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十族
诛十族是有关方孝孺之死的传说中的刑罚。民间多有流传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诛十族的传说,一般认为方孝孺的朋友、门生被朱棣计作方孝孺的第十族,而被株连者共有847人或873人。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首见于祝允明的《野记》,本是与《野记》中蟒蛇复仇结合的故事,以为证明因果报应服务,后来因东林党张扬士气与进行政治宣传的需要而开始被当成史实流传于民间,并与方孝孺之死的历史相结合,以彰显士大夫的无畏与忠义精神。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自康熙年间开始被怀疑其真实性,而张廷玉主编的正史《明史》也没有采用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
范围
诛十族的连坐范围为诛九族的连坐范围外加被诛十族者的朋友、门生[1]。民间多有流传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诛十族的传说[2],其中被株连者一般被认为包括妻子郑氏、两个儿子、母族林彦清等、妻族郑原吉等、朋友、门生廖镛、廖铭、林嘉猷等,共847人或873人[1]。此外,也有方孝孺的两个女儿因为方孝孺被诛十族而跳淮河自尽的记载[3]。
历史
始有记载
方孝孺被族诛的记载首见于李贤的《天顺日录》,其载称释道衍举荐方孝孺代草朱棣的即位诏书,方孝孺为朱允炆戴孝,不肯代草朱棣的即位诏书,投笔于地,且有誓死之语,使朱棣大怒,并决定将方孝孺处以凌迟与族诛之刑[4],这些记载形成了方孝孺之死的记载的基本要素[5]。具体称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则首见于祝允明的《野记》,其记载与《天顺日录》的记载基本一致,但增录了方孝孺激怒朱棣,使朱棣将朋友计作一族,并决定诛方孝孺的十族之事[6]。然而,《野记》是汇集各种传闻的著作,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主要有“劝惩”的目的[7],并与方孝孺的父亲“族诛”蟒蛇全家的故事相对照[8],而方孝孺的父亲“族诛”蟒蛇全家的故事也见于1736年(乾隆元年)的《浙江通志》[9]。姜清的《姜氏秘史》的记载增加了释道衍将方孝孺称为“读书种子”的评价与朱棣、方孝孺二人之间的“辩论”引出“灭十族等语”[10],但并无详细记载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具体实施情况[11]。
陈建的《皇明资治通纪》采用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惟其称朱棣直接宣布要诛方孝孺的十族,而不存在方孝孺主动提及“诛九族”的记载,此外也增录了方孝孺的亲族在方孝孺面前被诛杀、朋友门生都被当作方孝孺的第十族诛杀等情节[12]。《奉天刑赏录》并没有记载方孝孺之死的事迹,仅记录了方孝孺的宗族中被株连的人数。郑晓的《吾学编·文学博士方公孝孺传》综合了诸多方孝孺之死的传世资讯,朱棣和方孝孺的“辩论”内容增加了,方孝孺的忠臣形象也比此前记载更饱满、生动,也收录了绝命词,但是被株连的人数比《姜氏秘史》、《奉天刑赏录》等所记载的人数增加了26人,“诛十族”的内容也不存在[13]。焦竑的《国朝献征录》转录了《吾学编·文学博士方公孝孺传》的全文[14]。然而,朱睦㮮的《革除逸史》并没有采用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13][15]。
始充史实
方孝孺被“诛十族”在万历年间开始被当成史实,并在公文中经常被提及,如陈禹谟的《谥典未颁幽魂未妥疏》即直接称朱棣欲诛方孝孺十族,遂以方孝孺的门人为第十族株连[3],又如《明熹宗实录》1622年6月12日(天启二年五月初四日)条直接载称方孝孺被诛十族[16][17]。朱国桢的《皇明逊国臣传·文学博士方先生》的前半部分与《吾学编·文学博士方公孝孺传》的记载基本一致,但增加了抓住方孝孺的人物,后半部分则采用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并增加了方孝孺被刀伤嘴等资讯[3]。1632年(崇祯五年)的《宁海县志》的记载与《皇明逊国臣传·文学博士方先生》的记载基本一致,并修正了后者的时序错误,此外也增加了方孝孺被伤嘴后“犯御座”之事[18]。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在明清交替之际起与方孝孺之死的历史相结合。谈迁的《国榷》与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均在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视为史实的前提下反对谴责持节守义而导致被诛十族的方孝孺[16][19]。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与1632年(崇祯五年)的《宁海县志》的记载基本一致[20]。万斯同本《明史》同样有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21]。夏燮的《明通鉴》也存在“诛十族”的对话与方孝孺的朋友、弟子被当作第十族一同株连的记载[22]。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直至现代仍然作为方孝孺之死的一部分存在[23][24]。
