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差异及页面链接指南
本页为操作指南,用于介绍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一些实现和操作方式。 本文只是论述,不属于方针或指引。如果本指南与方针或指引起冲突或不一致,请以方针或指引的条文为准。 |
何谓“差异”?
差异(英语:diff)是指向某一项编辑或几项编辑的永久链接,这个链接会显示修改前和修改后两个版本的分别。
为什么要使用差异和页面链接?
如果你要在页面存废讨论、当前的破坏、请求保护页面等地方参与讨论,最好用差异和页面链接来为你的诉求提供证据。欠缺这些证据的话,可信度或者会比较低。假如你只声称“用户X在讨论页里作出了好几次人身攻击”、“用户Y在孙中山的条目里在进行编辑战”,可能会没人理会,又或者会有人对你说“请提供差异链接证明”。
最能派上用场的证据应当是指向特定几项编辑的差异链接,以及指向页面上某章节的链接。最好不要链接到一整个讨论页,因为这些页面过于冗长,而且话题不一,难以发挥证明的作用。要链接到页面历史的某些部分或某用户的贡献也是可以的,但有点复杂,详见下面的“时间戳分界线”章节。
建立链接
建立差异链接
先到含有相关编辑的页面去,点进页面历史,再把这笔编辑找出来。(不清楚那一项才是你想找的编辑的话,在页面历史里按下“(先前)”便可以查看每一笔编辑。)右击“(先前)”链接,按“复制链接地址”或“复制快捷方式”(在不同浏览器及操作系统下可能不太一样)。这样你要的差异链接便复制到剪贴板里了。
建立页面章节链接
先到含有相关章节的页面去,按下左边侧边栏“工具”里的“永久链接”,然后转到该页的目录。在目录中右击你想要的章节的名称,按“复制链接地址”。这样你要的章节链接便复制到剪贴板里了。
时间戳分界线
使用时间戳的话可以获得更复杂的链接。这种时间戳的格式为YYYYMMDDhhmmss,YYYY代表年份、MM代表月份、DD代表日期、hh代表小时、mm代表分钟、ss代表秒钟。譬如“20070814233520”就是2007年8月14日23:35:20。(注意:这里的日期和时间是指服务器的UTC时间。)时间戳容许我们建立链接,指向用户贡献、页面历史或用户日志里的特定部分,其中一个用途就是链接到某用户的某几项编辑。
要链接到某用户某几项连续进行的编辑,首先要找出最后一项编辑的日期和时间,如上所述转换为时间戳,然后将分界线指定为所需的编辑数量。注意:由此得出的结果会因个别编辑遭删除而出现变化(例如在该项编辑的相关页面被删除的情况下)。下面是使用时间戳的例子:
- {{fullurl:Special:Contributions&offset=20121015005300&limit=11&contribs=user&target=Liflon}}生成的链接会指向截至2012年10月15日00:53 (UTC)为止的11项编辑,以此显示该用户某几项特定的编辑。
同样地,也可以建立链接指向某用户页的页面历史中某几项特定的变更:
这里列出了User talk:Liflon的页面历史中2012年4月17日22:33:00 (UTC)之前的最后25项编辑。
在文字中添加差异和页面链接
差异链接的格式和别的链接相同。你可以用完整的网址(包括“http://”在内),不过用{{diff}}模板会更好,这个模板让链接在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下同样生效(比较http://
和https://
),也不管是在移动版网站上还是在桌面版网站上。
- 只要粘贴到文字中,差异和页面链接就会生效: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
- 也可以用方括号包围网址,看上去会整齐一点。输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
”会显示[1]。 - 或者更简洁地用文字藏去网址。输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太平洋&diff=prev&oldid=26892479 编辑例子]
”会显示编辑例子的链接。注意链接和显示文字之间有空格。 - 不过最佳方法是使用{{diff}}模板:输入“
{{diff|太平洋|prev|26892479|編輯例子}}
”会显示“编辑例子”。这个模板的使用说明展示了不同格式下的例子。
使用网址(而非{{diff}})时,不可以遗漏“http://”这一部分,不过“title=”后面的页面名称则纯粹用来让网址变得易于理解,可以略去(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oldid=26900898)甚至改作别的文字,也不会影响链接的目标页面。(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洋洲&oldid=26900898”实际上指向“美洲”条目的旧版本。)有时会有人利用这一点来瞒骗不仔细察看的读者。
像{{fullurl:页面名称|other=URL parts&go=here}}
这种代码会展开为http://链接,在几乎所有能用http://链接的地方都可以用,但就比较短,而且不会让用户不经意地游走于两个不同的服务器之间。
另外要留意的是,在不连续的修订版本之间也可以建立差异链接(见Help:页面历史)。这样的话,这个差异链接可能会同时显示好几位用户作出的编辑,但只有其中一位用户会显示在差异页面的右边。甚至还可以在不同页面的修订版本之间建立差异链接,显示出这两个页面的差异。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01&diff=25324781&oldid=29119928”可以比较“101”和“99”两个条目各自的某一版本;这可以用来指出某条目内容曾遭剪贴到别处。
另一种用途是与别的页面某个无任何内容的版本作出比较,这种差异链接可以展示创建新页面的编辑,例如“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贝拉克·奥巴马&oldid=3361436”创建了新的页面,要和没有内容的“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emplate:X2&oldid=29631056”作出比较的话,只需要在创建新页面链接里的“oldid”后面加上“=29631056&diff”就行:“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贝拉克·奥巴马&oldid=29631056&diff=3361436”。
只显示内容的差异
在差异链接后面加上“&diffonly=1”:
参见
- Help:页面历史
- Help:URL
- User:Snottywong/diffconverter,将差异链接转换成{{diff}}格式的小工具
- WikiBlame,用来找出特定文字是在何时加入到页面里的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