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
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 Magong Office, Kaohsiung Customs, CA, MOF | |
---|---|
安平税关妈宫出张所、安平税关妈宫税关支署、台湾总督府税关马公支署 马公税关支署、税关马公支署 | |
位置 |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启明里临海路31号 |
材料 | 硓𥑮石、红砖等 |
建成时间 | 日治台湾 明治39年(1906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00至17:00)外部庭园均开放访客参观。 参观费用:免费 |
所有者 | 中华民国财政部 |
官方名称 | 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 |
类型 | 登录等级:澎湖县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0年1月28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英语:Magong Office, Kaohsiung Customs, CA, MOF),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政府机构,隶属高雄关高雄机场分关,正式名称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高雄机场分关离岛派出课离岛四股[1][2],其办公厅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马公商港区,肇建于台湾日治时期明治39年(1906年),民国89年(2000年)经澎湖县政府公告为澎湖县定古迹。[3][4]
沿革
日治时期
1895年(大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28年),大清帝国依据〈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群岛主权易帜予日本帝国。[5]日本帝国统治台湾之初,为管控台湾各处港口交易状况,仅开放基隆港、淡水港、安平港、打狗港从事贸易活动,但此政策却导致台湾各地民生物资供应不足的状况,台湾总督府遂于明治30年(1897年)另外开放八处“特别输出入港”,澎湖的妈宫港亦在其列。[6][7]
明治31年(1898年)台湾总督府设置“安平税关妈宫出张所”,负责管理澎湖地区报关业务,首任所长为藤村好之,于11月15日上任。明治34年(1901年)改制为“安平税关妈宫支署”。[8]
日本初领澎湖,因妈宫城城墙伫立妈宫港埠区,船只货运装卸作业不便,且原置城内的税关厅舍狭隘,尔后明治40年(1907年),澎湖厅决定拆除妈宫城南侧城墙,并将拆卸的土石进行填海造港,在妈宫港分别构筑陆军栈桥、海军栈桥和商用栈桥,又在海埔新生地建造一系列新建筑,诸如要塞、市场(启明市场)、货物堆积场、兵器修理厂等,关税局的办公厅亦在此一时期兴建。[4][8][9]:82-83
明治39年(1906年),安平税关妈宫支署办公厅落成,位址于妈宫商用码头东侧(今马公市中正路与中山路交叉口),为一砖造且具两层楼高暸望塔楼的建筑物,建地面积约一千六百余平方米,被视为澎湖地区最早的洋式官方建筑。[8]:11
明治44年(1911年)后,澎湖妈宫港总共有三条航线行经,分别为通往基隆港、高雄港,以及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的贸易,故当时妈宫港可谓日本、台湾本岛和中国大陆三方贸易的中间港暨转口站。[8]:5
妈宫税关几经改制,机构名称时有变动,大正九年(1920年)间,台湾总督府的第八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动行政区域改制,将“妈宫”改易为“马公”[10]:98-100,税关地名代称沿用迄今。昭和19年(1944年),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简化组织、提升行政效率,该年元月一日将基隆关、高雄关并入港务局,马公税关降级为马公出张所,末代所长职仅有两位,分别是奥山政雄与中村长藏。[8]:10-15
监视署
明治33年(1900年),基于港口取缔目的,以及对往来中国大陆、台湾海域间的船只征税,4月15日于今西屿乡外垵村设置“渔翁岛税关监视署”;明治35年(1902年)10月1日,又于今望安乡将军澳屿设立“八罩岛税关监视署”,上级单位皆为马公支关。[11][12]
许玉河根据〈台湾日日新报〉资料,日本政府鉴于台湾税关监视署已达20处,为节省经费故,在大正12年(1923年)2月1日废止望安庄的“八罩岛税关监视署”。[12]不过,郑绍裘撰于《澎湖县县定古迹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调查研究与修护计划》中,另载废止时间为大正13年(1924年)7月1日。[8]:12
