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老三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湾最早创办的3家电视台,分别是台湾电视公司(1962年10月10日开播)、中国电视公司(1969年10月31日开播)以及中华电视公司(1971年10月31日开播),均为无线电视台。虽然现今台湾的电视台数量早已增加,对于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湾人来说,他们从小就看老三台的节目长大,对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后开播的电视台也因此被统称为“第四台”,特别是卫星电视台

创立的背景

二战之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在世界各地开始普及。为适应情势,建立电视台的呼声在台湾开始出现。1960年5月20日,中国广播公司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合作,试播现场电视节目《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就职大典》,广播台设于圆山一百四十米的高地,十公里以内若无高大的建筑物阻挡,都可以收到节目讯号;这是台湾第一次的电视实况转播,当时仅有五十台电视机。1961年,教育部部长黄季陆呈准行政院责成国立教育资料馆设立“教育电视广播实验电台”(NETV,简称“教育电视台”),并由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与私立中国电子工程传习所分别负责工程与节目之筹备事宜。1962年2月14日,教育电视台正式成立并试播,成为台湾第一家电视台。由于教育电视台不播广告,教育电视台的经费完全依赖教育部的预算。教育电视台平常日每天12时50分开播、16时10分收播,星期日9时整开播、12时03分收播,每周广播时间共计23小时。教育电视台的收视范围仅有台湾北部地区,收视率仅有1.40%。

台湾电视公司

台湾电视公司建立于民国51年10月10日(1962年10月10日),是台湾第一家电视台,英文缩写为Taiwan Television、Taiwan TV、TTV。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首任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为新台币三仟万元。其前身为台湾省政府教育局教育资料馆设立的“教育实验电台”。1962年10月10日中午12:00举行开播仪式,由时任第一夫人宋美龄按钮,晚上19:00时整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中华民国电视史。1969年9月7日,台视发射全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信号。2000年8月13日,赖国洲就任台视董事长,胡元辉就任台视总经理。2007年实行民营化后,非凡电视台成为台视的最大股东。台视现任董事长黄菘、总经理周法勋,目前有台视主频等四个电视频道。

2014年12月29日主频成为首个HD讯号播的无线台主频,2016年12月21日新闻台也升级HD讯号播出。

中国电视公司

中国电视公司是台湾第二家电视台,建立于1968年9月3日,1969年10月31日下午18:30时整,由时任的副总统严家淦主持按钮仪式,中视正式开播。中视的开播,改变了国内无线电视仅此一台(台视)的局面,并一次完成全国电视播映网络,全部以彩色播映,将中华民国的电视由黑白时代带入彩色时代。后中视因资金问题而成为中国国民党党营媒体。1999年8月9日,中视股票公开上市,成为台湾第一家股票公开上市的媒体。2005年12月24日,中国国民党将中视的控股权售予一财团,该财团由一个总部设于香港,由“荣丽投资公司”(《中国时报》董事长余建新等持有)持有两成权益,台视及其四个日资股东(富士电视台NEC东芝日立)合共持有一成权益,其余七成权益由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当中没有台湾人)持有的财团营运。2008年加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中国国民党已经退出中视经营。现任董事长胡雪珠。目前中视有中视数位台等四个电视频道。

2016年2月15日起主频升级HD讯号播出。原中视HD台更名中视菁采台,原中视综艺台更名中视经典台

2017年7月31日,中视新闻台升级HD讯号播出。

中华电视公司

中华电视公司是由教育部、国防部、企业界人士与侨界领袖等共同投资设立的台湾第三家电视台。1971年10月31日下午16:30时整正式开播。是中华民国政府持股较多的无线电视台之一。2004年7月,深绿色彩鲜明的台湾资深艺人江霞成为官派的华视总经理。由于华视实行总经理制,总经理说了就算数,因而在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华视新闻在徐璐担任总经理期间好不容易建立的公正性会被江霞摧残。他们在PTT上号召“拒看华视”,直到江霞在2006年3月卸任为止。

2006年7月1日,公共电视台与华视合组成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现任董事长由公视董事长陈郁秀兼任;现任总经理庄丰嘉。也是公广集团唯一播送商业广告的。目前拥有华视主频等六个电视频道。

2015年10月1日,主频升级HD讯号播出;2017年2月3日,华视教育文化台和华视新闻资讯台也升级HD讯号播出。另外因配合制播立法院院会是日开播国会频道1台国会频道2台,原华视综合娱乐台停播。2017年12月15日,华视教育文化台改为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演艺人员制度

