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埔三十人公庙

坐标23°39′47″N 119°34′28″E / 23.662919°N 119.574436°E / 23.662919; 119.57443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埔三十人公庙
Nanpu 30 People Temple
立面与庙埕,设于2022年10月1日。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澎湖县白沙乡后寮村澎8-1县道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三十人公
庙格阴庙、义冢
领导重要人物:伊能嘉矩、叶云梯、许扬德、许谋
开基北山屿长岸社、后寮村民(皆今后寮村)
建立时间不详,约17世纪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拼音 Nán bù sānshí rén gōng miào
台语罗马字 Lâm-poo Sann-tsa̍p-lâng kong-biō

南埔三十人公庙台湾话Lâm-poo Sann-tsa̍p-lâng kong-biō),或作后寮三十人公庙,简称南埔庙三十人公庙清代志书《澎湖厅志》作北山义冢,台湾澎湖县白沙乡后寮村、瓦硐村交界海边的阴庙。[1][2]

沿革

澎湖县白沙岛昔时称作“北山屿[3],而关于南埔三十人公庙最早的中文文献见载光绪年间林豪编撰的《澎湖厅志》[4],但记述文字不多,仅寥寥提及此处为“北山义冢”,海中若有无主的遗体漂流至附近海滩(鸭母嘴[5]),皆集中埋葬于此[2],又此处旧称“长岸社”,但清领时期晚期被并入“后寮社”,延续迄今[6]

台湾日据时期明治34年(1901年)元月9日,日本人类学家伊能嘉矩来白沙岛踏查,因后寮乡绅叶云梯向导故,伊能嘉矩便在此留下采集的文献纪录,时载“三十六人坎墓”。根据伊能嘉矩采录当地居民说法,此墓肇因于清末康熙年间有一海贼船行经澎湖海域遭风雨袭击,船上三十六名船员不幸罹难,其尸体被漂流至附近海滨,村民便分作两处土坟安葬,西墓埋三十人、东坟埋六人,尔后相传灵异事迹不绝,村民乃奉为有应公祭祀不断。[7][1]

而根据伊能嘉矩拜访的纪录,在明治34年(1901年)间仍是“义冢”的形式,一般咸信为1901年之后才改建,确切时间不详,在二战之后已然兴建,时称“南埔庙”。根据当地建庙传闻,后寮村民以“东墓六人鬼鬼祟祟、危害地方”,所以被后寮威灵宫的神明显灵而收伏、从此消声灭迹,所以立庙仅以“西墓三十人”为祭祀对象,故又作“三十人公庙”。[1][2]

惟民国49年(1960年),河北籍李绍章主编的《澎湖县志. 开拓志》中[8],针对天启二年(162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澎湖,大书澎湖居民抗荷事迹。民国61年(1972年)间,陈知青于《澎湖史话(上集)》一书,更进一步将原南埔庙三十六名无主孤魂阐述作力抗荷兰东印度公司侵占澎湖而殉难的英魂。民国68年(1979年),澎湖县政府采信“虎井屿36名居民英勇抗荷”之说法,树立建庙沿革碑文于庙内。[2]

民国56年(1967年),后寮村民许扬德敬献“三军用命殉邦国”、“ 十世尊神建庙堂”之对联。民国59年(1970年),时任屏东县议员许谋出资重修南埔三十人公庙、民国62年(1973年)间,中华汽车游览公司游览车行经庙前,险遭翻车,所幸最后化险为夷,经理王祖亨又捐资重新改建庙宇。民国86年(1997),高雄狮子会会长林树兰有敬献石桌的纪录。[2]

民国106年(2017年),南埔三十人公庙再度重建,5月27日举办入火落成典礼,即为今貌。[9]

抗荷碑文讹误

南埔三十人公庙所在的后寮聚落,最早移民历史仅可追溯至明季崇祯(1628年—1644年)末年[6],立庙碑文沿革却记述天启二年(162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攻占风柜尾筑城之往事,两者至少相距十馀年,与史实明显悖离;又,天启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澎湖时,澎湖早因明初朱元璋厉行“墟地徙民”海禁政策,在明朝末年之前几无居民、仅有零星游兵汛守[10]:18-30;且荷兰舰队指挥官雷尔生最初抵达澎湖时,和明朝汛守澎湖的船只亦无交战的纪录[11]:107-108,遑论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挺身抗荷。[2]

而根据《巴达维亚日记》记载,1661年间(南明永历15年、大清顺治18年)时逢郑成功兵发台湾,围攻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在的热兰遮城。荷兰东印度公司位于巴达维亚总部派遣 Jacob Caeuw 率舰驰援,9月30日登陆澎湖岛,企图搜刮岛上牛、羊、猪只等来补给粮食,却不慎遭遇三、四十位中国海盗攻击,造成三十六名船员死亡。台湾学者许玉河表示,若《巴达维亚日记》记载属实,南埔庙所供奉的三十六名无名尸,极有可能是荷兰船员,而非来自虎井屿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1]

图辑

相关条目

23°39′47″N 119°34′28″E / 23.662919°N 119.574436°E / 23.662919; 119.574436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许, 玉河. 《澎湖筆記-歷史、風俗與傳奇》.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20: 73–80. ISBN 978986542724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南埔廟〉.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台湾)). 
  3. ^ 〈認識白沙-白沙簡介〉. 澎湖县白沙乡公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中文(台湾)). 
  4. ^ 杨, 丽祝. 〈澎湖廳志〉.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中文(台湾)). 
  5. ^ 许, 耀彬. 〈鴨母嘴〉.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中文(台湾)). 
  6. ^ 6.0 6.1 蔡, 光庭. 〈後寮村〉.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中文(台湾)). 
  7. ^ 伊能, 嘉矩. 《台灣踏查日記.下: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探勘》. 译注:杨南郡. 台北市: 远流. 2012(二版): 540–541 [1996(初版)]. ISBN 9789573268963 (中文(台湾)). 
  8. ^ 许, 雪姬. 〈李紹章〉.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中文(台湾)). 
  9. ^ 宋, 国正. 〈後寮南埔廟三十人公祖 整修入火落成 鄉老請神過火堆 熱鬧滾滾 〉.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4) (中文(台湾)). 
  10. ^ 何, 孟兴. 《海中孤軍-明代澎湖兵防研究論文集》.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12. ISBN 9789860334593 (中文(台湾)). 
  11. ^ 汤, 锦台.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Taiwan in the age of exploration" (台北市: 如果). 2011. ISBN 978986670279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