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大日本帝国与国民政府领导的中华民国展开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政府因此颁布澎湖港区与中国沿海岸口通商的禁令[9]:184,连带影响澎湖税关业务限缩,渔翁岛税关监视署在昭和17年(1942年)11月1日被奉令撤销。[8]:12
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8月二战结束,10月起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的海关机构,台湾地区海关业务以浊水溪为界,以北作“台北关”、以南称“台南关”,台南关办公室即沿用原高雄税关,其总部仍设于高雄港,马公出张所归属“台南关”辖区,因应政权转移,改称为“财政部台南关马公支关”,民国35年(1946年)2月25日完成接收作业,并正式办工,首任长官为何傑生(主任职)。民国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台湾和大陆之间贸易和包裹往来十分活络,马公支关编制人员既有验货员(兼主任)、稽查员、查缉员、雇员两名,总计五名,较日治时期为多。[8]:10-15
惟民国38年(1949年)后,国民政府于国共内战失利、退守台湾,两岸禁止交流,马公支关贸易量萎缩,商业长期呈现萧条。民国53年(1964年)相应缩减人员编制,仅派关员一名常驻马公,兼任支关主任,另聘两名工友处理结关庶务。民国81年(1992年)9月23日,行政组织变更,马公支关改隶“高雄关税局”,被划分为“稽查组”辖下“巡缉七股”,置股长一名常驻马公。民国86年(1997年)1月16日,“巡缉七股”被裁,驻马公办公室改隶为“督察课督察四股”。[8]:10-15
民国89年(2000年)1月28日,澎湖县政府公告“马公支关”为“县定古迹”,登录名称为“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3]
民国102年(2013年),财政部关税署进行组织改造,高雄关下设十个单位,包含四个分关,其中马公支关隶属“高雄机场分关”,正式编制名称为“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高雄机场分关离岛派出课离岛四股”[1][2],沿用迄今。
机关名称
日治时期
公元 | 机关全名 | 备注 | 来源 |
---|---|---|---|
明治31年(1898年) | 台湾总督府安平税关妈宫出张所 | 首任所长藤村好之11月15日上任。 | |
明治33年(1900年) | 4月15日增设“渔翁岛税关监视署”。[11] | ||
明治34年(1901年) | 台湾总督府安平税关妈宫支署 | 首长改称支署长,岛田重敏1902年5月1日上任代理支署长、1903年4月1日出任支署长。 | |
明治35年(1902年) | 10月1日增设“八罩岛税关监视署”。[12] | ||
明治43年(1910年) | 台湾总督府税关妈宫支署 | 5月1日改称。 | |
明治45年(1912年) | 台湾总督府税关妈宫税关支署 | 4月1日改称。 | |
大正七年(1918年) | 台湾总督府税关妈宫支署 | 5月1日改称。 | |
大正十年(1921年) | 台湾总督府税关马公支署 | 7月1日改称。 | |
大正13年(1924年) | 7月1日,奉令撤销“八罩岛税关监视署”。 | ||
昭和九年(1934年) | 台湾总督府高雄税关马公支署 | 6月台湾总督府颁布“税关支署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府令,8月1日改称。 | |
昭和11年(1936年) | 台湾总督府高雄税关马公税关监视署 | 7月1日改称。 | |
昭和17年(1942年) | 11月1日,奉令撤销“渔翁岛税关监视署”。 | ||
昭和19年(1944年) | 台湾总督府港务局安平支局马公出张所 | 1月1日改称。 |
中华民国时期
年份 | 机关全名 | 备注 | 来源 |
---|---|---|---|
民国34年(1945年) | (交接状态) | 10月份接收马公出张所,编制归属“台南关”。 | |
民国35年(1946年) | 财政部台南关马公支关 | 2月25日完成接收马公支关、正式办工,首任长官为何傑生(主任职)。 | |
民国38-52年 (1949-1963年) |
逢大陆地区沦陷、两岸贸易断绝,马公港贸易萧条,支关业务限缩。 | ||
民国54年(1965年) | 原“渔翁岛税关监视署”房舍及土地面积39.47坪出售, 西屿乡民洪启育以新台币5万5004元购入。 | ||
民国81年(1992年) |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税局
稽查组巡缉七股马公办公室 |
9月23日机关组织变更,马公支关改隶“高雄关税局”,主任改为股长职。 | |
民国86年(1997年) |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税局
稽查组督察课督察四股驻马公办公室 |
编制更易。[7] | |
民国102年(2013年) |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高雄机场分关离岛派出课离岛四股 |
1月份组织改造,高雄关下设10个单位,澎湖地区隶属高雄机场分关。[1] |
建筑