老三台的演艺人员分为两大类:“基本”与“特约”。刚进入演艺圈或资浅的艺人,就与电视台签约成为“特约歌星”或“特约演员”;有一定知名度或大牌的艺人,就与电视台签约成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但这不是绝对的。有些有来头的艺人,一进来就能与电视台签约成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有些签两年“特约”的艺人,因表现优异而能升格为“基本演员”或“基本歌星”。“特约”的通告费是“基本”的一半。

原则上,一个艺人只能与一家电视台签约;一个艺人若无其所属电视台的同意,不可参加另外两家电视台的节目录影。任何一家电视台均可向另外两家电视台申请借调艺人。有些艺人根本不想被合约绑死,这样才可以游走老三台。演艺人员制度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全面废止。

解严前的老三台

  • 1970年5月,由于台视与中视恶性竞争,导致电视广告泛滥,大量播映歌仔戏布袋戏,竟然形成“农民不耕田,工人不作工,小学生逃学,人民不接受政府防疫注射,全国半数以上电影院关门”之现象。(李瞻 1984)
  • 1972年11月16日,大众传播学者李瞻立法院教育、交通两委员会审查《广播电视法》草案时,建议由政府单位协调老三台合并为一家公营的电视公司,使电视节目走上正轨。
  • 1972年11月18日,总统府资政陈立夫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问题座谈会”中,针对“改进现今电视制度”议题,提出了三个办法,并主张将老三台由商营改为公营。
  • 1984年起,老三台必须按照新法规定,缴交电视发展基金,以支持公共电视。
  • 1986年9月15日,台视向行政院新闻局广电处反应,希望周末的电视节目开播时间提前为11时30分,以利节目安排,并服务更多的观众群。台视指出,原本的电视节目开播时间为11时50分,当初电视播出时间设限是因节约能源,如今此理由已不存在,这可由午间增播时间的实施得到证明。
  •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播处前处长索慕兰(Prof. E. Lioyd Sommerland)之分类,老三台无论是属于“公商并营电视”还是“商营电视”,事实上都有60%的股份是来自公家,但纯粹是以商业方式经营;没有一个电视台领受过政府补贴或享有免税优待,盈亏必须完全自行负责。(楚崧秋,〈对当前国内电视的一些看法〉,《一个电视新生的告白》第53页。)
  • 在外观上,老三台都是以商业电视型态发展;但是,事实上,老三台都是并不纯粹的商业电视台:资本结构上,老三台都有大比例的公股;以当时的《广播电视法》或当时最新公布的《电视节目制作规范》等来看,老三台又具有公共电视性质。因此,老三台不是纯民营商业电视,也不是政府或公共电视;老三台的生存方式是完全商业性的自给自足方式,老三台的发展路线却又不得不受许多主观、客观、内在、外在的局限。(楚崧秋,〈电视的昨日、今日与明日〉,《一个电视新生的告白》第64页。)

解严后的老三台

  • 三台的创立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其分别代表了当时台湾的(中视)、(台视)、(华视)三股势力;依行政层级来区分,则可分为营(台视)、党营(中视)、国营(华视),但是互不隶属。三台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也同时具备商业媒体与公共媒体的性质。由于政治势力的介入与干扰,三台的内容与后来的民视公视及有线台(如中天东森三立年代TVBS)等电视台相比内容僵化,优势渐失。
  • 1998年时黄金时段有线频道占有率是35%,中视22%、台视20%、华视18%、民视5%。非主要时段,有线频道的占有率是61%、中视14%、台视12%、华视10%、民视3%。中视的收视率超过4%,台视及华视亦接近4%。[1]。但在2023年第一季,台视收视率有0.4%、中视0.36%、华视0.16%。无线台最高的民视有0.61%,公视则有0.13%[2]
  • 解严以后,面对台湾有线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老三台都曾经尝试开辟有线电视第二频道,包括:台视卫星冠军频道(CTTV)、中视二台、华视钻石频道。在老三台之中,中视是唯一成功开辟有线电视第二频道的电视台;这个频道就是中视二台,现在已经被并入中天电视网(即现在的中天娱乐台)。台视卫星冠军频道于1997年3月24日试播,1997年5月2日开播,由于与各地有线电视系统业者的签约问题,“卡位”不顺利,能见度不高(71.8%的中南部有线电视收视户可以看到该频道,30%左右的大台北地区有线电视收视户可以看到该频道),开播几个月之后就被迫停播。华视有了台视的前车之鉴,决定跳过有线电视,直接规划直播卫星(DBS)来临后“无线电视与直播卫星之间策略联盟”的关系,原订1997年9月1日开播的钻石频道无限期延后开播。
  • 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老三台与有线电视“四台会”(超级电视台东森电视传讯电视(中天)、环球电视)首度合作报导开票过程。
  • 2001年12月17日,老三台与民视受到景气低迷及广告被有线电视瓜分,造成广告业绩急遽萎缩,导致经营艰困,故列举六项现行法规“不公平条款”,以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的名义,希望行政院新闻局修正无线电视相关法规。此举被视为无线四台展开“绝地大反扑”的第一步。
  • 2014~2016年老三台主频道陆续升级HD讯号播出。

