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德意志邦联
北日耳曼邦联 Norddeutscher Bund | |||||||||
---|---|---|---|---|---|---|---|---|---|
1867年—1871年 | |||||||||
地位 | 邦联 | ||||||||
首都 | 柏林 | ||||||||
主席 | |||||||||
• 1867–1871 | 威廉一世 | ||||||||
首相 | |||||||||
• 1867–1871 | 奥托·冯·俾斯麦 | ||||||||
立法机构 | 两院制 | ||||||||
• 上议院 | 联邦议会 | ||||||||
• 下议院 | 帝国议会 | ||||||||
历史时期 | 新帝国主义 | ||||||||
• 建立 | 1867年4月16日 | ||||||||
• 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制定 | 1866年8月18日 | ||||||||
• 德意志邦联解散 | 1866年8月23日 | ||||||||
• 北德意志邦联条约签订 | 1867年4月16日 | ||||||||
• 普法战争 | 1870年7月19日 | ||||||||
• 德意志邦联宪法制定 | 1871年1月1日 | ||||||||
1871年1月18日 | |||||||||
• 德意志帝国宪法制定 | 1871年5月4日 | ||||||||
| |||||||||
今属于 | 德国 丹麦 比利时 立陶宛 波兰 捷克 俄罗斯 |
德国历史 |
---|
历史系列条目 |
北德意志邦联(德语:Norddeutscher Bund),又称北日耳曼邦联、北德意志联盟、北日耳曼联盟,简称北德邦联,是普鲁士王国于1867年建立的邦联制国家,其领土涵盖了德意志地区的北半部。邦联内部实际事务几乎都被普鲁士王国把持,虽然它名为邦联制的“组织”,但实际上的运作模式已是联邦制的“国家”。北德邦联的成立标志著普鲁士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完成“北部整合阶段”。
在普奥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后,普鲁士解散由奥地利领导的德意志邦联,开始著手创立由自身主导的北德邦联。北德邦联的成立帮助了普鲁士控制北德意志地区,加强自身对南德邦国的影响力。北德邦联由22个邦国联合而成,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出任邦联主席,拥有军事大权,可宣战、媾和、缔盟;召集、中止、甚至解散国会,在邦联内有极大的权力。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则兼任邦联宰相,他不对议会负责,只服从于普鲁士国王的命令。所有邦国在联邦议会都有议席,但在43的席位中,仅普鲁士就占了17席。帝国议会则由有条件的民选制度产生。普法战争后,南德四邦并入,德意志帝国成立,北德邦联随之被取代。
历史
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计划
在1815年至184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奥地利和普鲁士合作主导德意志邦联作为压制德意志民众自由主义和民族野心的工具。
德意志1848年革命后,德意志邦联瓦解。
1849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召开,决议产生保罗教堂宪法,要求建立君主立宪、皇帝由选举任命的德意志帝国。国民议会议员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小德意志(没有奥地利的德国)的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以“君权神授”的理由拒绝接受。他希望通过由自己主导的埃尔福特联盟来统一德意志。
在1850年初埃尔福特联盟议会召开会议讨论宪法时,只有德意志北部和中部的邦国参与其中,奥地利和南德四邦组建的四王联盟则反对由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统一的行动。当年秋季,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联军在黑森与普鲁士军队爆发冲突。在俄国的压力下,普鲁士被迫在冲突让步,于1850年末与奥地利签订奥尔米茨条约解散埃尔福特联盟,史称奥尔米茨之耻。
1866年4月和6月,普鲁士再次提议建立小德意志。该提案的基石是在男性普选的基础上选举德国议会。该提案明确提到了1849年的保罗教堂宪法,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希望借此在当时的民族和自由主义运动中获得同情。奥地利及其盟国拒绝了该提议。
1866年夏天,普奥战争爆发。
普奥战争的后续