民国93年(2004年),根据曾文吉建筑师事务所发表的《澎湖县县定古迹高雄关税局马公支关调查研究与修护计划》一书所载,今马公支关建筑约分两时期不同阶段建成:[8]
- 第一阶段兴建于明治39年(1906年),整体采用承重墙系统结构,墙体材料为硓𥑮石,包含瞭望塔楼、业务办公室、仓库办公室、会客室及值日室等第一阶段建筑物皆为硓𥑮石构筑,外墙部分则以洗石子装修和灰泥、油漆粉刷[4],今则以鹅黄色漆料涂刷呈现。
- 第二阶段因文献缺乏纪录,无法得知确切增建年代,透过调查仅得知储藏室、烟毒犯室为第二期建筑,采用砖造承重墙构造,壁体厚度约3.6公分,叠砌方式为英式砌法,外墙亦以洗石子装修,内部隔间则为厚度约20公分的木板夹泥墙,表面施以白灰粉刷。[4]
因马公支关建筑结构为承重墙构造系统,故门、窗之外型和设计会受到墙面受力影响。其建物梁柱四周砌筑斜柱,柱头则以西洋风格的涡卷形修饰;门廊立面采用拱门式设计,办事处窗台可对外打开,方便民众洽公。在门窗开口部分,乃采用方形造型,砌法则采取弧拱式、平拱式两种砌法。而屋顶风格偏向日式,马公支关办公室、仓库之“寄栋造屋根”(类似歇山顶),而暸望塔楼则为“宝形造屋根”(类似尖顶)之设计,其余部分主体仍多为西洋风格。[4][8]
老树
日治时期,日本官方在澎湖推动植树、蔚为风气,亦体现于官方建物造景[13]:37-40,当时马公支关庭院内亦有植种树木,后于2019年被澎湖县政府农渔局列册为“珍贵老树”:[14]
编号 | 树种 | 树龄 | 树直径 | 树围 | 种植年份 |
---|---|---|---|---|---|
04 | 莿桐 | 115岁 | 1.5米 | 3.4米 | 明治37年(1904年) |
16 | 莿桐 | 112岁 | 0.6米 | 2.3米 | 明治40年(1907年) |
05 | 莿桐 | 115岁 | 1.2米 | 3.5米 | 明治37年(1904年) |
03 | 榕树 | 115岁 | 0.8米 | 2.5米 | 明治37年(1904年) |
图辑
-
石沪广场
-
马公支关与庭园
-
马公支关办公厅立面
-
可对外开放式之窗口
-
庭园造景
-
刺桐老树
-
马公支关机构全衔
-
历代机关名称看板
-
初代硓𥑮石建筑主体墙面
-
仓储室内部红砖
-
储藏室与烟毒犯室
-
烟毒犯室内部
相关著作
澎湖县文化局于2006年12月1日出版《澎湖耆老口述历史记录》(ISBN 9789860069129),作者高启进曾采访陈秋锦,留下关于其丈夫吴氏曾于马公税关任职的口述记录。[15]
相关条目
23°33′48″N 119°33′56″E / 23.56328°N 119.565473°E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組織職掌〉.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中文(台湾)).
- ^ 2.0 2.1 〈聯絡資訊〉.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
- ^ 3.0 3.1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4.4 陈英俊、高启进、林文镇、郭金龙.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中文(台湾)).
- ^ 许, 毓良. 〈馬關條約〉.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湾)).
- ^ 曾, 文吉. 〈歷史沿革〉.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
- ^ 7.0 7.1 庄, 凯证.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曾, 文吉(主持). 《澎湖縣縣定古蹟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 澎湖县: 曾文吉建筑师事务所. 2004. ISBN 9868054621 (中文(台湾)).
- ^ 9.0 9.1 张, 玉璜.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570215895 (中文(台湾)).
- ^ 黄, 验; 黄, 裕元. 《臺灣歷史地圖》 2016年第三刷. 台北市: 远流. 2015. ISBN 9789860475227 (中文(台湾)).
- ^ 11.0 11.1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中文(台湾)).
- ^ 12.0 12.1 12.2 许, 玉河. 〈八罩島稅關監視署〉.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 颜, 其硕. 《陋巷雜草》. 澎湖县: 颜其硕. 1969 (中文(台湾)).
- ^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108年度『澎湖縣受保護樹木』(珍貴老樹)清冊〉. 澎湖县农渔局. 201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中文(台湾)).
- ^ 〈文化叢書〉.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