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香格里拉大主教/苏伊士运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运作

Layout and operation

  建成时,运河长164 km(102 mi)深8米(26英尺)。经过几次扩建,现在长193.30 km(120.11 mi)深24米(79英尺)和宽205米(673英尺)。 [1]苏伊士运河包含22 km(14 mi)北部通道 ,运河本身为162.25 km(100.82 mi)9 km(5.6 mi)的南部通道 。 [2]

所谓的新苏伊士运河是自2015年8月6日起[3]目前在中部有一条新的平行运河,其长度超过35 km(22 mi) 。苏伊士运河的当前参数(包括平行断面的两个独立运河)为:深度23至24米(75至79英尺) ,宽度至少205至225米(673至738英尺) (深度为11米(36英尺)处测得的宽度)。 [4]

容量

在某些条件下,运河允许最多吃水20米(66英尺)或240,000载重吨位,最大高度为水线上68米(223英尺),最大宽度为77.5米(254英尺)。 [5] [1]苏伊士型的尺寸大于巴拿马型新巴拿马型,与巴拿马运河相比,苏伊士运河可以容纳更多的交通和更大的船只。一些超级油轮太大以致无法横穿运河。其他船只可以将部分货物卸载到运河局拥有的船上,以减少其吃水,并在运河另一端的装载。

导航

由于平坦的地形及运河两端的微小海平面差异,运河没有船闸根据《海岸研究杂志》 2012年的一篇文章,由于运河没有海浪闸门,末端的港口可能受到地中海和红海海啸的突然影响。 [6]

坎塔拉英语El Qantara, Egypt附近的巴拉旁路(Ballah-Bypass)和大苦湖之间有一条设有过境区的运输线。通常一天,三支船队穿越运河,两支南行,一支北行,以8节(15千米每小时;9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航行11到16个小时 。低速有助于防止船只的尾迹侵蚀河岸。

至1955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欧洲石油通过运河。运河约占世界海上贸易的8%。 2008年,有21,415艘船只通过了运河,总收入为53.81亿美元, [5]平均每艘251,000美元。

新的航行规则于2008年1月1日生效,由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董事会通过,以组织船只的过境。最重要的修订包括允许吃水深度62-英尺(19-米)的船只通过,允许的宽度从32米(105英尺)增加至40米(130英尺) ,并对未经许可在运河内使用非苏伊士运河管理局驾驶员的船只处以罚款。该修正案允许装有危险货物(例如放射性或易燃材料)的船舶如果他们符合国际公约提供的最新修正案的规定。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有权确定协助军舰穿越运河所需的拖船数量,以在运输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安全性。 [7]

2015年8月之前,运河太窄以致无法进行双向双向通行,因此船只必须驶入船队并使用旁路。旁路共长78 km(48 mi)占运河全长 193 km(120 mi) 的40%。从北到南,旁路有塞得港旁路(入口) 36.5 km(23 mi) ,巴拉(Ballah)旁路和锚地9 km(6 mi) ,蒂姆萨(Timsah) 5 km(3 mi)和德沃索尔(Deversoir)旁路(位于大苦湖的北端) 27.5 km(17 mi) 。旁路于1980年完成。

通常一艘船需要12到16个小时才能通过运河。运河24小时运力约为76艘标准船。 [8]

2014年8月,埃及选择了一个由埃及军队和全球工程公司工程楼英语Dar Al-Handasah组成的财团,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开发国际工业和物流枢纽[9],并开始在60公里至95公里处建造新的运河段和扩展与挖深其他37公里长的运河。 [10]这项工程将允许在72公里长的运河中央段双向通行。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于2015年8月6日为这项工程剪彩。 [11] [12] [13]

护航航行

由于运河不能满足不受管制的双向交通,因此所有船都只能按24小时的规划跟随船队穿越运河。每天04:00有一个向北的船队从苏伊士出发。在双河道段,船队使用东部路线。 [14] [15] [16]南行船队与这个船队同步通过,其于03:30从塞得港出发,在双河道段与北行车队相遇。[需要解释]

穿越运河

2015年的运河

从北到南,过境点为:

西岸的一条铁路全程与运河平行。

六个穿越运河的新汽车和火车隧道正在计划中。 [19]目前,艾哈迈德·哈姆迪(Ahmed Hamdi)是连接苏伊士和西奈半岛的唯一隧道。

经济影响

的里雅斯特旧港口,19世纪的经济中心之一

苏伊士运河建成后主要使地中海国家的海上贸易大国受惠。这些国家现在与近东和远东的联系要比诸如英国或德国之类的北欧和西欧海域贸易大得多。 [20] [21]当时与中欧有紧密联系的哈布斯堡王朝主要贸易港口的里雅斯特迅速崛起。 苏伊士运河也促使地中海港口通往中欧东欧的陆路交通迅速发展。苏伊士运河也在东非地中海地区的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2] [23][24]