普奥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和奥地利于1866年8月23日签署了布拉格条约(又称八月条约)。奥地利接受了普鲁士关于解散德意志邦联的要求。条约允许普鲁士在美因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邦”(einenengeren Bund)。在和谈之前,俾斯麦已经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这一限制达成一致。
在布拉格条约正式签订前的1866年8月18日,普鲁士已经与德意志北部及中部邦国签署了北德意志邦联条约,这项条约建立了为期一年的军事同盟,并规定在1867年8月前建立联邦。各国同意选举议会来讨论宪法草案。在1866年晚些时候,更多邦国加入了该条约。萨克森王国和黑森大公国是普奥战争中的对手,但他们也不得不在各自的和平条约中同意加入(黑森大公国与上黑森合并)。
普鲁士议会中的自由主义者希望普鲁士效仿撒丁王国创建意大利王国的模式,直接全面吞并所有北德意志领土。但俾斯麦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方法,仅吞并一部分领土,其馀仍维持邦联内的邦国地位。1866年10月,普鲁士吞并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和法兰克福自由市。这些地区被合并为两个新的普鲁士省,汉诺威和黑森-拿骚。另外,原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管理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也成为普鲁士的一个省。
邦联宪法
俾斯麦向保守派和民主派政客征求意见,最后向其他邦政府提交了宪法草案。决定新联邦政府形式的重要参考因素是最近结束的美国内战。虽然很少有德国人特别同情在美国引发内战的奴隶制,但当时美国以外的主流观点是,解放奴隶只是为了报复南方脱离美利坚合众国。考虑到这一点,许多天主教徒(尤其是德国南部的天主教徒)担心,以新教作为国教的普鲁士将来可能会试图在统一的德国内部制造类似的分裂危机,并以此为借口在整个德国对天主教进行暴力镇压。
因此,俾斯麦的意图是让新的联邦制国家看起来像德意志邦联传统中的一个邦联。他在宪法草案中解释了国家名称和几项条款,努力使联邦制国家对可能加入的南部各邦来说看起来更具吸引力(或至少不那么令人厌恶)。
与此同时,在1866年末,普鲁士和其他邦国准备进行北德意志邦联议会选举。根据各邦法律,制宪国会(Konstituierender Reichstag)于1867年2月选举产生。严格来说,制宪国会不是真正的议会,而只是讨论和接受宪法草案的机构。制宪国会的会议进程从2月持续到4月,与俾斯麦进行密切会谈,并对宪法草案作出一些修改。4月16日,宪法草案发布。各邦议会于1867年6月批准。7月1日,北德意志邦联宪法生效。
政治制度
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创建了两个议会。
- 上议院是联邦议会(Bundesrat),即各邦政府代表的“联邦委员会”,各成员国的的代表人数由宪法规定,各成员国的代表根据各成员国政府的指示投票。
- 下议院是帝国议会(Reichstag),这是一个具有25岁以上的男性普选权的议会。1867年8月,第一届帝国议会完成选举。
要通过一项法律,必须在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都取得多数票,这给了各成员国政府重要的否决权。
北德意志邦联的国家元首是邦联主席(Bundespräsidium)。根据宪法第11条,该职位自动属于普鲁士国王。俾斯麦选用这个头衔是为了避免使用具有共和色彩的“总统”(Präsident)一词。
行政权属于总理,由邦联主席负责任命和解职。北德意志邦联没有正式的内阁,只有两个政府部门:总理办公室,以及1870年初建立的外交部(原普鲁士王国外交部)。
尽管名义上邦联是各邦国的联合体,但实际上整个邦联完全由普鲁士主导。它拥有邦联五分之四的领土和人口,比其他21个成员的总和还要多。威廉一世同时是普鲁士国王和邦联国家元首。俾斯麦同样同时是普鲁士和邦联的总理及外交部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可以指导普鲁士在联邦议会的投票。普鲁士在联邦议会的43票中占有17票,是票数最多的成员,这使得他们可以通过与较小的邦国结盟轻松获得多数票。由于修宪需要2/3的票数通过,这意味著普鲁士对宪法的提案有绝对的否决权。
关税联盟
1867年6月,普鲁士与南部各邦国举行了会议。在普鲁士的压力下,新的德意志关税同盟(Zollverein)条约于次月签署。新的关税同盟管理机构是邦联海关委员会和海关议会(Zollparlament),其中来自北德意志邦联的成员是帝国议会议员,来自南德各邦国的成员则由选举产生。1868年1月1日,新机构生效。俾斯麦希望关税同盟成为德意志统一的工具。但在1868年海关议会选举中,南德人还是主要投票给了反普鲁士政党。