民进党政府执政后的经营权变动

民进党执政的陈水扁政府上台后,由于台视与华视分别属于原先的台湾省政府和国防部。因此随政权的变动,这两家电视台也出现了人事变动。而中视由于是国民党的党产,因此未受影响,直到2005年12月,国民党撤出中视经营权。2006年配合公广集团成立而将华视公共化。2007年台视完成民营化,成为非凡电视的关系企业。

党政军退出三台

从黑白节目到彩色节目

1969年9月7日,台视首先宣布不定时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69年9月25日,台视宣布彩色电视节目试播成功;1969年10月6日起,台视在每天11:00~12:00试播彩色影片一周;1970年4月12日起,台视首次以彩色节目讯号定期播出现场节目《群星会》。1969年10月31日,中视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71年10月31日,华视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从此以后,老三台节目逐渐彩色化。

电视数位化与未来的发展

  • 2004年夏季,利用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直播,老三台与民视共同推广无线数字电视(主要是这四家电视台的合作厂商所制造的无线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把奥运风潮视为推广无线数字电视的工具。媒体改造学社曾经严词批判这种做法:“奥运期间,台视、华视、中视和民视取得比赛转播权,但是不但没有满足观众的需求,甚至借此要求观众花钱订购他们的数位频道;或者四家频道联播有丰富广告收入的棒球比赛,不顾频道节目安排的平衡;完全是在商言商,把数位科技当作赚钱的工具,而不是服务公众的工具。”[3]
  • 2012年6月30日,该日中午12:00起无线电视类比讯号关闭,老三台主频改以数字信号播出。
  • 2012年7月,为了无线台以高清电视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直播,个别开播一台高清频道[4]
  • 同年8月13日奥运闭幕后,开始制作及播出高清制作的节目[5],老三台也正式进入高清电视的时代。初期节目内容以联播主频节目和过去曾播出的精选节目为主。
  • 2014年12月29日,台视主频改以HD讯号播出节目,为首个的HD画质无线台主频。华视也在2015年10月1日把主频升级HD播出;随着2016年2月15日起中视主频加入;老三台主频都以HD讯号播出。中华民国电视学会亦期望2017年有线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后再修正广电三法(《广播电视法》、《有线广播电视法》、《卫星广播电视法》),增加无线台频道在有线电视系统的必载数。
  • 201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串流媒体社群网络兴起,和传统电视公司(如有线电视、IPTV业者)都承受来自新媒体的压力,开始增加社群经营,同时除了和既有的有线电视合作,也开始陆续和串流媒体合作经营原创影视内容。

老三台小知识

  • 黄金时段:收视人口较多的时段,通常是每天19点整至22点整。
  • 八点档:每周一至周五20:00点整播出的电视节目的统称,播出的节目大多是连续剧
  • 三台联播: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老三台在同日同一时段联播同一节目。每月换一电视台担任联播工作的主办单位,主办的电视台称为“值月台”。这一类的节目有:
    • 自1976年1月12日起21:00联播《寒流》开始三台联播连续剧。
    • 1979年1月1日起每周一21:00的叙史节目《大时代的故事》。
    • 新闻桥
    • 《电视与观众》
    • 中华民国国庆庆典直播。
    • 而三台联播时段更成为后来出现的公共电视节目的前身。
  • 开播时播放的中华民国国歌影片:目前台视各频道于每周一;中视各频道于每月其中的一个周二(单月第3个周二、双月第2个周二);华视主频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及华视教育文化台每天播放。
  • 立体声双语广播:1992年1月1日,台视、中视、华视立体多声道电视广播系统正式开播,采用美国增你智(Zenith)公司开发的Zenith-dbx电视立体声与双语音系统频谱。立体声与双语节目皆会标示华视设计的立体声与双语节目标志。
  • 收播检验图:目前台视各频道于每周一凌晨03:00(主频时间不定)~05:00;中视各频道于每月其中的一个周二(单月第3个周二、双月第2个周二)03:00~03:02[6]、03:50~03:55;华视主频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凌晨04:00~05:00及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每天凌晨04:00~05:00播放。
  • 大型体育赛事直播:如亚运奥运等。

