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焦点批评学民思潮争议
ATV焦点批评学民思潮争议是指2012年9月3日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节目《ATV焦点》中的评论内容。部分香港市民指责《ATV焦点》本集内容严重偏颇,抹黑学民思潮,并描述泛民主派为香港立法会的“破坏派”,惹起争议。
背景
2012年初,亚洲电视执行董事高级顾问王征聘任前《大公报》执行总编辑雷竞斌为副总裁[1][2]。雷竞斌获派往新闻部主管专题报导,将《ATV焦点》改为评论式节目,有指:“佢当系好似大公评论咁,钟意点写就点写。”[1]雷竞斌又将其亲建制派之立场及《大公报》被指批斗式的评论之运作模式引入《ATV焦点》内。
《ATV焦点》节目内容未有交代其制作部门、负责的监制或记者,仅在节目起始前申述为“个人意见节目”;却有亚视新闻部员工透露,由雷竞斌负责一手包办节目的撰稿、审核以至监制,由非新闻部节目助理负责录音及剪片[3],片长约3分钟[2][4]。有学者及网民认为,节目内容被指严重偏颇、有欠中立、极为左倾[3],可能违反通讯事务管理局要求节目持平的《电视通用业务守则》[4],及违反选举宣传公平原则、有误导市民及抹黑学民思潮之嫌疑等[3]。
经过
2012年9月3日,6时40分的《ATV焦点》评论描述泛民主派为立法会的“破坏派”,将当时立法会选举与学民思潮所发起的反国民教育科行动拉上关系,并指学民思潮是公民党卫星组织。节目又批评“破坏派”,为谋取选票,以学民思潮之学子作为棋子,指“这些少年玩起政治来拙劣非常,不过是几名任性使气的恶少”[2][4][5]。
据报导,亚视新闻部总编辑、前资深记者冯兆宁较早前便因此而辞任,原因是不想被调配至跟从雷竞斌工作[2]。雷竞斌被指将冯兆宁等人从新闻部前线编采工作调往负责主理专题报导,冯兆宁遂于9月3日作出辞呈[1][4]。
通讯事务管理局短短一天内就收到破纪录的超过1万个投诉,投诉量逾该局2008年至2009年、以及2009年至2010年所接获的投诉宗数之总和[2][4][3][5]。第二日,接获超过3万个投诉[6][7];至第二日下午约6时,电邮数更达到4万封[8]。该局最后收到四万二千多个投诉,占全年四万七千个投诉的九成。[9][10]
9月4日,民主党成员下午就事件到亚洲电视总部门外进行示威抗议[2][4],直指为“亚毒言论”[5],并要求亚洲电视撤回相关评论,同时公开道歉[4]。同日,亚洲电视记者在政府总部报导反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之绝食行动时进行直播,遭到在场部分人士滋扰及批评[2]。
12月5日,通讯事务管理局裁定,9月份播出的五集有关反国民教育人士的《ATV焦点》违反了规管“个人意见节目”的《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包括该五集节目未能提供适当机会予其他人作回应,未有让有关国民教育的多方面意见得以表达,提供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事实资料,和于9月5日和6日两集中有两处错误的资料;因此向亚洲电视发出警告[11][12][13][14]。
各方反应
学者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批评,当局应按监管电视评论节目条例处理,因《ATV焦点》内无列证据支持论点。[2]。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则指,《ATV焦点》内容已严重打击亚洲电视之公信力,“咁左咁偏颇都照出到街,真系香港电视史上罕有”。马岳并指中国内地及香港左派传媒向来使用“反对派”一词,“依家用破坏派,即系将所有反对派都讲成只会破坏香港”,直指说法是比左派更左派;马岳又指事件突显该亚洲电视内部运作出现问题,“同上次误报江泽民死讯事件一样,有啲人系完全凌驾新闻部,成个管理都有问题”[3]。
艺人
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歌手蓝奕邦、何韵诗均在微博内对事件发声,歌手洪卓立称:“如果世界只剩下这样一个电视台,宁愿世界不再有电视机”;舞台剧演员梁祖尧表示“罢看、罢上、不想再见”,歌手张敬轩则在Facebook上表示“即日起停止所有ATV通告,车钱油钱都悭埋”[5]。2011年亚洲小姐亚军王家敏解释:“因为公司ATV本身就系共产党啰。”(因为公司ATV的本身就是共产党。)[15]艺人杜汶泽更直言:“今天,我以在亚视出身为耻!”[16]
网民
《ATV焦点》片段及后在互联网上连翻转载,也惹起部分网民批评[17],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上被广;Facebook上更有“召集50万人罢看亚视”及“一人一信投诉《ATV焦点》内容偏颇失实”等群组之组成,有数万人加入[2]。部分网民则支持亚洲电视,认为《ATV焦点》评论反映事实,指学民思潮利用群众来为泛民造势才是误导。[17]
学民思潮
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则指,多日来在政总集会,并无政党站台发声:“咁讲系含血喷人、捏造事实。今次行动令更多市民关心社会,系有建设性嘅。亚视仲离谱过国内传媒。”[2]
亚洲电视新闻部
事发前刚离职的前亚洲电视新闻部副采访主任吴宜婷利用微博,与《ATV焦点》划清界线:
