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场
反恐战场 The Kingdom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彼得·柏格 |
监制 | |
编剧 | 马修·麦可·卡纳汉 |
主演 | |
配乐 | 丹尼·叶夫曼 |
摄影 | 慕洛·费奥利 |
剪辑 |
|
制片商 |
|
片长 | 109分钟 |
产地 | |
语言 | 英语 阿拉伯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环球影业 |
预算 | $7,000万美元 |
票房 | $8,650万美元[3]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改朝换代 |
香港 | 暴劫现场 |
台湾 | 反恐战场 |
《改朝换代》(英语:The Kingdom,香港译《暴劫现场》,新加坡、台湾译《反恐战场》)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美国惊悚动作电影,由彼得·柏格执导,杰米·福克斯、克里斯·库柏与珍妮佛·嘉纳等人主演。电影背景设定于沙乌地阿拉伯,其剧情大致根据1996年的寇巴尔大楼爆炸案与2003年的利雅德社区爆炸案改编而成。该片于2007年9月28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
在沙乌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一处美国石油公司员工社区中,居民正在进行一场垒球比赛。此时,盖达组织恐怖份子引爆了藏于社区中的炸弹,造成大量美国人与沙乌地阿拉伯人伤亡。一组恐怖份子劫持了一辆汽车并驾车扫射逃命的居民,另一位身著假冒警察制服的自杀炸弹客引爆了身上的炸弹,炸死其周遭所有的民众。沙乌地阿拉伯国家警察警官黑森(Haytham)击毙了劫车者。美国联邦调查局派驻于沙国的法务代表法兰西斯·曼纳(Francis Manner)探员联系他的美国同事特别探员隆纳·弗洛瑞(Ronald Fleury),知会后者攻击一事。随后,曼纳在与外交安全勤务局探员雷克斯·布拉(Rex Bura)讨论状况时,一辆载满炸药的救护车引爆,造成曼纳、布拉与许多现场人员身亡。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联邦调查局总部内,弗洛瑞对他的快速部署小组进行攻击事件的简报。虽然美国司法部与美国国务院基于安全理由拒绝让联邦调查局探员前往利雅德进行调查,但弗洛瑞仍然透过威胁沙特驻美国大使的方式取得了前往该国的通行证。弗洛瑞召集了医学鉴识官珍纳特·梅斯(Janet Mayes)、情报分析师亚当·李维特(Adam Leavitt)与炸弹技术专家格兰特·赛克斯(Grant Sykes)等人一同前往该国。抵达后,弗洛瑞一行人由负责案发员工社区维安工作的沙国警队上校法瑞斯·加兹(Faris al-Ghazi)负责接待。调查作业由隶属于沙国国家卫队的阿布杜尔马利克(Al Abdulmalik)将军指挥;但他拒绝让弗洛瑞与其小组参与调查。
弗洛瑞一行人受沙国王子阿赫马德·宾·卡赫拉德(Ahmed bin Khaled)的邀请前往皇宫共进晚餐。会面时,弗洛瑞说服王子给予加兹上校更多调查权限。获得王子首肯后,调查小组被允许实地勘查案发现场与伤亡者尸体。在搜寻线索的同时,黑森警官与炸弹专家赛克斯发现了炸死曼纳等人的炸弹是于救护车内引爆的。弗洛瑞稍后获悉其中一名死亡恐怖份子的兄长有能力取得救护车与沙国警察制服,加兹上校遂指派一组特勤队前往搜查其住处,并在过程中击毙了数名火力强大的恐怖份子。经过搜索后,调查小组发现许多线索,其中包括驻利雅德美国大使馆与其他西方国家大使馆的照片。不久后,美国大使馆代表团副主任戴蒙·施密特(Damon Schmidt)告知弗洛瑞与其小队他们被命令返国。
在前往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的路上,调查小组的车队遇袭;李维特被攻击者拖出车外并劫走,弗洛瑞则在交火过程中击伤了一名攻击者。加兹上校与弗洛瑞等人征用了一辆民用车辆追击劫走李维特的攻击者,并一路追赶至治安较差的苏瓦迪地区。弗洛瑞等人下车后即遭到一名攻击者持火箭推进榴弹攻击。与此同时,李维特则遭恐怖份子捆绑于公寓内。
赛克斯与黑森负责把守公寓入口,加兹、弗洛瑞与梅斯等人则沿著血迹进入公寓内,同时击毙了数名枪手。随后,梅斯独自找到了被绑的李维特与准备将其处决并录制成影片的攻击者。梅斯杀死了馀下的恐怖份子,加兹与其他小组成员准备离开。弗洛瑞接著注意到一条延伸至公寓后方的血迹。加兹等人沿著血迹找到一名卧躺于床上的老人,并发现后者就是策动恐怖活动的主谋阿布·汗萨·马斯瑞(Abu Hamza al-Masri)。阿布·汗萨的少年孙子随后持枪从卧室走出来并击中加兹的颈部;前者接著将枪口指向梅斯,迫使弗洛瑞开枪将其射杀。阿布·汗萨拿出一把突击步枪,黑森即时将其击毙。阿布·汗萨临终前,另一名孙女抱住他,前者在后者的耳朵旁轻声细语地说了些什么。加兹不久后死于弗洛瑞的怀中。
弗洛瑞与其小组搭机返国,并因其出色的表现而获得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格雷斯(James Grace)的嘉奖。阿布·汗萨的女儿询问她的女儿她的爷爷临终前在她耳边说了什么。孙女回答:“不要怕他们,我的孩子。我们将会杀光他们。”而弗洛瑞早先亦对梅斯说过相同的话。
演员表
- 杰米·福克斯 饰 特别探员隆纳·弗洛瑞
- 克里斯·库柏 饰 炸弹技术专家格兰特·赛克斯
- 珍妮佛·嘉纳 饰 医学鉴识官珍纳特·梅斯
- 杰森·贝特曼 饰 情报分析师亚当·李维特
- 阿斯哈拉夫·巴尔霍姆 饰 沙国警队上校法瑞斯·加兹
- 阿里·苏利曼 饰 黑森警官
- 杰瑞米·皮文 饰 美国大使馆代表团副主任戴蒙·施密特
- 李察·杰金斯 饰 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格雷斯
- 提姆·麦克罗 饰 亚伦·杰克森(Aaron Jackson),员工社区居民
- 凯尔·钱德勒 饰 特别探员法兰西斯·曼纳
- 法兰西斯·费雪 饰 伊莲·弗劳尔斯(Elaine Flowers),记者
- 丹尼·休斯顿 饰 美国司法部长基甸·杨(Gideon Young)
- 凯利·奥柯因 饰 艾利斯·利区(Ellis Leach),员工社区居民
制作
