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9
霹雳-9 PL-9 | |
---|---|
类型 | 空对空导弹 面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89年—现今 |
使用方 | 中国人民解放军 巴基斯坦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86年 |
生产商 | 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 (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西安东方机械厂加工 |
生产日期 | 1989年—1990年代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15千克 |
长度 | 2.99米 |
直径 | 16厘米 |
弹头 | 高爆破片战斗部 |
弹头量 | 11千克 |
引爆机制 | 红外线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 |
发动机 |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
有效负载 | 35g[1] C型:40g |
翼展 | 前翼:64.1厘米 尾翼:85.6厘米[1] |
作战范围 | 0.5—22公里 |
射高 | 21公里 |
速度 | 3.5马赫 |
制导系统 | 多波段红外线制导 |
霹雳-9近距空空导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立项,董秉印和金先仲两位设计师主导,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开,属于中国近距格斗导弹的经典象征[2],毁伤概率高于霹雳-7。21世纪后还能配备头盔瞄准能力。
霹雳-9空对空导弹的制导头视野大约为3度,且制导头视线离太阳15度以内时会被其干扰。[1]1995年后一种改款出现,由类比讯号改为数字信号控制,新型号称为PL-9C,最大射速提高至3.5马赫,最大G负荷值也由35G增至40 G。地面发射的防空版称为地空-9(DK-9)构造完全一样。[3][4]
参考资料
引文
书目
- Friedman, Norman. The Naval Institute Guide to World Naval Weapons Systems, 1997–1998. US Naval Inst Pr. 1997. ISBN 1-55750-268-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