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敦谨
郑敦谨 | |
---|---|
大清刑部尚书 | |
籍贯 | 湖南省长沙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小山 |
谥号 | 恪慎 |
出生 | 嘉庆八年(1803年) 湖南省长沙县 |
逝世 | 光绪十一年(1885年) 湖南省长沙县 |
出身 | |
|
郑敦谨(1803年—1885年),字小山,湖南长沙人,晚清官员,进士出身。
生平
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郎中。历任山东登州府知府、河南南汝光道。咸丰元年(1851年),署河南布政使。二年,授广东布政使。五年,召还京,授太常寺少卿。八年,授山东学政,迁大理寺卿。同治元年(1862年),署户部侍郎,出为山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四年,授湖北巡抚;该年十一月离任,召授户部侍郎。五年,调刑部。六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山西巡抚。八年,调兵部尚书,返回京师。九年,调任刑部尚书。
同治六年,奉旨赴山西查办疏防捻军事件,将山西巡抚赵长龄、布政使陈湜免职,“铁面无私”。八年,授兵部尚书。九年,调刑部尚书。十年,驰赴江宁,查办刺马案,时正值隆冬季节,途中多人冻伤,由于大雪阻隔,车马不能行,郑即与二官员刑部郎中颜士璋、伊勒通阿徒步踏雪而行,除夕之日抵江宁。初二日开审,张汶祥口供不变,郑敦谨一筹莫展,十四天后仅称:“将来只好仍照魁(魁玉)、张(张之万)二公原奏之法奏结。”翌年,以病乞休。光绪十一年,卒,谥恪慎。[1]
注释
- ^ 《清史稿·卷421》:“郑敦谨,字小山,湖南长沙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山东登州知府,擢河南南汝光道。咸丰元年,泌阳土匪乔建德踞角子山,敦谨与南阳镇总兵图塔布督兵捕获之,被议叙,署布政使。二年,授广东布政使,仍留署任。
粤匪入湖北,命赴信阳,会南阳镇总兵柏山扼要设防。三年,命河南巡抚陆应谷统兵驻南阳,会城及信阳有事,许敦谨专折驰奏。钦差大臣琦善督师援安徽,檄敦谨总理信阳粮台。及师屯江北,粮台移设徐州,仍令敦谨往任其事。寻调授河南布政使,留筦粮台如故。四年,光州、陈州捻匪起,巡抚英桂出驻汝阳,诏敦谨赴本任。省城戒严,敦谨督率官绅倡捐经费,兴团练。皖捻犯永城、夏邑,增调兵勇防黄河各渡口,断寇北窜。寻命暂署巡抚。
五年,坐欠解甘肃两年协饷,降调。召还京,以四品京堂候补,授太常寺少卿。八年,督山东学政,累迁大理寺卿。同治元年,署户部侍郎,复出为山西布政使,调署陕西布政使,调授直隶布政使,擢河东河道总督。四年,授湖北巡抚,寻召授户部侍郎。五年,调刑部。
六年,擢左都御史。捻匪渡河入山西境,巡抚赵长龄、按察使陈湜疏防被劾,诏敦谨往按,长龄、湜并坐罢,即命敦谨署山西巡抚。七年,出省治防,移军驻泽州栏车镇,为各路策应。授工部尚书,仍留署巡抚。回匪入河套,近边震动。敦谨移驻宁武督防,别遣兵守榆林、保德下游各隘。增募炮勇,补葺河曲边墙。回匪窥包头镇,沿河堵御,会绥远城将军定安遣队迎剿,总兵张曜自河曲截击,破走之。八年,调兵部尚书,回京。
九年,调刑部。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获凶犯张汶祥,江宁将军魁玉、漕运总督张之万会谳,言汶祥为洪秀全余党,其戕新贻,别无主谋者。命敦谨往会鞫,仍以初谳上,论极刑。十年春,敦谨还京,至清江浦,上疏以病乞罢。光绪十一年,卒,谥恪慎。”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官衔 | ||
---|---|---|
前任: 谭廷襄 |
河道总督 1864年-1865年 |
继任: 张之万 |
前任: 吴昌寿 |
湖北巡抚 1865年 |
继任: 李鹤年 |
前任: 谭廷襄 |
都察院汉左都御史 1867年-1868年 |
继任: 毛昶熙 |
前任: 赵长龄 |
山西巡抚 1868年-1869年 |
继任: 李宗羲 |
前任: 单懋谦 |
工部尚书(汉) 1868年-1869年 |
继任: 毛昶熙 |
前任: 董恂 |
兵部汉尚书 同治八年六月辛酉-同治九年四月甲辰 (1869年7月29日-1870年5月8日) |
继任: 沈桂芬 |
前任: 谭廷襄 |
刑部尚书(汉) 1870年-1871年 |
继任: 庞锺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