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切尔诺贝利

坐标51°16′20″N 30°13′27″E / 51.27222°N 30.22417°E / 51.27222; 30.2241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车诺比
Чорнобиль乌克兰语
Чернобыль俄语
城市
车诺比市议会旧址,目前是隔离区辐射控制中心
车诺比市议会旧址,目前是隔离区辐射控制中心
切尔诺贝利在乌克兰的位置
车诺比
车诺比
坐标:51°16′20″N 30°13′27″E / 51.27222°N 30.22417°E / 51.27222; 30.22417
国家 乌克兰
 基辅州
车诺比区 (1923年–1988年)
伊万基夫区 (1988年–2020年)
维什戈罗德区 (2020年至今)
文献记载1193年
城市地位1941年
政府
 • 管辖机构国家禁区管理署英语Chernobyl Exclusion Zone#Administration
人口(2019年)
 • 总计1,054人
邮政编码07270
电话区号+380-4593
“切尔诺贝利”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切尔诺贝利
台湾车诺比
港澳切尔诺贝尔

切尔诺贝利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罗马化Chornobyl;俄语:Чернобыль罗马化Chernobylʹ直译:艾草”),是乌克兰北部基辅州城市,位处白俄罗斯边境,邻近被废弃的城市普里皮亚季。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于切尔诺贝利附近。

历史

1997年从和平号空间站上拍摄的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卫星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切尔诺贝利的名字最早在1193年出现。13世纪时,切尔诺贝利是立陶宛大公国的一部分,后来作为菲隆·梅塔英语Filon Kmita的领地。1569年并入波兰立陶宛联邦,1793年第三次瓜分波兰后并入俄罗斯帝国。18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切尔诺贝利成为了哈西迪犹太教的主要活动中心之一。1898年,切尔诺贝利有10,800名居民,其中犹太人7,200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德奥联军占领,随后的俄国内战中,切尔诺贝利是苏俄红军与乌克兰人之间反复交战的战场之一。在波苏战争中,这里先后被波兰军队、俄罗斯和乌克兰红军占领。1921年后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A tree in an odd shape, somewhat like a trident. In the background is the power plant
“游击队员之树”,远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36年,切尔诺贝利的波兰人被迁往哈萨克。1941-1943年苏德战争时,纳粹德国占领此地,屠杀了这里的犹太人,1943年德军和苏军在距离这里大概几百公里外爆发了库尔斯克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切尔诺贝利附近是乌克兰反抗军与纳粹德国及苏联作战的核心区域之一,用来绞死游击队员的著名“游击队员之树”即位于此处。苏联在1970年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乌克兰境内首个核电厂。1976年,苏联在切尔诺贝利附近布置了又称“俄罗斯啄木鸟”的DUGA-3远程警戒雷达[1]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全国多个目标被袭击。乌克兰总统府发布消息,俄罗斯军队已经控制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这是历史上首次有核电厂在军事行动中被敌方占领,反应炉与核废料的安全引发疑虑[3]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尔核能电厂四号机组于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发生爆炸,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发电厂意外事故。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投在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4]。由于切尔诺贝利发电厂没有保护掩体,导致受到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境内均遭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依据前苏联的官方报告[5],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但根据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报告[6] 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前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

这次意外引起了众人对于前苏联核能发电工业上的安全顾虑,也减缓了一系列的核能工程进度。同时此次事件也促使了前苏联政府的资讯趋向较为透明化。苏联解体后的各个独立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为清理车诺比事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引起的健康问题上付出着极大的代价。因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精确计算,前苏联时期的刻意隐瞒,使得追查牺牲者方面的工作变得更为困难,事实上,前苏联政府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已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提及因“辐射线”而死亡[7]。由辐射线导致的潜在死亡因素,特别是至今仍尚未发生的癌症,而这些在将来都难以证明是因切尔诺贝利事件所引起的。估计与实际的数据差别是相当大的,一份由国际原子能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导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报告中,56人的死亡被归咎于此事件(47名救灾人员,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并估计在切尔诺贝利地区660万人口中,已经和将会死于辐射的人数可能高达4,000人。

2019年7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命令,允许车诺比隔离区对外开放[8]

参考资料

  1. ^ Davies, Norman. Europe: A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19-820171-0. 
  2. ^ 俄占领乌国首都空军基地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失守.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3. ^ 車諾比核電廠員工遭挾持3週 反應爐安全引發疑慮.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4. ^ Inside Chernobyl.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201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5. ^ 放射性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程度.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30). 
  6. ^ 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 (TORCH). [201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7. ^ Folks near Chernobyl still cloudy about health. [200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8). 
  8. ^ 泽连斯基签署关于开放切尔诺贝利的命令.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