和地理区域。史瓦帝人的主食包括高粱和玉米,经常还有山羊肉。也经常食用玉米糊。
- 衣
男孩和男人穿著特定动物制成的遮裆布。女孩穿著草裙;有小孩的女人穿著牛皮制的裙子,把头发盘成蜂窝或圆面包的形状。已婚女人穿著羊皮制的及肩围裙。[11]
- 住
史瓦帝人主要的社会结构单位是家户,是一个由干草覆盖的传统风箱小屋。每一个妻子拥有自己的小屋和庭院,被芦苇围栏包围著。有三个不同结构用来睡觉、烹饪和储存(酿酒)。在较大的家屋有侍从宿舍和客房的结构。
传统家园中心是牛棚,一个由大圆木所环绕的圆形区域,以树枝填满其缝隙。牛棚作为一个储存财富(家畜和谷物)的地方和声望的象征,有仪式和实际意义。牛棚对面是最尊贵的小屋,由家族长的母亲占据。[13]
- 教育
传统上,当女孩初经来潮就会被隔离在一间小屋,并由年长的妇女教导她。目前史瓦帝尼的教育体系为,从六岁起读7年的初等教育再读5年的二等教育,而史瓦帝尼也有高等教育与一个联合世界大学。[16]
信仰与习俗
宗教信仰
传统信仰
巫医是传统的先知,由特定家族的祖先选定。巫医的训练过程叫做"kwetfwasa"。训练结束后,毕业典礼会在一个所有当地的巫医可以一起享受盛宴和跳舞的地方举办。巫医被谘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生病或死亡的原因。他的诊断是以"kubhula"为基础,这是一个与超自然力量沟通的过程。[17]
传统的史瓦帝尼宗教承认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或创世主,但更重要的是祖先的灵魂。史瓦帝尼宗教中提及一个被称为Mvelincant的创世主。然而Mvelincant太过遥远了,所以祖先的灵魂emadloti在日常生活更为相关且重要。史瓦帝人宰杀野兽和酿酒来取悦祖灵以寻求祖灵的帮忙。仪式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与出生、死亡和结婚密切结合。[18]
基督教
基督教在1844年开始在史瓦帝尼发展,当时一个在南非召开的Wesleyan传教士会议回应Mswati II 要传教士来传教的请求,James Allison、Richard Giddy和两个来自橙色自由之州的索托布道师来到史瓦帝尼。虽然约80% 的史瓦帝人宣称自己为基督徒,但仅有约27%的人活跃于教会。报告指出约一半以上的史瓦帝人是非洲独立教会的成员。虽然该运动提倡基督教属灵恩赐,像是治愈和说方言,然而史瓦帝人仍十分强调传统习俗和实践[请求校对翻译]。[3]
生命礼俗
- 出生礼
- 小孩出生后不久,要收集代表他氏族的植物和动物毛发并烧掉,而小孩吸入其产生的烟雾来促进他们的幸福安康。[11]
- 婚礼
- 丧礼
- 普通人被埋葬在家屋旁,国王和皇室成员则埋葬在山洞中。葬礼非常重要,因为它时常是举行大家庭会议的方式。葬礼过一个月后大家又会再度聚集来洗去死亡的污染。[11]
节庆
又被称作“水果节”,通常在12月或一月举行,是史瓦帝尼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了国王开启了享受今年丰收的庆典,也象征了国王统一史瓦帝民族的要素和其统治权力。各部落勇士们徒步到莫三比克的海边取水,再原路走回王宫所在地(罗般拔)的皇家牛棚[19],将一些农作物、河水和印度洋的海水献给国王,此时国王从短暂的闭门潜修中出关,在人群面前跳舞并吃点南瓜,代表史瓦帝人可以开始享受盛宴,并伴随著歌曲和舞蹈。此庆典可追溯至19世纪早期。[15]
又称“芦苇之舞”,通常在八月或九月举行。女孩割芦苇并将它们呈现给国王的母亲,并跳舞。此典礼的目的不仅是维护女孩的贞节和提供劳动给女王的母亲,也是在让国王选妻。此庆典可追溯至前殖民时代。[15][20]
文学与艺术
文学
虽然史瓦帝人没有很多手写文学,但有很多口传文学。老年人是更受尊重的说故事者。[21]
音乐舞蹈
- Sibhaca Dance
Sibhaca是由来自王国各地的男子所表演的激烈舞蹈。表演者穿著五颜六色的裙子,并用马海毛装饰他们的腿、手。他们伴随著传统音乐和有节奏的传统歌谣,一致地踩踏著脚。典型的Sibhaca可以持续长达两三个小时,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旋转,歌曲和风格型式。[22]
- Lustsango Reed Dance
这场舞蹈伴随著已婚和未婚妇女切割芦苇,表现出对Ngwenyama(国王)和Ndlovukati(母后)的忠诚。五彩缤纷的Lutsango芦苇舞持续四天,由eMakhosikati(皇后)领导。[22]
工艺
工匠是一个且需要长时间当学徒来学习的世袭职业,并围绕著禁忌。它曾经是最严苛而有报酬的工业艺术。工匠所制作的铁锄头,刀和各种矛有大量的需求。制作铁器的地方离家户有一段距离,并禁止女人靠近。[14]
木雕师傅并不需要长时间当学徒,也没有像巫医和铁匠的身分地位。木雕现今仍然重要,但仅限于功能性的物品,如碗盘汤匙。[14]
至于陶器的制作则是由妇女负责。[14]
现况
现在史瓦帝人居住于史瓦帝尼和南非。在南非的史瓦帝人后裔一般是由说史瓦帝语或其方言来识别。还有许多史瓦帝尼移民到南非求学和寻找工作机会。在史瓦帝尼,史瓦帝人包括史瓦帝尼公民,不论种族。
议题
现今史瓦帝人受到爱滋病和肺结核威胁,平均寿命非常短。
参考资料
- ^ Eric Rosenthal. Ensiklopedie van Suidelike Afrika,. 1967. ISBN 9780723201441.
- ^ south africa history online.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 ^ 3.0 3.1 people profile.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5).
- ^ Ethnologue. [2017-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 ^ 中華百科全書.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 ^ Emlembe, Swaziland/South Africa.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 ^ J. F. Ade Ajayi.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Vol. VI Afric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ntil the 1880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ISBN 9780520039179.
- ^ king of the kindom. [2017-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8).
- ^ 9.0 9.1 swaziland.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5).
- ^ 10.0 10.1 Military History Journal Vol 11 No 3/4 - October 1999 Neutrality compromised: Swaziland and the Anglo-Boer War, 1899 - 1902.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 ^ 11.0 11.1 11.2 11.3 11.4 swaziland national trust communication-culture.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 ^ Benson Omenihu A. Oluikpe. swazi.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1997 [2017-05-07]. ISBN 97808239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 ^ 13.0 13.1 swati (PDF).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21).
- ^ 14.0 14.1 14.2 14.3 14.4 swazi fact,picture,information.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 ^ 15.0 15.1 15.2 非洲六國介紹.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 ^ Education System in Swaziland.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 ^ swaziland national trust commision.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2).
- ^ Kasenene, Peter. religion in swaziland. [2017-04-11]. ISBN 03130322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 ^ 阿布. 來自天堂的微光 我在史瓦帝尼行醫. 远流. 2013年4月1日. ISBN 978-957-32-7162-8.
- ^ the country.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art and literrature- swaziland.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8).
- ^ 22.0 22.1 traditional ceremonies and dances. [201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