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P/巴纳德
发现 | |
---|---|
发现者 | 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 |
发现日 | 1889年6月24日 |
临时编号 | 177P/1889 M1; 1889 III; 1889c; 177P/2006 M3 |
轨道特性考 | |
历元 | August 13, 2006年8月13日 (JD 2453960.5) |
远日点 | 47.232 AU |
近日点 | 1.1077 AU |
半长轴 | 24.170 AU |
离心率 | 0.95416 |
周期 | 118.83 yr |
轨道倾角 | 31.161° |
历次近日点 日期 | 2006年8月28日[1] |
下次近日点 日期 | 2127年4月13日[2][3] April 21, 2127[1] |
177P/巴纳德 彗星,也称为巴纳德2号彗星,是一颗周期119年的周期彗星。它符合经典的哈雷族彗星定义(周期介于20年至200年之间) [4]。
这颗彗星被标示为P/2006 M3,是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在1889年6月24日发现的,在116年后又再度被发现[5]。在2006年7月19日,177P在0.36天文单位的距离上掠过地球[6]。它在2006年8月28日通过近日点;在2006年7月末到9月,它经过武仙座和天龙座,而它的光度比预期的8等还亮。
巴纳德的另外两颗周期彗星,第一颗是D/1884 O1(巴纳德1号彗星)最后一次的出现是在1884年11月20日,并且被认为已经解体了。另一颗是206P/巴纳德-波提尼,标记着彗星天文学新时代的开始,因为它是第一颗经由摄影发现的彗星。从1892年之后,它是迷踪彗星,直到2008年10月7日才意外的被安德烈·波耶提尼(Andrea Boattini)再度发现。
参考资料
- ^ 1.0 1.1 Seiichi Yoshida (calculated by Kazuo Kinoshita). 177P/Barnard 2. [201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 ^ Syuichi Nakano. 177P/Barnard 2 (NK 1369). OAA Computing and Minor Planet Sections. 2006-10-01 [201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 Horizon Online Ephemeris System.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09-11-04 [201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177P/Barnard.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06-12-11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 ^ Naoyuki Kurita. Comet Barnard 2 on Aug 4, 2006. Stellar Scenes. [200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177P/Barnard. Kazuo Kinoshita. 2006-11-18 [200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外部链接
- Orbital simul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JPL (Java) / Ephemer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77P/Barna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Kazuo Kinoshita (2011 Jan. 17)
- 177P at Gary W. Kronk's Comet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周期彗星 | ||
---|---|---|
前一颗彗星 176P/林尼尔 |
177P/巴纳德 | 后一颗彗星 178P/Hug-Bell |
周期彗星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