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五毫硬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五毫硬币
国家/地区香港
价值0.5港元
直径22.5毫米(0.89英寸)
厚度1.72毫米(0.068英寸)
重量4.92克(0.158金衡制盎司)
边缘齿边
成分(1866-1868、1890—1905)
红铜镍合金(1951-1977)
黄铜镍合金(1977-1993)
黄铜镀钢(1993-今)
铸造年份1866-1868、1890—1905、1951-今
设计师任志刚
设计时间1992年
背面
图案洋紫荆
设计师任志刚
设计时间1992年

五毫硬币,又称五角硬币,是一种现行流通的香港货币,面额为$0.5港元

历史

香港政府于1866年首铸半圆硬币,含9成(1890年起改为含8成)。1905年,港府停止铸造半圆硬币。1951年起,港府再发行5毫硬币,但改为红铜合金铸造,一面铸有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六世的肖像(只有1951年的5毫是有乔治六世的肖像),另一面则铸有面值“香港伍毫”。1958年起,5毫硬币改铸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

1971年开始,5毫硬币由原本的安全边改为齿边。1977年起改为黄铜合金铸造。这款5毫硬币发行初期(约在1977年末),曾引起市民严重不满,因为新5角跟当时的1角硬币(1948-1980年间发行)差不多,引起舆论谴责:“发行硬币的高官根本不用硬币,所以不知民生需要”。

1993年配合香港主权移交而更改设计,配上洋紫荆花作背面图案,又改以黄铜铸造,而另一面的中间亦铸了阿拉伯数字“50”。1997年又有发行铸上图案的主权移交纪念币(1997年是牛年)。

香港五毫硬币(1961年)

曾发行的年份(近期)

  • “银五毫”时代(1979年10月1日停止流通):
    • 1951年:15,000,000(英王乔治六世头像)
    • (1952年至1957年间皆没有发行)
    • 1958年:4,000,000(只有“H”铸记)
    • (1959年并没有发行)
    • 1960年:4,000,000(皆没有铸记)
    • 1961年:6,000,000(皆没有铸记)
    • (1962年并没有发行)
    • 1963年:10,000,000(只有“H”铸记)
    • 1964年:5,000,000(皆没有铸记)
    • 1965年:8,000,000(只有“KN”铸记)
    • 1966年:5,000,000
    • 1967年:12,000,000
    • 1968年:12,000,000
    • (1969年并没有发行)
    • 1970年:4,000,000(只有“H”铸记)
    • 1971年:(只有“KN”铸记,并没有透露发行量)
    • 1972年:30,000,000
    • 1973年:36,000,000
    • 1974年:6,000,000
    • 1975年:8,000,000
  • 转用黄铜合金铸造后的第1个女王头时代:1977年至1980年
    • 1977年:60,010,000
    • 1978年:70,000,000
    • 1979年:60,640,000
    • 1980年:120,000,000
  • 转用黄铜合金铸造后的“大王冠”时代:
    • 1988年:25,000 (只包括在官方精铸套币内)
    • 1990年:27,000,000
  • 洋紫荆时代:
    • 1993年:50,000,000
    • 1994年:100,000,000
    • 1995年:30,000,000
    • (1996年并没有发行)
    • 1997年(有普通版及回归纪念版,回归特别版本是铸上牛图案的):142,000,000
    • 1998年:300,000,000
    • (1999年-2014年间皆没有发行)
    • 2015年:50,000,000
    • 2017年:40,000,000
    • 2019年:30,000,000

参考资料

  • Ma Tak Wo 2004,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Hong Kong Currency, Ma Tak Wo Numismatic Co., LTD Kowloon Hong Kong. ISBN 962-859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