真实性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自康熙年间开始被怀疑其真实性[25]。朱彝尊的《史馆上总裁第四书》基于对中华法系的历史的单方面论证与逻辑推理得出方孝孺被“诛十族”为“传说”的结论[26]。王鸿绪的《明史稿》的记载虽然与万斯同本《明史》的记载基本一致,但删除了廖氏兄弟劝降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情节[25]。张廷玉主编的正史《明史》采用了王鸿绪的《明史稿》的记载[27],并同样地并没有采用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25]。然而,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情节在民间与私修史书中仍与方孝孺之死紧密结合且广泛流传[25]。
李谷悦在其论文《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与“诛十族”说考》中称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在方孝孺死后近百年方形成,而且本是与祝允明的《野记》中蟒蛇复仇结合的故事,以为证明因果报应服务,因此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仅为传说,而非史实[7]。李谷悦继而称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传说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此传说能突显方孝孺的惨忠与朱棣的残忍,从而彰显士大夫的无畏与忠义精神,也满足了东林党人张扬士气与进行政治宣传的需要,此外此传说的因果报应宣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易于流传且易为民间所接受、信服[9]。
参考资料
- ^ 1.0 1.1 李 2014,第39-44页.
- ^ 李 2014,第44-47页.
- ^ 3.0 3.1 3.2 李 2014,第41页.
- ^ 李贤. 天順日錄. 维基文库.
- ^ 李 2014,第38页.
- ^ 祝允明. 野記. 维基文库, 2.
- ^ 7.0 7.1 李 2014,第46-47页.
- ^ 祝允明. 野記. 维基文库, 4.
- ^ 9.0 9.1 李 2014,第47页.
- ^ 姜清. 姜氏秘史. 维基文库, 1.
- ^ 李 2014,第39-40页.
- ^ 陈建. 皇明資治通紀 3.
- ^ 13.0 13.1 李 2014,第40页.
- ^ 郑晓. 文學博士方公孝孺傳. 维基文库. 吾学编, 52.
- ^ 朱睦㮮. 革除逸史. 维基文库, 2.
- ^ 16.0 16.1 李 2014,第43页.
- ^ 程泰. 明熹宗實錄 22.
- ^ 李 2014,第42页.
- ^ 黄宗羲. 文正方正學先生孝孺. 维基文库. 明儒学案, 43.
- ^ 谷应泰. 壬午殉難. 维基文库. 明史纪事本末, 18.
- ^ 李 2014,第43-44页.
- ^ 夏燮. 恭閔惠皇帝建文四年. 维基文库. 明通鉴.
- ^ 马重奇; 周丽英.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导师出版社. 2002. ISBN 978-962-397-717-3.
- ^ 罗翔. 罗翔:诛九族还不够,还要诛十族?聊聊中国古代刑罚的株连制度. 案件来了. YouTube. 2024-05-25 [2024-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4).
- ^ 25.0 25.1 25.2 25.3 李 2014,第44页.
- ^ 李 2014,第37页.
- ^ 张廷玉. 列傳第二十九. 维基文库. 明史, 141.
参考文献
- 李谷悦. 方孝孺殉难事迹的叙事演化与“诛十族”说考. 史学月刊. 2014, (5): 37–47. ISSN 058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