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龙舟节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省东南地区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起至农历五月尾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1]。苗语称这活动为“瓮”,意为划龙船,或叫“娄瓮”,意为吃龙肉[2]。贵州的苗族划龙舟活动独特的龙舟形状和比赛规则,与其他地区的龙舟相比之下显得与众不同,被誉为苗族体育运动的一朵奇葩[3]。
苗族人传统上重视端午节,据宋朝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载,湘江、沅江流域之间的苗族人,无论是否与汉人交往密切都很重视端午节,去看龙舟往往花上三天时间[4][5]。而清朝乾隆年间徐家干所著的《苗疆闻见录》亦记述当地苗人喜欢赛龙舟,以五月二十为端午节,在清水江宽深之处赛龙舟。龙舟以完整的树干木材制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间能容二、三十人,以短桡来划动,行走时速度飞快[6]。
苗人以划龙舟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7],并有驱旱求雨、祓邪厌胜、祈子求嗣等意义[8],其中清水江苗族《龙舟飞歌》 中有:“要划龙船,人类才兴”、“你们给龙一头猪,龙给大家添子孙”等歌词,其《祭龙舟词》又有:“赐给大家添子孙,多象蜜峰万万千”,可见赛龙舟祈子求嗣的动机[8]。热闹的祭龙仪式亦与古老年代祈求降雨的传说有关。他们把参加龙舟竞赛视为一件光荣的事,亲友也会准备礼物在江边送行[9]。
起源传说
苗族人划龙舟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也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
纪念屠龙勇士与祈福说
相传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有一天他带着独子九保下河打鱼,突然风雨大作,一条龙跃出把九保拖进龙洞,于是保潜水进龙洞救子,却发现恶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当作枕头,就决心为子报仇,于是放火烧死龙,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之后是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直至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到江边濯衣,孩子把母亲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边嬉戏边念著:“咚咚多!咚咚多!”,天上顿时云消雾散,太阳再出来,被烧死的恶龙也被发现漂浮在水面。各寨的人知道后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最早发现并分得龙头是胜秉寨(另一说是龙头先分杀龙的保),施洞分到了龙尾,杨家寨只分得龙肠子[10]。另一说法是杀龙和分龙肉后才风云变色,连日不开,直至小孩用捶衣棒拍打江水和模仿鼓声,天就亮了[11]。
后来死去的龙托梦给苗人,叫他们行好,用杉树仿照它的身躯造成舟,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模仿龙的动作划上几天,它就能兴云作雨,保他们五谷丰登。起初他们做几只龙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纷纷仿效。众人本来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举行龙舟赛,但为免妨碍生产,各寨又互相协商划龙舟的日子,最后决定胜平、平挑两寨于五月初五划船、平寨于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的二十六日,这个次序就传世至今[10]。
望被雷公所杀龙王复活降雨说
又有一说,龙并非被苗民所杀,而是被雷公劈死。相传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与上述传说都是以赛龙舟来求雨[11]。
龙舟
贵州苗族所划的龙舟形状与其他地区的大异其趣,每艘龙舟以一条完整杉木或大梧桐挖空成槽形[11][2][3],一大二小的龙舟并排成一组,船体很长[2]。大者为母船,苗语称“合迷”,长21至24米,宽约0.7米[3],船中心前后共六舱[11],前部接有雕刻精致的五彩龙头[2],其中台江施洞的龙舟龙头上都有代表男根、象征祈子重男的鸟形和可能表示实现祈子求嗣、鱼水之欢的鱼形饰物[8]。宛似牛角的龙角上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11]。母船翘首水面,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着。船尾也翘出水面,插著芳草制成的“凤尾”[11]置于正中[3]。两侧较小者为子船,苗语称“嘎呆”,长15米左右,宽约0.5米,专供桡手乘坐[3]。有人以这种龙舟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子母龙舟”,也有人以制作方式称之为“独木龙舟”[3][2]。每个寨至少有一组龙舟,一些两百户以上的大寨可有两至三组龙舟[3]。
这种“子母船”本是苗家水上劳作和走亲串友的水上交通工具,后来却变成的龙首形装饰的“子母龙舟”,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子母船”的竞渡活动受中原龙文化影响,到后来除了用龙首装饰以外,还用自己的方式祭龙神祈年[7]。龙舟在平时会存放在专用的“龙船棚”内。有的“龙船棚”写满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楹联。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等[11]。
划龙舟的过程
划前准备
