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原子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子理论

原子理论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觉得这是一个有潜力的条目,但目前的内容尚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故先在此进行同行评审。—Snorri留言2014年4月6日 (日) 18:20 (UTC)[回复]
评审期︰2014年4月6日 18:20 (UTC) 至2014年5月6日 18:20 (UTC)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内容上的问题:

  1. 结构问题。原子理论的成熟主要是伽利略-牛顿-笛卡尔-波斯考维奇-道尔顿-阿伏加德罗这样一个脉络。文中对每个科学家的理论内容语焉不详,缺乏系统的介绍。我认为这是结构上的最大问题。在最关键的这一部分,着墨反而不如之后的亚原子、波尔模型、量子化模型来的多,这是本末倒置的结构性错误。
  2. 内容上,应该将每个科学家的理论阐释清楚,讲明白他们的理论之间的联系。比如波斯考维奇的理论是什么,他的原子理论和笛卡尔、牛顿有何联系,这些都没有讲清楚。道尔顿和前人的理论有何不同,他的理论有何缺陷,这些应当重点说明。道尔顿的原子论应该是经典物理学中系统科学描述原子论的开端,应当放最多的笔墨。
  3. 全文到底是要介绍什么?原子理论到底是介绍原子论的科学化历程,还是介绍对原子的研究历史?这两个主题纠缠在一起,让人弄不清楚条目要介绍的核心概念到底是什么。

以上是大的方面的问题。翻译、用语、用词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解决了大方面的问题之后再来解决。—Snorri留言2014年4月6日 (日) 18:30 (UTC)[回复]

我认为如果要将结构理顺的话,可以将原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成两个线索。一个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哲学思想,到伽利略、牛顿、波斯考维奇等数学物理哲学家将原子论应用到他们的理论中去。另一个是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化学家通过化学实验意识到了原子的存在。所以在经典物理学框架下的原子理论可以这样介绍:

  • 古希腊诸家的原子论
  • 培根、波义耳、伽利略等人继承了古希腊的原子论
  • 牛顿的原子理论
  • 波斯考维奇将牛顿与莱布尼兹的理论结合,用数学的方式解释了原子和力的关系
  • 另一方面,道尔顿使用牛顿的原子论来解释化学中的现象。道尔顿的原子论。
  • 阿伏伽德罗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 法拉第的力心原子模型

这是我建议的结构。—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1:00 (UTC)[回复]

我觉得经典物理学部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阎康年,《微观物质组成理论的发展与近现代科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1:06 (UTC)[回复]

  • 首先感谢您对这个条目给出意见。这个条目在英文维基和中文维基中都是作为原子条目历史部分的主条目出现的,所以我觉得它可能会偏重于对于原子的现代模型给出历史角度的解释,因为从电子的发现开始原子现代模型每一步在观念上改变都需要简单的叙述(这在原子条目中没有空间去叙述,但对于理解原子的现代模型是必要的),因为某些概念的引入对于一个没接触过任何有关原子相关理论的人来说,从直观上,并不是那么太好接受(比如,原子核为什么会存在,量子化为什么是必须的,经典方法有那些缺陷),对于这些的叙述我觉得原文在叙述的详略以及方式拿捏的尺度已经足够好了,但这可能就会导致出现您所说的“厚今薄古”的现象。(当然条目命名可能就存在问题)对于近代原子理论的叙述上的缺陷,我在读原文时已经感觉到了,比如原子这一概念本身为什么直到爱因斯坦对于布朗运动进行理论解释并得到佩兰的实验验证后才被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接受,这在原文中根本没叙述清楚。尽管可能是为原文开脱,我觉得原子本身的存在对于现代的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且个人觉得近代的原子理论,至少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可能在观念上强调原子本身存在意义可能更大一些,因而可能就导致叙述的简略。所以我觉得可能另建个“近代原子理论”(貌似中文维基中好像还没有类似的条目)去叙述您所说的内容,再对本条目再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改动未为不可。-Leo W. Talk Contributions 2014年4月7日 (一) 01:30 (UTC)[回复]
您所说的涉及到条目本身主旨是什么的问题。如果要介绍现代原子模型的话,确实条目比例是合理的。如果要介绍整个“原子理论”的思想的话,我认为现代各种原子模型只能说是一部分。近代原子理论发端的各家学说才是“原子理论”的重头戏。—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1:36 (UTC)[回复]
简单来说,现在条目里面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是“原子的结构”。到底重点要讲哪个,还是两个都讲,各占什么比重,讲这两个主题是为了什么,都应该仔细推敲。—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1:48 (UTC)[回复]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因为它是作为原子条目历史章节的主条目,所以个人认为您所说的后一个主题应该是重点,原因基本上就如同我在上面所交代的那样。我还是建议另建个“近代原子理论”条目去叙述你所说的第一个问题。另外,我觉得条目本身命名可能存在问题,作为原子条目历史章节的主条目,可能需要移动。(附:我刚才某次编辑可能误删了一些内容,刚才想要回退已经报“编辑冲突”,希望您能帮忙恢复一下)-Leo W. Talk Contributions 2014年4月7日 (一) 01:58 (UTC)[回复]
太遗憾了。我本来的想法是通过协作写出一篇更加全面的原子理论史的。不过既然您执意如此,我也不勉强了。我认为另开条目反而很荒谬。如果一定要按照现在的内容来的话,条目名称最好改为原子结构研究史。—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2:04 (UTC)[回复]
抱歉,可能刚才我对于这个问题考虑偏颇了。去略写近代部分或是像您原来所说那样略写现代部分,对于一个完备的原子相关的科学史都是不行的。-Leo W. Talk Contributions 2014年4月7日 (一) 02:38 (UTC)[回复]
澄清一下,我没有说过要略写现代史部分,我的主张是在保留现代史篇幅不变的同时,扩写近代的部分。—Snorri留言2014年4月7日 (一) 02:44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格式上的问题:

  • 全文主要内文章节由一个二级标题“历史”总括,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实质性章节。结构上非常不平衡。既然如此完全可以将“历史”标题去掉,将原来的三级标题改为二级标题。—Snorri留言2014年4月6日 (日) 18:22 (UTC)[回复]
    • 感谢您提出的意见,我在翻译的时候也注意到原词条存在这一问题,因为这个词条是作为原子词条的原子#历史部分的主条目出现的,所以主要介绍的是原子理论的发展史。但限于条目的名称,可能就不得不加上“历史”这个标题了。(因为中文维基中这个条目不是我创建的,所以我只能沿用对于条目的这个提法。)所以再进行您所建议的结构调整时,可能同时需要进行条目移动。-Leo W. Talk Contributions 2014年4月7日 (一) 00:24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