我想强调:《ATV焦点》不是新闻部制作,而是由某位高层人士执笔。我理解大家的愤怒,但希望大家不要发泄在无辜的前线记者身上,因为无论如何新闻还是要播,记者还是要出去采访,我们还是要谨守岗位;即使选择留下的,也是尽本分。我们不要伤害新闻工作者,应该支持中立的新闻,捍卫核心价值。
— 吴宜婷[18]
通讯事务管理局
有关亚洲电视在2012年9月3日至7日播放的《ATV焦点》,通讯事务管理局共接获超过4.2万个公众投诉。在考虑过有关个案的所有情况及《电视节目守则》的条文,该局决定向亚视发出警告,促请它严格遵守《电视节目守则》中的相关条文。
就亚视节目《ATV焦点》批评反对国民教育示威集会而被投诉的事件,通讯局于昨日发出声明,指该局接获的4.2万个投诉中,大部分质疑该节目:违反了持牌机构在讨论具争议性的议题时应保持中立的原则;对支持反国民教育示威人士的指控失实、有误导成分及欠缺事实根据;发表单方面的偏颇意见,但没有给予其他人适当的机会作回应等。
通讯局指,尽管该5集节目被亚视定为“个人意见节目”,但节目中并没有提供任何有关节目主持及评论员或撰稿人或制作团队的资料,与传统的“个人意见节目”不同;又认为亚视在以下方面仍然违反了规管“个人意见节目”的《电视节目守则》第九章,包括未能提供适当机会予其他人作回应,未有让有关国民教育的多方面意见得以表达,并提供了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事实资料,故决定向亚视发出警告。
注释
- ^ 1.0 1.1 1.2 欺人太甚 亞視總編拒染紅怒劈炮. 苹果日报.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批鬥學民思潮 通訊局接投訴 破紀錄萬封電郵轟亞視. 苹果日报.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 ^ 3.0 3.1 3.2 3.3 3.4 亞視被轟抹黑學民思潮 過萬投訴《ATV焦點》. am730.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4.0 4.1 4.2 4.3 4.4 4.5 4.6 《ATV 焦點》指政客利用學生 學者批違持平原則. 明报.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 ^ 5.0 5.1 5.2 5.3 批反國教示威者亞視節目惹公憤. 成报. 2012-09-05 [2012-09-05].[永久失效链接]
- ^ ATV焦點接3萬宗投訴. 明报.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 ^ 針對《ATV焦點》投訴逾3萬宗. 星岛日报.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 ^ 當局收近4萬電郵 料投訴《ATV焦點》. 香港电台. 2012-09-05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何沛謙先生於傳媒茶敍中所作的介紹 (PDF). [2013-04-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0).
- ^ 通訊局去年收逾4萬宗涉「ATV焦點」投訴. [201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ATV焦點」違節目守則.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2-12-05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4) (中文(繁体)).
- ^ ATV焦點違節目守則 通訊局發警告. 香港电台新闻主页. 2012-12-05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8) (中文(繁体)).
- ^ 通訊局接4.2萬宗投訴 《ATV焦點》涉誤導遭警告. AM730. 2012-12-06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中文(繁体)).
- ^ 通訊局就亞視電視節目「ATV 焦點」違反電視節目守則的規定作出裁決. 通讯事务管理局新闻公报. 2012-12-05 [201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中文(繁体)).
- ^ 公司節目投訴破紀錄 亞姐王家敏「ATV係共產黨」. 苹果日报. 2012年9月8日 [2012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9日).
- ^ 杜汶澤:以亞視出身為恥 張敬軒:不再接亞視工作. 明报. 2012年9月5日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5日).
- ^ 17.0 17.1 亞視說出了事實,難怪學民咁大反應 - 時政文化討論 - 香港討論區. [201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新浪微博@吳宜婷. [201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