以19世纪到孟买的轮船旅行为例,苏伊士运河能为从布林迪西的里雅斯特出发的航行节省37天的时间,从热那亚为32天,从马赛31天,从波尔多利物浦、伦敦、阿姆斯特丹和汉堡为24天。当时,人们还必须考虑要运输的货物是否可以承担昂贵的运河通行费。根据船运公司今天的资讯,与绕行非洲的路线相比从新加坡经苏伊士运河到鹿特丹的路线将缩短6,000千米(3,700英里)的航程,9天的时间。由于采用较短的航线,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运可节省44%的二氧化碳排放。 [25] [26]

在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苏伊士运河危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贸易几次陷入停顿。许多贸易流量也从地中海港口转移到汉堡和鹿特丹等北欧港口。冷战结束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考量及一带一路倡议,才使比雷埃夫斯的里雅斯特等地中海港口再次成为增长和投资的重点。 [25] [27] [28] [29] [[Category:1869年埃及建立]] [[Category:红海]] [[Category:埃及地理]] [[Category:埃及-英國關係]] [[Category:埃及經濟]] [[Category:巨型工程]] [[Category:1869年啟用的運河]] [[Category:埃及運河]] [[Category:苏伊士运河]] [[Category: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 [[Category: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

  1. ^ 1.0 1.1 Canal Characteristics. Suez Canal Authority. 2010 [2 April 2010]. 
  2.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al. (原始内容存档于9 March 2009). 
  3. ^ Navigation Circular "The New Suez Canal" No 5/2015. Suez Canal Authority. [2015-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5). 
  4. ^ "Attached Charts" to Navigation Circular "The New Suez Canal" No 5/2015 (PDF). Suez Canal Authority. [2015-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4 August 2015). 
  5. ^ 5.0 5.1 Suez Canal Authority http://www.suezcanal.gov.eg
  6. ^ Finkl, Charles W.; Pelinovsky, Efim; Cathcart, Richard B. A Review of Potential Tsunami Impacts to the Suez Canal.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12, 283 (4): 745–759. Bibcode:2012EGUGA..14...76F. ISSN 0749-0208. doi:10.2112/JCOASTRES-D-12A-00002.1. 
  7. ^ SC News
  8. ^ Traffic system. Egyptian Maritime Data Bank (EMDB). [8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March 2013). 
  9. ^ Saleh, Stephen Kalin and Yasmine. Egypt awards Suez hub project to consortium that includes army: sources. 
  10. ^ http://www.suezcanal.gov.eg/sc.aspx?show=69
  11. ^ New Suez Canal project proposed by Egypt to boost trade. caironews.net. [7 August 2014]. 
  12. ^ Kingsley, Patrick. Egypt to build new Suez canal. The Guardian. 5 August 2014. 
  13. ^ Egypt launches Suez Canal expansion. BBC News. 6 August 2015 [7 August 2015]. 
  14. ^ Traffic system. [8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July 2015). 
  15. ^ Navigation Circular 5/2015. [15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5). 
  16. ^ Navigation, Convoy System. Suez Canal Authority. [17 February 2013]. 
  17. ^ Kajima History. Kajima. [23 March 2014]. 
  18. ^ Salt-Corroded Tunnel Undergoes Major Renovation. Kajima.co.jp. [24 August 2011]. 
  19. ^ Six tunnels under Suez Canal. Tunnelbuilder. 1 December 2014 [6 August 2015]. 
  20. ^ Mary Pelletier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uez Canal" In: Apollo 3.7.2018.
  21. ^ Hans Reis "Der Suezkanal – die wichtigste von Menschen geschaffene Wasserstrasse wurde vor 150 Jahren gebaut und war oft umkämpft" In: Neue Zürcher Zeitung 17.11.2019
  22. ^ Wie der Suezkanal in 150 Jahren die Welt verändert hat (German: How the Suez Canal changed the world in 150 years). [9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1). 
  23. ^ Gabriella Pultrone "Triest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Relational Dynamics between City and Port" In: Méditerranée, 111|2008 pp. 129.
  24. ^ Harry G. Broadman "Afrika´s Silk Road" (2007), p. 59.
  25. ^ 25.0 25.1 Harry de Wilt: Is One Belt, One Road a China crisis for North Sea main ports? in World Cargo News, 17. December 2019.
  26. ^ Alexandra Endres: Schifffahrt ist fürs Klima genau so schlimm wie Kohle in Die Zeit, 9. December 2019.
  27. ^ Marcus Hernig: Die Renaissance der Seidenstraße (2018), p. 112.
  28. ^ Tobias Piller "Italien als Teil von Chinas neuer Seidenstraße" In: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15.3.2019.
  29. ^ DW documentary examines China's grip on Europe. August 12, 2020 [11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anuar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