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民参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民参与(英语:Civic engagement, civic participation)意指人的一种行为与涉入过程,其能主动参与一个方案、团体、组织(机构)或环境当中的决策,这些包括影响他们的工作职场、医疗院所、邻里、学校、宗教集会、社会等,也有像致力于环境改造的草根社区组织英语community organizing。公民参与是一种减少心理疏离并增加知觉能力及控制感的良好方式。[1][2][3]

公民参与的概念和“赋权”、“自助英语self-help”、“协同合作”与“社群意识”之间是息息相关的。[1][4]

公民参与可涉及以下范畴:对完善社区计划的兴趣,对公众事务的关注和对政治选举的热忱。此外,公民参与也被定义为离散的活动和行为。而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参与就意味著个体参与到社区和政治事务中,如帮助弱小,对公众议题感兴趣,以及参加邻里协会或社区音乐会等活动。

公民参与的理论发展

1980年代与1990年代之间,公民参与相关文献(以社区心理学为例)急速成长。其中,在美国不少关注参与邻里的志愿工作或是街坊守望互助会(block association),这些草根grass roots)组织协助解决邻里解决或预防诸多的问题,例如区域划分、住宅、邻里景观、犯罪、交通与休闲娱乐等。这些邻里组织逐渐成为居民与市政府、郡政府之间的“中介结构”(mediating structure)(Berger & Neuhaus, 1977)。[1][4]

根据相关研究(Hughey, Speer & Peterson, 1999)显示,公民参与邻里草根组织能够显著预测正向社区意识之凝聚,如以下结果:[1]

  1. 非正式邻里行为(informal neighboring behavior)
  2. 社区意识英语sense of community、公民责任感(sense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3. 对邻里、街坊与大楼等生活品质感到满意
  4. 参加公寓大楼的活动
  5. 担任其他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
  6. 知觉邻里协会英语neighborhood association的效能

公民参与和赋权的历程关系

个人(心理赋权)、环境(刺激、草根组织)、公民参与 [5]、社区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以下图示。其中,社区意识受到挑衅激怒(provocation)的威胁,其可能是最近的一特定事件,例如某家公司计画拆除一个村庄,准备去盖座水坝,因此引起居民的暴力攻击,或者是承包商没有信守承诺等。[1]

增进公民参与的策略比较

雪莉·菲莉丝·安蕬甜于1969年提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公民参与的阶梯》(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她认为公民参与在某些程度上是有价值的。在公民参与阶梯中,将公民参与依程度分为8个梯级如下[6][3]

一、不参与(Nonparticipation)
(一)操纵(Manipulation):阶梯最底部,亦代表公民参与的最低 层级。公共政策全由政府操控,人民没有参与的机会与管道。
(二)教化/治疗(Therapy):阶梯第2梯级,此阶层中政府认为其决策并无瑕庛,不需考虑民众的意见。倘遇发生错误或损害人民利益时,将以事后补偿方式解决争议。

二、象征性参与(Tokenism)
(一)通知/告知(Informing):阶梯第3梯级,政府施政前,政府仅以单向方式告知民众政策内容,但民众并无参与决策及表达意见的机会。
(二)谘询(Consultation):阶梯第4梯级,民众有机会表达意见,但并不保证民众所提出之建议将纳入政府决策中。
(三)安抚(Placation):阶梯第5梯级,此梯级中民众对政府政策已有部分影响力,民众可充分表达意见,也可要求政府将民众意见纳入决策中,但最终施政计画仍由政府来审定。

三、公民参与(Citizen Power)
(一)合伙/伙伴(Partnership):阶梯第6梯级,政府与公民间是水平伙伴关系,彼此共同治理与共同承担责任。
(二)授权(Delegated Power):阶梯第7梯级,政府授权其公权力,由公民团体来运作公共事务。
(三)公民控制(Citizen Control):阶梯第8梯级,政府之决策完全由公民来决定。

公民参与的成功实例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Dalton, James H.; Maurice J. Elias, Abraham Wandersman. 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7. ISBN 0-534-63454-0. 
  2. ^ 2.0 2.1 Rappaport, Julian; Edward Seidman. Handbook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0. ISBN 0-306-46160-9. 
  3. ^ 3.0 3.1 Orford, Jim. Community Psychology: Challenges, Controversies and Emerging Consensus.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8. ISBN 978-0-470-85593-5. 
  4. ^ 4.0 4.1 Kessler, Marc; Stephen E. Goldston & Justin M. Joffe.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Prevention: In Honor of George W Albee. Sage Publications. 1992. ISBN 978-0-803-94590-6. 
  5. ^ 臺北市都市發展公民社會行動綱領. [2014-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5). 
  6. ^ 林美秀(2016)。台湾公民参与政策规划之现况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论文计画书,10-1
  7. ^ Altman, Irwin; Abraham Wandersman. Neighborhood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s. Plenum Press. 1987. ISBN 0-306-42513-0. 

延伸阅读

  • Rappaport, Julian; Carolyn F. Swift & Robert Hess. Studies in Empowerment: Steps toward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Routledge. 1984. ISBN 0-866-56283-4. 
  • Zimmerman, Marc A.; Julian Rappaport. Citizen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8, 16(5): 725–750. 
  • Wandersman, Abraham; P. Florin. Citizen Participatio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sights for Empowerment and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0, 18(1). 
  • Hughey, Joseph; Paul W. Speer & N. Andrew Peterson. Sense of Community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and Evidence of Validit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9, 27(1): 97–11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