老三台节目制作型态

在电视台播出时间增长、企划及编剧人才有限等情况下,电视台必须将大部分的节目委托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来制作。老三台的节目制作型态可大略区分为下列四类:

  • 内制:电视台自行负责节目的制作,广告业务由电视台业务部门接洽、安排。例如新闻、新闻性节目(华视《早安今天》除外,该节目是由太国影视制作,是台湾第一个外制的新闻节目)、应景节目(例如端午节特别节目)、大型转播节目(例如颁奖典礼)、庆典现场直播节目。
  • 委制:由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提出企划案,并列出预算。电视台审核之后,若认为合理,则给予该笔预算所需的经费。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只需做好节目,不须负担广告的招揽。这是最常见的型态。当节目的收视率高、广告收入多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享受不到额外的利益。例如华视《综艺100》。
  • 外制外包: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必须向电视台取得播出时段,且须自行承揽广告业务与节目制作;电视台负责审核节目品质。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在制作节目时,可依自身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电视台摄影棚内设备。例如中视《欢乐一百点》、华视《钻石舞台》。
  • 内制外包:电视台自行负责节目的制作,广告业务则由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业务部门代为接洽、安排。这是最少见的型态。例如华视《华视剧展》。

中文字幕

一般而言,老三台大部分录影播出的节目都有搭配使用繁体中文字幕,以忠实呈现节目中各个人物的讲话内容,让各个阶层的观众(尤其人)都能看得懂节目内容,同时配合教育部的“推行国语”政策。台视自开播以来,就使用电视上“重叠”的效果,在外语闽南语节目上加注白色字幕;演变至今,大部分的节目都有加上字幕。

字幕早期都是手写的。重叠方式播出的白色字幕,实际播出时有很多缺点(容易与实际画面的白色部分混淆等);手写的字幕也会因人而异,影响播出时的实际效果。1971年8月,台视从英国引进EDS公司出品的两部滚动式字幕机,字幕改为打字机打字,可在白色字幕上添加黑色阴影,改善了字幕的播出效果。至于外语节目,因为对白速度较快,必须使用跳动式字幕机;因此,1975年12月7日,台视主控组利用电子延迟及反相的原理,自行设计字幕加边装置,效果良好。1976年9月,台视把字幕完全纳入加边及加颜色的装置。

1984年5月20日,中视率先启用“电视中文字幕电脑操作系统”庆祝第七届正副总统就职及公共电视节目开播,使用的电脑是国产16位元个人电脑,以特制之转接器将电脑连接电视系统后将字幕加边加色,每个中文字以24×24像素组成仿宋体,第一个使用中文电脑字幕的节目是第一个公共电视节目《大家来读三字经》。1987年3月,台视启用Altos公司超迷你级2086与886型电脑各一台,由这两台电脑控制自动播出字幕,另附八个终端机配合2086作为输入之用及两个终端机配合886作为输出之用。1990年10月15日,中视全面更新电脑字幕系统为IBM PC386,字体更清晰、稳定。

2000年代后,随着电视数字化,电视台以节目制作公司或代理商附上的字幕,或自行以剪辑软件字幕编辑功能制作的字幕,取代原有播映系统的字幕功能。

为了保护儿童的视力,部分儿童节目只有国语发音而没有字幕,例如台视播出的幼儿节目《我是好宝宝》以及中视播出的卡通影片 《小泰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三台联播的节目

