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辞
范正辞(936年—1010年),字直道,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历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及宋真宗赵恒三朝,赵炅年间任侍御史知杂事,终年七十五岁。其父范劳谦为获嘉县县令,有两子范识及范讽皆为进士,而其中范讽更曾为龙图阁直学士,另有一孙范宽之官至尚书省刑部郎中及濠州知州。[1][2]
生平
范正辞从事研究《春秋公羊》及《穀梁》而登第,之后被调任安阳主簿。宋太祖赵匡胤年间代选官,及后任国子监监丞及戎州知州,改著作佐郎。调回朝廷任职之后,负责治理淄州拖欠赋税钱粮,后得到淄州转运使称赞,转职左赞善大夫,就任淄州知州。在任淄州知州其间适逢宋太宗赵炅出征北汉,各州粮草不及预期,淄州郡内有一负责监督人民缴纳赋税长山县官员张秀,因收受贿钱二千,即被范正辞杖杀,以令郡中官员畏服。[3]
太平兴国年间改为出任殿中丞,棣州、深州通判,后迁国子博士。[4]
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九月,范正辞被任命为江南转运副使。[5]
御史中丞刘保勋上奏饶州有限多诉讼久未审判,范正辞被推选任饶州知州。一到达饶州立即将长期关押不予判决的囚犯审判发落,更将拖延不判之官员六十三人停职。[6][7][8]
任饶州知州其间有诏令要求饶州兵调往京师,有一名叫王兴之士兵,因怀乡而不想调遣,更用刀将自己的脚弄伤。范正辞得悉此事后将王兴斩杀。之后王兴之妻上诉,范正辞获赵炅召见,要求上廷解释事件,而范正辞认为东南诸郡因物资丰裕人心易动,王兴竟敢煽动军心,若不严惩担心后患无穷。赵炅盛赞其做事果断,除担任江南转运副使之外,更特升迁为膳部员外郎及赐钱五十万。[9][10][11]
另外饶州有民名叫甘绍,家财万贯但被群盗所掠,州缉捕十四人,皆被定死罪。范正辞巡经那处,引招那十四名罪犯问话,囚犯皆哭诉被冤枉,范正辞认为此案不实,命令将囚犯押解往其他地方再作审讯。不久有民告发群盗所在地,范正辞秘密派遣监军王愿掩捕,但王愿未至群盗已经察觉而逃去,范正辞立即单骑出城二十里追及一贼,贼拉弓持肖来逼,范正辞即大呼以鞭击中贼双目,将其捕获,贼本想自杀但不遂,其余贼人则弃赃渡江逃去,追捕不获。范正辞发现贼尚有余息即载归,并命医治其创伤,至贼伤痊愈,按其罪状伏法,而之前被冤枉的十四人皆获得释放。[12][13][14][15]
端拱二年(即公元989年)时为徐河之战,与洛苑副使綦仁泽及西京作坊副使尹宗谔一同掌管折中仓。因时有不法商人利用折中法之漏洞,后来折中法被取缔,但被取缔之后国家经费损失百万计,所以及后折中法又再恢复。[16][17][18]
之后范正辞被迁为仓部员外郎,幕府同知以考核州县官优劣。及后又改为刑部判官,又历户部及盐铁判官,再迁为考功司员外郎及定、扬及杭三州通判。[19]
淳化年间既出任戎州及淄州知州,又出任棣州及深州通判。[20]
淳化二年(即公元991年),赵炅考虑到当时分别有京官及外官之差异,总不能区分他们好坏,所以任命王沔、谢泌及王仲华为京官及外官官考课,而张弘、高象先及范正辞则为幕职及州县官官考课,当时号称磨勘院。另外又命魏廷式、赵镕及李著一同比较三班院侍从官以上官员之功过。[21]
到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范正辞被迁为膳部郎中,召为三司勾院判官,不久复为盐铁判官。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出任河东转运使。[22]
咸平三年,当时农民出身之益州士兵王均作乱起义,时为忠武军节度使行军司马之李昌龄被命作梓州知州、董俨作寿州知州,而王德裔及杨缄皆任转运使。但兼任侍御史知杂事之范正辞上言,李昌龄等人贪污著名,更利用大型远洋船庇护犯人,因而令李昌龄被贬为河阳县知县。同时又上言举荐吴奋等五人,认为他们足以在大郡出任知县及县令等职,而赵恒亦从之。[23][24][25]
咸平五年三月,西夏王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灵州,灵州知州裴济被杀。此事范正辞被牵连,因而被贬为滁州团练副使。[26][27]
及后被赦,复为仓部考功员外郎、郓州通判及淮阳军知府,之后又复膳部郎中。因年老求为兖州监商税。大中祥符三年(即公元1010年)四月卒,年七十五。[28]
参考文献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范正辞,字直道,齐州人。父劳谦,获嘉令。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卒,年七十五。子识、讽,并进士及第”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子宽之,终尚书刑部郎中、知濠州”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范正辞,字直道,齐州人。父劳谦,获嘉令。正辞治《春秋公羊》、《穀梁》,登第,调补安阳主簿。开宝中,判入等,迁国子监丞、知戎州,改著作佐郎。代还,治逋欠于淄州,转运使称其能,转左赞善大夫,就知淄州。太宗征河东,诸州部粮多不及期,正辞所部长山县吏张秀督民输,受钱二千,即杖杀之,郡中畏服。”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太平兴国中,改殿中丞,通判棣、深二州,迁国子博士。”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雍熙四年九月,庚辰,以国子博士范正辞为江南转运副使。”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御史中丞刘保勋奏充台直,会有言饶州多滞讼,选正辞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先是,有言饶州多滞讼,选正辞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
- ^ 《容斋四笔‧范正辞治饶州》:“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选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遣之。青史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廷辨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膳部员外郎,充江南转运副使,赐钱五十万。”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诉,召正辞廷辨其事。正辞曰:“东南诸州,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苟失控御,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果断,故擢用之。又迁膳部员外郎,赐钱五十万。”
