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
范育(?—?),字巽之[1],邠州三水(陕西省旬邑)人。曾为北宋秦凤路及熙河路安抚使,累官至光禄卿、枢密都承旨。父同为北宋政治人物范祥,官至转运副使、度支员外郎。
生平
范育以进士之名出任泾阳县县令,但以养亲为由告假回乡。师从张载,推荐为崇文院校书郎及监察御史里行。因西夏攻入环庆路被宋神宗赵顼诏往巡视边疆,及后进言认为荔原堡之役,夏人虽然追奔但亦不过境,北宋不应轻举妄动。[2]
之后又出使河东论及韩绛修筑啰兀城。范育因不服丧而被罢去御史职位,转任检正中书户房但坚决推辞而出任韩城县知县。[3]
曾被诏往鄜延路议画地界,范育认为“保疆不如持约,持约不如敦信”。到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交趾与北宋发生宋越熙宁战争,赵禼被任命为安南行营经略使、招讨使,以中官李宪为副将,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与李宪不和,建议罢免李宪。赵顼问可有替代者,赵禼推荐老将郭逵,于是以郭逵为宣抚使,赵禼副之,及以兵十万伐交阯。但在战场上,郭逵与赵禼意见多有不同,行及长沙更有士兵病死,范育上疏此事但赵顼不听。之后出任河中府知州加集贤院直学士,又出使凤翔县,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镇守秦州。[4]
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曾建议遣使往诸道及立边境封沟,所以派遣吕大忠及范育前往观察。[5]
宋哲宗赵煦元祐初,被召为太常寺少卿,后改光禄卿、枢密都承旨。之后出使熙州作知州。此时有议论认为要放弃质孤堡及胜如堡,而范育力争认为熙河路以兰州为要塞,此两堡乃兰州之障蔽,如果放弃两堡兰州就会有危险。另外又请修筑城池在李诺平及汝遮川,但一直不获答复。再转任给事中及户部侍郎。[6]
出任熙河路安抚使其间范育进言认为唃厮啰国第三代赞普阿里骨残酷暴虐而且有病,而湟州邈川吐蕃大首领温溪心八族打算内附,所以可以计划将其归纳,但翰林学士、中书侍郎范百禄则认为既然阿里骨没有过犯,而温溪心虚实未知,无挑衅而动,非上策。最后赵煦听从范百禄之见解。[7]
范育死后南宋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因赵构采纳范育对不放弃质孤堡及胜如堡及对修筑城池在李诺平及汝遮川之建议而追赠为宝文阁学士。[8]
参考文献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育字巽之。”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范祥传》:“育字巽之,举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有荐之者,召见,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喻之曰:“《书》称‘圣谗说殄行’,此朕任御史之意也。”育请用《大学》诚意、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因荐载等数人。西夏入环庆,诏育行边,还言:“宝元、康定间,王师与夏人三大战而三北,今再举亦然。岂中国之大,不足以支夏人数郡乎?由不察彼己,妄举而骤用之尔。昨荔原之役,夏人声言:‘我自修垒,不与汉争。’三犯之,然后掩杀,虽追奔亦不至境。由是观之,其情大可见矣。””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范祥传》:“又使河东,论韩绛筑啰兀二砦:“始调外郡稍远边城前后三十万夫,辽州最为穷僻,然犹上户配夫四百三十四,僦直计三千缗,下者十六人,其直十万。辇运所经二十二驿,宣抚司不先告期,转运使临时督办,致民皆破产,上下莫敢言。独辽守李宏能约民力所胜,而馈不失期,顾以诉其实,翻令鞫罪。愿贷被劾官吏,其刍粮在道者随所至受之,使已困之民咸蒙德泽。”神宗皆从之。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检正中书户房,固辞,乃知韩城县。”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范祥传》:“诏往鄜延议画地界,育言:“保疆不如持约,持约不如敦信。前日疆埸尝严矣,一旦约败兵,斗者跌于前,耕者侵于后,是封沟不足恃也。使人左去而兵革右兴,金缯朝委而烽烟夕举,是持约不足恃也。今我见利而加兵,当讲好之后,复自立界,不亦愧乎!”安南行营郭逵、赵卨以兵十万伐交阯,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加直集贤院,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 ^ 《宋史‧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吕大防传‧兄大忠》:“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范祥传》:“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改光禄卿、枢密都承旨。刘安世暴其闺门不肃,出知熙州。时又议弃质孤、胜如两堡,育争之曰:“熙河以兰州为要塞,此两堡者兰州之蔽也。弃之则兰州危,兰州危则熙河有腰膂之忧矣。”又请城李诺平、汝遮川,曰:“此赵充国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报。入为给事中、户部侍郎,卒。”
-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范镇传》:“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 ^ 《宋史‧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范祥传》:“高宗绍兴中,采其抗论弃地及进筑之策,赠宝文阁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