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战役
雨花台战役 | |||||||
---|---|---|---|---|---|---|---|
太平天国之乱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太平天国 | 清朝湘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李秀成 | 曾国荃 | ||||||
兵力 | |||||||
约20万 | 不足2万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 | 不详 |
雨花台战役,同治元年(1862年)闰八月二十,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二十万围攻驻扎在南京城外雨花台的清朝湘军曾国荃部二万人的阵地,至十月初五太平军攻击失败解围,为湘军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
前哨战
五月初四,曾国荃率不满一万三千名的湘军,在王明山、彭玉麟等率领的水师协助下,率军进逼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市),由于水陆兵力合计不足二万人,未能立即围攻天京。曾国荃遂在城南的四、五里远的雨花台驻扎,构筑濠沟及工事,转攻为守。五月初九,曾国葆率领四千人抵达增援。五月十二,湘军修筑营垒壕沟时,大批太平军出城攻击,但被击退,湘军成功在雨花台建立营垒。
攻防战
自五月至八月,太平军在金陵城中与陆续前来的援军屡攻雨花台不下,天王洪秀全相当忧心,多次要求正在率大军攻略苏州、杭州一带的忠王李秀成回援天京。李秀成不得已在苏杭各地集结兵力,终于闰八月下旬率约二十万大军,号称六十万,直扑雨花台的曾国荃营垒。闰八月二十日,由忠王率领的援军,抵达湘军雨花台大营的后濠之外,在方山和板桥镇之间的六七十里建立营垒,特别置重兵于东西两路。同日下午,太平军援军从东西两面攻击湘军阵地,城内太平军攻击湘军恒字营等营垒,但都被湘军击退。
闰八月廿一,城内的太平军与援军同时夹攻湘军营垒,战斗至晚上。曾国荃命令各营坚壁固守,待太平军接近湘军防御工事时,方以排列的大炮猛烈轰击,太平军虽有伤亡,但仍前仆后继的进攻。此后的攻防战,双方均广泛使用各种冷热兵器。闰八月廿九的鏖战中,曾国荃亦曾在前线为炮弹碎片所伤。
九月初六以后,东路的太平军仍然不断向湘军营垒进攻,湘军防守壁垒之余,有时出其不意加以突击。但激战以来,湘军兵力也有相当损失,此时都兴阿派遣杨心纯率领清军五营、王可陞派出清军三营,分别从从扬州和芜湖到达雨花台增援,雨花台防线上兵力比前更略有增加,增强了士气。同时,曾国荃对防线略作缩小,以集中力量对抗太平军的进攻。
太平军曾尝试利用地道迫近湘军的土墙工事,实行爆破以攻入湘军的营垒。九月十二日,太平军曾以爆破打开湘军数个营垒的营墙。但湘军已作准备,也力战以填补缺口,使太平军的进攻归于失败。此次作战,据官方统计,太平军死亡人数约在八千至万人之间,而湘军伤亡人数不过数百。雨花台的地道攻防战,湘军以寡敌众,成功防御了太平军的进犯。从此之后,东路的战况趋于缓和。
之后,湘军分别在十六、十七、二十一、二日,夜袭太平军,歼灭数百名太平军,毁其营垒数座。
十月初二,王可陞又将留防芜湖的两营官兵全数调到雨花台。同时,曾国荃决定与太平军决战。
十月初三、四日曾国荃派兵攻拔太平军的十余座关卡。十月初四晚上,曾贞干探知西路的太平军有撤退之意,于是在翌日清早,湘军发动对太平军营垒的攻击,西路太平军溃逃,湘军乘胜追击。及后金陵城中的太平军出城以图切断湘军之归路,亦被湘军击败。至此,太平军对雨花台湘军的围攻以失败作结;惟曾国荃弟曾贞干也因此战马不停蹄、劳累过度病逝,曾国藩兄弟因此哀伤不已。
参考资料
- 同治元年的雨花台攻防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DF) - 文献足征--第二届清代档案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