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缅甸国会选举
| |||||||||||||||||||||||||||||
代表院全部250个议席 获得过半多数需126个席位 | |||||||||||||||||||||||||||||
---|---|---|---|---|---|---|---|---|---|---|---|---|---|---|---|---|---|---|---|---|---|---|---|---|---|---|---|---|---|
投票率 | 66.0% | ||||||||||||||||||||||||||||
| |||||||||||||||||||||||||||||
|
缅甸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缅甸在1960年2月6日举行国会选举,旨在产生一个新政府,取代于1958年10月成立,由奈温将军执掌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一方面稳定了国家的局势,改善国内的基础设施,获得一定的声望,但也压制部分公民自由[1]。
执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于1958年分裂为两个政党,廉洁派以吴努为首,巩固派则由觉迎、巴瑞领导,两派都有参加选举。也有学者认为两党的政策分歧不大,而这次选举更像是人民对临时政府的信任投票[2]。结果廉洁派赢得联邦国会代表院(众议院)123席中的73席,胜出选举。
这场选举为中东、南亚地区开了军政府资源还政于民,举行自由选举的先例[3]。然而,吴努却在胜选后两年于1962年3月2日被奈温借由政变推翻。
竞选活动
1958年6月,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自由同盟)分裂为两个政党,一个是以吴努为首的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另一个是以吴觉迎、吴巴瑞为首的巩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巩固派)。自由同盟分裂后,吴努一度要靠共产主义者来维持在国会中的多数地位[4]。
先后组成的廉洁派和巩固派在意识形态上差异不大,政纲也很接近(特别是对中立政策这方面)。然而巩固派支持工业化,而廉洁派则较常提及农业建设。巩固派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曾经是军方属意的对象,发觉军方并不像起初那么受欢迎之后,却开始疏远军方[5];他们认为自己象征稳定[6]。同时,廉洁派警告说要提防“法西斯独裁政体的危险”[7],并批评当时的政治领袖“沉溺酒色。”[8]信奉共产主义的民族团结阵线受到看守军政府的严重压制,而不在两大政党之列[9]。
在竞选活动中,廉洁派选择以黄色为代表色,因为这是僧服的颜色;巩固派选择以红色为代表色,而民族团结阵线则选择以蓝色为代表色[7]。
只有印刷传媒报导选举消息,他们对选举新闻的报导很是活跃。另一方面,在自由同盟分裂之前便没有报导过反对派活动的国营电台缅甸广播电台却大大忽略了选举消息[9]。
选举流程
合资格在这次选举中投票的缅甸选民大约有1000万人[10]。军方在投票当日大致上回避了选举的程序,不过国内还有一些军人负责守护部分选举票箱。廉洁派候选人的票箱上张贴了吴努的照片,不过巩固派和其他小党却因此指责廉洁派要令选民混淆,令他们觉得他们投选的人选就是吴努自己[9]。投票在当地时间下午6时结束;为了得知选举结果,大约2万名群众便来到宣布选举结果的地点——首都仰光的苏雷金塔,并在此聚集[5]。
选举结果
本次选举投票率为66%,是当时缅甸历来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10]。廉洁派赢得首都全部八个代表院议席,当中包括他们准备拱手相让的一席,而巩固派则在乡村地区获得了一定的支持[11]。吴努在评论廉洁派胜选的时候说:“我想这是因为人民喜欢我们[7]。”
代表院
政团 | 得票 | % | 席位 | +/− |
---|---|---|---|---|
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 | 3,153,934 | 57.2 | 158 | 新政党 |
巩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巩固派) | 1,694,052 | 30.7 | 41 | 新政党 |
民族团结阵线 | 262,199 | 4.8 | 3 | –45 |
亚拉干民族团结组织 | 160,783 | 7.3 | 6 | 0 |
联合山地人民大会 | 6 | –8 | ||
克钦族国民大会 | 3 | +1 | ||
孟族民族阵线 | 3 | 新政党 | ||
人民教育及文化建设协会 | 2 | –2 | ||
钦族民族组织 | 1 | 新政党 | ||
克耶族民族团结联盟 | 1 | 新政党 | ||
克耶族民主联盟 | 1 | 新政党 | ||
全民族主义联盟 | 0 | 新政党 | ||
全掸协会 | 0 | –4 | ||
佛教民主党 | 0 | 新政党 | ||
缅甸民主党 | 0 | 0 | ||
缅甸国民党 | 0 | –1 | ||
独立人士 | 16 | ▲3 | ||
悬空 | – | – | 13 | – |
总计 | 5,513,895 | 100 | 250 | 0 |
登记选民、投票率 | 10,000,000 | 66.0 | – | – |
来源:Butwell(1960)、Nohlen, Grotz & Hartmann (2001) |
民族院
政团 | 得票 | % | 席位 |
---|---|---|---|
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 | 53 | ||
巩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巩固派) | 29 | ||
小党 | 43 | ||
总计 | 125 | ||
来源:Nohlen, Grotz & Hartmann (2001) |
参考资料
- ^ Bigelow, Lee S. The 1960 Elections in Burma. Far Eastern Survey (New York: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60, 29 (5): 70–74. ISSN 0362-8949. JSTOR 3024046. doi:10.1525/as.1960.29.5.01p13582.
- ^ Taylor, Robert H. Political Values and Political Conflict. Robert I Rotberg (编). Burma: prospects for a democratic future.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 43. ISBN 978-0-8157-7581-2.
- ^ Butwell, Richard; von der Mehden, Fred. The 1960 Election in Burma. Pacific Affairs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60, 33 (2): 144–157. ISSN 1715-3379. JSTOR 2752941.
- ^ General Ne Win bows out. The Glasgow Herald. 1960-02-10: 8 [2016-09-04].
- ^ 5.0 5.1 Grant, Bruce. All Asia is watching Burma's democratic election. The Age (Rangoon). 1960-02-08: 2 [2016-09-04].
- ^ 'Foes' of corruption win easily in Burma election. Herald-Journal (Rangoon: Associated Press). 1960-02-09: 12 [2016-09-04].
- ^ 7.0 7.1 7.2 U Nu victory changes trend. The Spokesman-Review (Rangoon: Associated Press). 1960-02-10: 6 [2016-09-04].
- ^ Grant, Bruce. Burma states her policy. The Age. Rangoon: 2. 1960-02-09 [2016-09-04].
- ^ 9.0 9.1 9.2 Butwell, Richard. The new political outlook in Burma. Far Eastern Survey (New York: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60, 29 (2): 21–27. ISSN 0362-8949. JSTOR 3024046. doi:10.1525/as.1960.29.5.01p13582.
- ^ 10.0 10.1 Nohlen, Dieter; Grotz, Florian; Hartmann, Christof. Elections in Asia: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603, 614-615. ISBN 0-19-924959-8.
- ^ U Nu 'cleans' bidding for sweep in voting. Daytona Beach Morning Journal (Rangoon: Associated Press). 1960-02-09: 1 [2016-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