另一方面,两个梅克伦堡公国(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和三个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自由市、汉堡、不来梅)最初不是关税同盟的成员。北德邦联成立后不久,两个梅克伦堡公国和吕贝克即加入。而汉堡和不来梅直到1888年才加入关税同盟(此时德意志帝国已成立)。尽管如此,所有邦国还是充分参与了邦联机构,不论是否加入了关税同盟。
向帝国过渡
1870年中期,一场关于西班牙王位的外交危机最终引发了普法战争。战争期间的1870年11月,南部的巴伐利亚王国、符腾堡王国和巴登大公国(连同黑森的部分地区)加入了北德意志邦联。在这种情况下,1870年12月10日,邦联通过了德意志邦联宪法,成立了新的德意志邦联。该宪法从1871年1月1日开始生效。
从字面上理解,南德四邦似乎与北德邦联“合并”为了一个新国家。但依据《北德意志邦联宪法》第79条,南德四邦只能“加入”北德邦联。
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仅存在了很短暂的时间。1871年3月3日,新的帝国议会选举产生。4月16日,帝国议会决议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决定成立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并授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皇帝”称号。此前他已经于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1871年1月18日后来被普遍认为是“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Deutsche Reichsgründung)的日子,但在宪法意义上,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4月16日。
三部宪法(1867年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1871年1月的德意志邦联宪法、1871年4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几乎相同。
邮政
邦联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由处理各邦国的邮政事务及发行邮票。1868年1月1日开始,为适应各邦国不同的货币系统,邦联在北部地区发行的邮票以格罗申计价,南部地区则以克鲁泽计价。两种邮票的币值上有不同图案,以作识别。所有这些邮票都印有Norddeutscher Postbezirk(北德邮政区域)字样。
此外,汉堡推出一款特别的四分之一先令邮票,印有Stadtpostbrief Hamburg(汉堡城市邮政印章)字样。
1872年1月1日,新发行的德意志帝国邮票取代了邦联邮票。
-
1869年邦联北部省份通用邮票
-
1869年邦联南部省份通用邮票
成员邦
邦国 | 首都 | |
---|---|---|
王国(Königreiche) | ||
普鲁士(Preußen) (包含劳恩堡) |
柏林 | |
萨克森(Sachsen) | 德累斯顿 | |
大公国(Großherzogtümer) | ||
黑森(Hessen) (仅含上黑森) |
吉森 | |
梅克伦堡-什未林(Mecklenburg-Schwerin) | 什未林 | |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Mecklenburg-Strelitz) | 新施特雷利茨 | |
奥尔登堡(Oldenburg) | 奥尔登堡 | |
萨克森-魏玛-爱森纳赫(Sachsen-Weimar-Eisenach) | 魏玛 | |
公国(Herzogtümer) | ||
安哈尔特(Anhalt) | 德绍 | |
布伦瑞克(Braunschweig) | 布伦瑞克 | |
萨克森-阿尔滕堡(Sachsen-Altenburg) | 阿尔滕堡 | |
萨克森-科堡-哥达(Sachsen-Coburg und Gotha) | 科堡 | |
萨克森-迈宁根(Sachsen-Meiningen) | 迈宁根 | |
亲王国(Fürstentümer) | ||
利珀(Lippe) | 代特莫尔德 | |
罗伊斯-格拉(幼系)(Reuss-Gera) | 格拉 | |
罗伊斯-格赖茨(长系)(Reuss-Greiz) | 格赖茨 | |
绍姆堡-利泊(Schaumburg-Lippe) | 比克堡 | |
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Schwarzburg-Rudolstadt) | 鲁多尔施塔特 | |
施瓦茨堡-桑德豪森(Schwarzburg-Sondershausen) | 桑德豪森 | |
瓦尔德克-皮尔蒙特(Waldeck-Pyrmont) | 阿罗尔森 | |
汉萨自由市(Freie Hansestädte) | ||
不来梅(Bremen) | ||
汉堡(Hamburg) | ||
吕贝克(Lübe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