龙舟从制作到开航试水,以至划前的准备,都有着严肃庄重的礼仪。在划龙舟前五、六天,苗民就要把龙船洗刷一新。至划龙舟前一至两天就会把母船和子船系为一体,并安上五彩龙头[11][2]。在龙舟下水前,村民要先举行隆重的祭祀龙舟仪式,方抬下龙船,放入江中练习和比赛[11]。赛龙舟那天的清晨[7]举行的开划仪式,是把龙舟拖到河边沙滩上[12] ,在河边、缓口等有龙神之位的井边和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绑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雨伞、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11]。桌上供米一升[11][12],去毛白公鸡一只[11],插三炷香,斟上三杯酒[12],以扫邪敬神[11],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立于沙滩,对着龙舟念祖源和龙的起源,并祭献贡品[7]。这时穿长袍的巫师会站在桌旁,左手抓着白公鸡,右手不时抓米向龙舟抛撒,口念巫词祭龙神。念毕巫词就用右手握刀,一刀砍下鸡头,并把鸡抛向龙舟,祭龙仪式就完毕,划龙舟活动就开始了[12]。由于苗族把龙舟赛的顺利进行视为来年丰收的开端,因此祭祀过程中有不少忌讳,如忌妇女上舟等[7]。
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舟赠送鸡、鸭、鹅、猪等禽畜作为礼品[11],这些礼品包括水手在节日期间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11],并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他们所送的礼品种类和数量[11]。礼品会被放在船上或挂在船头,于是母船六舱的中四舱就会装载着礼品和竞渡水手食品[11]。
行舟
每组龙舟共有桡手三四十名,舟上有鼓头、锣手、艄公、撑篙各一人,或站或坐于母船上[3];鼓头或称“龙船头”,由头面人物担任[11],一般从寨中大姓产生,负责猛烈击鼓,催促桡手奋勇向前冲刺[3],全船桡手都要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划船[11]。锣手由一男扮女装、衣着华丽、头戴苗家女银饰的十至十二岁男孩担任[12][3][11],应着鼓点节奏打锣。由懂水性的老人当负责掌舵的艄公[11][12],艄公以长桡片充舵桨,控制船向,并发出号令调节桡手用桡节律[3],指挥的重任也落在他身上[3]。艄公和锣手一老一少[7],象征古代被恶龙拖下河死和潜水烧死恶龙的英雄父子[12]。而撑篙则由力气好、识水性、年青力壮者站在船头担当[3][11]。
桡手分别站在两条子船上[3],每条子船各十多至二十人。家中有妇女生小孩者不得当桡手[11]。桡手们头戴插有凤尾银片的马尾斗笠,以示祈雨[7];身穿紫黑油亮的苗族盛装[2]——紫青色土布对襟短衫[3],弓步兀立,并肩排列[2]。桡手们都是站立用桡[3][2]。
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都有专人负责在船上放土炮[11]象征开赛的铳炮一声轰响,十几只龙舟如箭一般在江上破浪前进,千张桡桨齐飞,势如排山倒海[2];锣鼓只起助威、喧染气氛[3];两岸的人喊声雷动,群情鼎沸[2]。按照传统巫术规矩,龙船在途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必须一鼓作气划到终点;龙船调头后,艄公会分给桡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然后一起投入江中[11]。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11]。
竞渡后
赛事结束时,龙舟满载礼品缓缓而去,亲友们挥手互别。桡手们则高歌,期待来年再相会[3]。各村寨会挑一只全村最肥大的猪,宰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援[11],全寨大排酒席[12],一起聚餐[11]。聚餐除了酬谢桡手和村民支持之外,还有互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义[12]。
周边其他节庆活动
除了龙舟竞渡外,龙舟节还有其他民俗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如赛马、斗牛、斗雀、吹笙、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此时也是青年男女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11]。据明朝弘治年间所修的《贵州图经新志·镇远府·风俗》载,当地苗族富家女在龙舟节期间会盛装锦衣,戴着大耳环、项圈等饰物,与长得好看的男子答话、酬唱、交谈,交谈深入就订婚,甚至即时私奔[13],是上古祭社活动中的文化残余和历史流变[8]。
参见
参考文献
- ^ 貴州清水江畔苗族同胞賽龍舟.[失效链接]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龍船節--千槳齊飛勢如排山倒海.[失效链接]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苗族體育運動的奇葩:獨木龍舟賽. [200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宋·朱辅《溪蛮丛笑》:“蛮乡最重重午,不论生熟(苗)界,出观竞渡,三日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
- ^ 陆家骥. 《端午》.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06-01. ISBN 9789570512892.
- ^ 清·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方桢、杨津津《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5卷第1期,2002年1月
- ^ 8.0 8.1 8.2 8.3 姚正曙、何根海《龙舟竞渡的起源探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O年第6期,第26卷
- ^ 大山的子民(六).[失效链接]
- ^ 10.0 10.1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200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黔東南苗族龍船節. [200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5).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龍舟節. [201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5).
- ^ 《贵州图经新志·镇远府·风俗》:“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是日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到深处,即由订婚,甚至有当时背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