在开始拍摄之前,导演彼得·柏格花了两个星期前往沙乌地阿拉伯研究电影场景[4]。正式拍摄于2006年7月10日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凤凰城马里科帕县旧法院的西部地区展开。部分场景同时在梅萨拍摄;美国员工社区的背景则系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理工校区取景[5]。在部分预告片中亦可见到非沙乌地阿拉伯原生植物的巨人柱仙人掌出现在背景。
在梅萨的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意外,造成剧组中一名成员丧生。2006年8月12日,导演彼得·柏格乘坐的运动型多用途车与由剧组人员尼克·帕帕克(Nick Papac)所驾驶的全地形车相撞;后者于车祸后三小时死亡。2008年8月8日,帕帕克的父母麦可·帕帕克(Michael Papac)与蜜雪儿·贝尔(Michele Bell)对导演、驾驶与制作公司提出告诉[6];前者随后于同年底撤销了告诉[7]。拍摄作业于车祸翌日继续进行。
剧组于2006年9月中前往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首都阿布达比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拍摄[4]。由于环球影业于中东并未设有办公室,因此电影制作的作业是由一间位于杜拜、名为“Filmworks”的当地制片公司协助完成[8]。部分拍摄作业亦于位于阿布达比的阿联酋皇宫酒店展开[9][10]。
反应
西方媒体反应
本片获得影评人褒贬不一的评价。在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上,本片在180篇评论中获得了51%的新鲜度,加权平均分数为5.8/10。该网站的多数评论认为:“虽然包含了许多精采的动作场景,但本片最终仍被制式化公式与叙述不清的政治意向所拖累。”[12]同为电影评论网站的“Metacritic”则依据37篇评论给予本片56分的评价(满分100分)[13]。
美国媒体《旗帜周刊》的专栏作家约翰·帕德赫罗茨则赞许本片“节奏得宜”且“非常新鲜而令人满意”,并认为本片让人想起《亡命快劫》、《热天午后》与《沥血金鹰》等电影[14]。《纽约时报》评论家安东尼·奥利佛·史考特则称本片是一部“老调却又出色的电影。”他还表示:“正如《第一滴血2》是一部越战战后故事的华丽重塑版,《反恐战场》也可被视为美国回应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幻想修正版本。”[15]《滚石杂志》电影评论员彼得·崔佛斯在四颗星中给了本片三颗星的评价,表示“本片中的弗洛瑞根本就是约翰·韦恩。”[16]。《澳洲人报》评论员伊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称本片是一部“出色的惊悚电影”,同时表示本片“很可能是第一部点出沙乌地阿拉伯涉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好莱坞电影。”
《纽约邮报》评论家劳·卢曼尼克(Lou Lumenick)称“《反恐战场》一片给了伊斯兰世界另一个仇视美国的理由”,并认为本片仇外且具煽动性[17]。娱乐网站《影音俱乐部》的评论员史考特·托比亚斯(Scott Tobias)给了本片丙等的评价,批评本片透过“赢得想像的战争”并将美国情报系统描述得过于理想化等方式来取悦观众,因此是“一部令人反胃的逃避主义作品”。他认为本片诉诸观众“最基础的直觉”,而且尽管片中存在一名富有感情的阿拉伯角色,全片还是充满著种族歧视[18]。《娱乐周刊》评论员莉莎·舒瓦兹包姆(Lisa Schwarzbaum)指责本片将观众“当作掏钱机器”[19]。
中东媒体反应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性阿拉伯语报纸《中东报》的媒体编辑费瑟尔·阿巴斯(Faisal Abbas)在该报的英语网站上写道:“尽管本片的部分面向会招致少数人的批评,但多数人在看完本片后应该都会感到耳目一新,并记住阿拉伯人长久以来一直是好莱坞最爱用的反派之一。”费瑟尔总结道:“无论如何,本片绝对充满了动作元素,而且沙国民众与阿拉伯人可能比美国观众更加喜爱这部电影,因为故事背景描述的是沙乌地阿拉伯的首都……而观众不是每天都能看到飞车追逐的戏码在利雅德街头上演。对西方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是个可供其一窥不同文化的有趣管道。”[20]
在英国媒体《卫报》上一篇名为《One good Arab》(直译为一个好的阿拉伯人)的评论中,巴勒斯坦籍作者夏瑞夫·纳沙西比(Sharif Nashashibi)认为本片承袭了西方电影工业一直以来诽谤阿拉伯人并将美国人塑造成英雄的传统,唯一不同的是本片还加入了一个“象征性的阿拉伯‘好人’”来“凸显其他阿拉伯角色都是坏人的事实。”他写道:“电影中的其他阿拉伯角色都带有负面色彩,从残忍、充满仇恨、反西方且宗教狂热的恐怖份子,到无能、腐败、严厉、神秘且官僚气息浓厚的沙乌地官方”,对比“抱持人道主义、悲天悯人、富有同情心、决心、能力以及爱国主义的多数美国角色”。他总结道:“《反恐战场》一片透过呈现负面刻板印象的方式来赚钱并使观众感到热血沸腾;但在当今世界中散播这种无知与偏见的结果已被证明是毁灭性的。”他也对本片主要演员杰米·福克斯在乔恩·史都华主持的《每日秀》中发表的反阿拉伯言论感到不满[21]。
票房表现
本片于上映首周在全美与加拿大境内的2,733间戏院获得1,71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名列当周票房第二名[22]。本片在英国的总票房收入为919,537元英镑[11],大约等于190万美元[23]。截至2007年12月15日为止,本片在美国的票房收入据估计已达47,536,778美元,海外票房收入则为39,042,352美元;全球总票房收入则为86,579,130美元[24]。
参考资料
- ^ The Kingdom (2007).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 ^ The Kingdom. Lumiere. 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201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6).