  • 2000年以前,每年中华民国国庆日(10月10日)19:00到20:00,台视都会安排台内晚间新闻主播与记者群在同一个摄影棚内播报晚间新闻,中视、华视亦然。
  • 《尖端》:光启文教视听节目服务社(光启社)制作之科技性电视节目,简又新主持,获得第18届金钟奖电视金钟奖新闻节目奖。
  • 新闻桥》:中华民国新闻评议委员会(新闻评议会)制作之新闻评议节目。
  • 《电视与观众》:1983年4月24日至1987年12月27日,每周日20时整播出,每集长度为五分钟到十分钟,共241集(台视、中视)或239集(华视)。该节目是由中华民国电视学会制作,老三台的新闻部轮流执行制作,告诉观众有关电视的经营制度、节目制作、以及观众有兴趣的其他问题。
  • 《映象之旅》:台视制作的社教节目,播出期间为1981年8月11日至1988年6月27日(台视)或1982年10月12日(中视、华视),共119集(台视)或58集(中视)或57集(华视)。
  • 新闻眼》:中视新闻部制作的第一个三台联播新闻专题节目,1981年9月7日开播。公共电视节目取代三台联播节目以后,成为中视独播的公共电视节目。
  • 《我们的歌》:华视制作的社教节目,播出期间为1981年9月17日至1982年3月4日,共23集。
  • 《范园焱时间》:中视新闻部制作,反共义士范园焱主持。
  • 1970年代,周间21时整都会播出“反共爱国”主题的国语连续剧;节目开始前三分钟会播放宣导短片(例如:《行的安全》),因此事实上节目从21时03分开始。1980年代开始,改播出一般节目,起初仍然三台联播,《映象之旅》在三台都有播放的时期就是在这个时段三台联播,《新闻眼》三台联播时期也一样。1984年5月20日公共电视节目开播、取代三台联播节目,此时段不再三台联播。公共电视节目没有自己的频道,征用老三台节目时段播出,但没有三台联播。
    • 寒流》:60集,自1976年1月12日至1976年4月21日21:03~21:30首播;1976年9月6日至1976年12月8日21:03~21:30第一次重播(台语版),1979年2月27日至1979年4月14日20:00~21:00第二次重播。
    • 我要飞上青天》:上演范园焱驾军机投奔中华民国的故事。
    • 《风雨生信心》:自1977年9月12日至1977年11月19日每周一至周五21:03~21:30播出(完结篇播至21:50)。主题曲〈风雨生信心〉由萧㛤珠主唱。
    • 《河山春晓》:自1977年11月21日至1978年2月3日每周一至周五21:03~21:30播出。
    • 《炼狱儿女》:自1978年2月13日至1978年4月11日每周一至周五21:03~21:30播出。主题曲〈莫待失败徒感慨〉由陈芬兰主唱。
    • 《跃马中原》:自1978年7月31日至1978年9月8日每周一至周五21:03~21:30播出。主题曲〈跃马中原〉由吴秀珠主唱。
    • 《国恩家庆》:自1978年9月11日至1978年10月13日每周一至周五21:03~21:30播出。主题曲〈国恩家庆〉由费玉清主唱。
    • 《海棠血泪》:同名主题曲由江音主唱。
    • 大时代的故事》:主持人端坐主播台讲述自辛亥革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止的中华民国史
    • 《西贡风云》:自1979年7月3日至1979年8月14日每周二至周六21:03~21:30播出。描述越战
    • 《路》:以报导文学形式描述成功台湾企业家的成功过程。

老三台的国际合作

台视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中视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华视在全球各地的姊妹台

