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9反坦克火箭筒
M79“黄蜂” M79 Osa | |
---|---|
类型 | 反坦克火箭筒 |
原产地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贝尔格莱德军事技术研究所 |
研发日期 | 1979年 |
生产商 | 斯洛博达查查公司 |
生产日期 | 1979年— |
衍生型 | 约5,000具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
操作人数 | 2人 |
口径 | 90毫米(3.54寸) |
枪管 | 1根 |
枪机 | 引信击发 |
发射模式 | 单发 |
射击仰角 | +70° |
回旋角度 | 360° |
射速 | 6发/秒 |
枪口初速 | 250米/秒(820.21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
最大射程 | 1,960米(2,143.48码,6,430.45英尺) |
瞄具 |
M79“黄蜂”(塞尔维亚语:M79 Osa;Osa,意为:黄蜂)是一款由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军事技术研究所所设计、塞尔维亚斯洛博达查查公司所生产、由纤维增强塑料所制成的便携式90毫米反坦克武器。它类似于法国89毫米LRAC F1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它由发射器、CN-6光学瞄准镜、火箭弹和火箭弹携带箱所组成。M79直接发射无制导弹药,对装甲坦克和防御工事有效。
操作
M79“黄蜂”由两人,即一名发射手和一名携弹兼装填手组成操作小组。装填手将管式火箭弹容器插入发射器的后部。然后发射手借由通过CN-6光学瞄准镜瞄准目标。CN-6光学瞄准镜具有3.5倍放大倍率和10度水平视角。它还具有防激光过滤器,以保护发射手免受战场上的激光致盲。当扣下扳机以后,火箭发动机以电子方式激活点火。火箭以250米每秒的速度飞出发射器。对付在350米范围内的装甲车辆使用时有着足够的准度,亦可以打击距离最远600米的较大型固定目标。
在撞击时,火箭里的压电式冲击引信激活弹头以内的锥形装药,可以贯穿厚达400毫米的装甲。引信的灵敏度足以在撞击角度从垂直方向高达70度以下激活弹头。发射以后,先将废弃的火箭弹容器从发射器中取出,然后装上下一根容器即可完成再装填。
操作历史
M79“黄蜂”是由位于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博达查查公司所设计和制造。它亦在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共和国和克罗地亚继续生产(克罗地亚命名为RL90 M95)。
叙利亚内战中,大量的M79“黄蜂”火箭发射器提供给叙利亚的“叛乱份子”,这些发射器已被证明能有效地阻止了叙利亚军队的装甲部队。许多谣传将叙利亚叛乱份子的M79“黄蜂”误认为他们同时间也正在使用的俄罗斯RPG-29型火箭发射器。[5]伊拉克内战中,M79“黄蜂”也在伊拉克被伊斯兰国用于攻击伊拉克政府军;据詹氏资讯集团报导,它也被用于对付美国制造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6]
使用国
现在的使用国
非国家势力
过去的使用国
流行文化
- 2010年—《赤焰战场》:收藏在武器隐藏库之中。
参见
资料来源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2005-2006
- ^ Syria Pobunjenici koriste OSU M79.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 ^ Syria ISIS terrorist was vanished in a second!Amazing!.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 存档副本.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 Yemen: Mass all-woman Houthi rally held in Sanaa.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 ^ "Weapons from former Yugoslavia Spread Through Syria's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7 May 2013.
- ^ Iraqi Abrams losses revealed.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 ^ Charles Lister. Latest ISIS imagery from Diyala, Iraq. 2014-10-13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 ^ 存档副本.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 ^ T-72 was destroyed by Ahrar Al-Sham using a M79 Osa. Jobar. SLM. 2017-03-22 [201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