- ^ The Kingdom (2007) - Financial Information.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 ^ 4.0 4.1 Exclusive: The Kingdom 's Peter Berg - ComingSoon.net. 2007-09-21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 ASU Campus makes big screen debut in 'Kingdom'. ASU State Press. 2007-10-01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 ^ 'Hancock' director sued over death. CNN. 2008-08-08 [200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4).
- ^ Lawsuit dropped against director Berg. ContactMusic. 2008-12-08 [200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4).
- ^ Jaafar, Ali. Dubai surfaces as regional film hub. Variety. 2006-12-03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
- ^ Nos. 51 and 52: Peter Berg, Director of The Kingdom. 2007-09-19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0).
- ^ Gorov, Lynda. Feeling the heat. The Boston Globe. 2007-09-23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11.0 11.1 The Kingdom. 2007-09-28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通过IMDb.
- ^ The Kingdom (2007). Rotten Tomatoes. IGN Entertainment.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9).
- ^ The Kingdom: Reviews. Metacritic. CNET Networks.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 ^ Podhoretz, John. One for the Good Guys. The Weekly Standard. 2017-10-08 [2017-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4).
- ^ Scott, A. O. F.B.I. Agents Solve the Terrorist Problem.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9-28 [201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30).
- ^ Travers, Peter. The Kingdom. Rolling Stone. 2007-10-04 [2017-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Lumenick, Lou. The King-Dumb. New York Post. 2007-09-28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 ^ The Kingdom. The A.V. Club. 2007-09-27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 ^ Movie Review: The Kingdom.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 ^ Asharq Alawsat Newspaper (English).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0).
- ^ One good Arab. The Guardian. 2007-10-29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0).
- ^ The Kingdom (2007) – Weekend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0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1).
- ^ Currency Converter - Yahoo! Finance.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 ^ The Kingdom (2007) –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0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The Kingdom》的资料(英文)
- 烂番茄上《The Kingdom》的资料(英文)
- Metacritic上《The Kingdom》的资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The Kingdom》的资料(英文)
- AllMovie上《The Kingdom》的资料(英文)
- The Kingdom exclusive movie trailer – Times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ticle about the banning of "The Kingd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Babylon & Beyond, the Los Angeles Times' Middle East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