对老三台的评价

  • 1980年7月29日,当时的中视董事长楚崧秋在“中国电视公司动员月会”上演讲〈建立中视为一个理想的电视系统〉(全文刊载于《中视周刊》565期以及《一个电视新生的告白》第3至12页)时,归纳当时台湾社会各界对老三台节目的不满和批评包括:
  1. 新闻节目比例偏低。老三台新闻节目原本各仅占全部节目的10%到15%,当时已增至20%以上。
  2. 公众参与电视的机会与反映公众意见的节目嫌少。一些观众参加竞赛、访问、展览、反映意见,或参观现场节目,当然是“参与”,但还不够。
  3. 节目水准仍感偏枯,尤其是妇女儿童的好节目相当缺乏。
  4. 文化性以及与大众生活、思想有密切关连的社教性节目有待加强。
  5. 广告嫌多。有时不免夸张一点,消费性的比例偏大。
  • 1984年,传播学者李瞻在其所著《电视》一书中,引述了当时台湾电视圈流行的一首歌谣,对台湾商业电视制度流弊极尽讽刺之能事:“一二商人窝心,三台主管伤心,四方观众关心,五星闪耀动心,六神无主烦心,七嘴八舌恶心,九稳十拿称心,百万到手开心!”(按:“五星”指“影、视、歌、剧、舞”五种明星。)
  • 1995年6月25日,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教授冯建三说,台湾电视的生态并不因第四家无线电视台由非国民党力量的民视取得而乍现生机,而可能是另一个“新禁锢阶段”的开始;若要创造转危为安的契机,则切入点依然是老三台、而不是任何新增的无线电视或卫星电视频道,因为“通向本土影视公共利益最近的路”正是由党政军所控制的老三台铺设完成的;当台湾走向这条路时,请注意“窥伺道旁的财团,已在两侧树满‘(媒体股权)大众化’的稻草人[7]
  • 2002年11月6日,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管中祥说,在那个只有老三台的时代,许多台湾民众的生活作息与资讯接收,经常受到电视节目播出的规律流程(flow)所左右:“例如:小孩作完功课,打开电视的时间大多为下午5点,那时电视播出的是卡通;6点到7点,电视台不是播厂商赞助的益智、竞赛节目,要不就是一堆妈祖观世音济公等低成本的闽南语连续剧;到了7点,打开电视,三台播的一定是新闻;8点只能看连续剧,9点会播广电基金安排的半小时社教节目,9点半播出的大多是综艺节目或者花系列之类的单元剧;11点一到,又得将新闻重新看一次。”[8]
  • 2004年7月1日,民进党立委蔡启芳抨击蔡同荣的民视与老三台一样“没有一家好东西”,并连说2次“叫蔡同荣去死死好了”。[9]

老三台的乐团

在电子合成音乐尚未在综艺节目的伴奏工作中“一枝独秀”的时代,老三台都有自己的乐队,在自家的音乐节目及综艺节目中担任伴奏的工作。乐队的编制,可随着各节目的性质及排场而加以调整,可大可小。通常由指挥家兼任团长。

发行丛书

老三台都曾发行过专门介绍自身的动态和节目的书刊。现多已停刊。

台视

  • 台视丛书的出版,是由台视的子公司“台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台视大楼地下楼设有书店“国家书坊台视总店”,售卖政府及台视文化公司出版的各种类型书刊。
  • “台视丛书”并非官方所使用的固定名称,它的前身是“电视周刊丛书”(这个才是官方曾经使用的固定名称)。
  • 台视文化公司及其前身“电视周刊社”发行的《电视周刊》,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艺人动态及电视节目相关刊物,共发行了1943期,于2000年停刊。台视文化公司及其前身“电视周刊社”发行的《家庭》月刊、《常春》月刊与《女性常春》月刊,皆持续发刊至今。

中视

  • 中视曾经发行过的丛书有:
  • 中视丛书:原名“中国电视周刊丛书”(简称“中视周刊丛书”)。内容最初是以与中视节目相关者为主,后来逐渐多元化。现已停止发行。
  • 《中国电视周刊》(China TV Weekly):只报导中视及其基本歌星、基本演员等的相关讯息。曾经一度改名《中视周刊》,后来又改回来。现已停刊。
  • 扫描线》(TV Scan)周刊:以报导老三台及艺人的相关讯息为主,以取代内容日趋僵化的《中国电视》周刊。现已停刊。

华视

  • 华视丛书:以华视节目相关者为主。
  • 《中华电视周刊》(只报导华视节目及旗下艺人动态)→《华视周刊》(只报导华视节目及旗下艺人动态)→《华视综合周刊》(报导三台节目及艺人动态)
  • 《今天》别刊:配合华视妇女节目《今天》的节目内容所发行的刊物。
  • 以上各丛书均已停刊。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许圣梅,《挑战不可能:再造中视CTV》,远流1999年6月25日出版,第248页。
  2. ^ 公共电视 2023 年第一季收视季报告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23-05-21.
  3. ^ 〈公共广电集团问与答〉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6-22.
  4. ^ 无线四台HD播奥运 中视先试播 中时电子报 2012-6-27[永久失效链接]
  5. ^ 无线四台HD 奥运后正式上路 中时电子报 2012-7-26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0-01.
  6. ^ 中视收播后,检验图只播出2分钟(03:00~03:02)就中断讯号
  7. ^ 冯建三. 第四台誕生 新禁錮階段開始?. 中国时报. 1995-06-25. 
  8. ^ 管中祥,无电视大自由,2002年11月6日《台湾立报
  9. ^ 李八方,蔡启芳乱射 蔡同荣中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4年7月2日〈政坛后花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