- ^ 《容斋四笔‧范正辞治饶州》:“会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茍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饶州民甘绍者,积财钜万,为群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当死。正辞按部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群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掩捕之。愿未至,盗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肖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执之。贼自刃不殊,余贼渡江散走,追之不获,旁得所弃赃。贼尚有余息,正辞即载归,令医傅药,创既愈,按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饶州民甘绍者,积财钜万,为髃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行部,引问之,囚皆泣下。正辞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询鞫。既而民有告髃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未至,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三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书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贼自刃不死。余贼渡江散走,追之不获。其被伤者有余息,傍得所弃赃,正辞即载归,令医傅药,创既愈,究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正辞,齐州人也。”
- ^ 《折狱龟鉴‧孔循虑囚》:“范正辞,齐州人,父劳谦。正辞为江南转运副使,饶州民甘绍者,积财钜万,为盗所掠。州捕得十四人,狱具当死。正辞按部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群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掩捕之,盗遁去。正辞即单骑出,追及之。贼控弦持来逼,正辞以鞭击之,中贼双目,执之以归。按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
- ^ 《容斋四笔‧范正辞治饶州》:“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具将死。正辞按部至,引问之,囚皆位下。察其非实,命徒他所讯鞫。既而民有告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捕之。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矟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被伤者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释。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端拱二年,代归,与洛苑副使綦仁泽、西京作坊副使尹宗谔同监折中仓。先是,令商人输米豆而以茶盐酬其直,谓之“折中”,复有言其弊,罢之,至是复置焉。”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端拱二年九月,自河北用兵,切于馈饷,始令商人输刍粮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优为其直,执文券至京师,偿以缗钱,或移文江、淮给茶盐,谓之折中。有言商人所输多弊滥者,因罢之,岁损国用殆百万计。冬十月癸酉,复令折中如旧。又置折中仓,听商人输粟京师而请茶盐于江、淮,膳部员外郎范正辞、洛苑副使綦仁泽、作坊副使尹崇谔同掌其出纳。每一百万石为一界,禄仕之家及形势户不得辄入粟,御史台纠之。会岁旱,罢。(塞下纳刍粮,京师纳粟,皆谓之折中,其实两事。塞下折中自雍熙始,既罢复行。京师折中,今始行之,又以旱罢。实录与范正辞传并两事为一事,故载其行罢辄差谬,取本志删修,庶不失实云。淳化二年五月,复置折博仓,即此折中仓也【三三】。)【三三】即此折中仓也“此”原作“其”,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 ^ 《续资治通鉴‧第十五卷》:“端拱二年九月,自河北用兵、切于馈饷,始令商人输刍粮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优为其直,执交券至京师,偿以缗钱,或移文江、淮给茶盐,谓之折中。有言商人所输多弊滥者,因罢之,岁损国用殆百万计。冬,十月,癸酉,复令折中如旧。又置折中仓,听商人输粟京师而请茶盐于江、淮,命膳部员外郎范正辞等掌其出纳。每百万石为一界,禄仕之家及形势户不得辄入粟,御史台纠之。会岁旱,罢。”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迁仓部员外郎,同知幕府州县官考课,改判刑部,历户部、盐铁二判官,迁考功员外郎,通判定、扬、杭三州。”
- ^ 《容斋四笔‧知州转运使为通判》:“淳化中,范正辞既知戎、淄二州,而通判棣、深。”
- ^ 《续资治通鉴‧卷十六‧宋纪十六》:“淳化二年十月,帝虑中外官吏清浊混淆,莫能甄别,壬午,命王沔、谢泌、王仲华同知京朝官考课,张弘、高象先、范正辞同知幕职、州县官考课,号曰磨勘院。又命魏廷式与赵镕、李著同较三班院殿直以上功过。”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真宗即位,迁膳部郎中,召判三司勾院,俄复为盐铁判官。咸平二年,出为河东转运使。”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三年,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时李昌龄自忠武行军起知梓州,董俨知寿州,王德裔、杨缄皆任转运使,后失官宰畿邑。正辞上言:“昌龄辈贪墨着闻,愿陛下罢其民政。”诏追还俨敕,余悉代之。又言:“治民之官,牧宰为急。”举吴奋等五人堪任大郡,复请令奋等各举知县、县令,从之。”
- ^ 《宋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四十六‧李昌龄传》:“咸平二年,起为殿中少监。会诏群臣言边事,昌龄求面陈事机,不报。王均之乱,命知梓州。知杂御史范正辞劾其广舶宿犯,亟代还,知河阳。”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坐鞫任懿狱,贬滁州团练副使。”
- ^ 《宋史‧ 卷六‧本纪第六‧真宗一》:“咸平五年,三月丁酉,李继迁陷灵州,知州裴济死之。庚戌,比部员外郎洪湛削籍流儋州,工部尚书赵昌言责授安远军司马,知杂御史范正辞滁州团练副使。”
- ^ 《宋史‧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范正辞传》:“会赦,复为仓部考功员外郎、通判郓州,知淮阳军,复膳部郎中,以年老,求监兖州商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卒,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