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裕
罗裕(1925年9月11日—1957年6月21日),中华民国湖南长沙人,北平出生[1][2]。是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工程师,曾任职于上海公用局、台湾铁路局工程总队、台湾省公路局四季工程处[2]。1957年在参与台7线仑埤仔路段工程时意外因公殉职,之后在台7线上设有“故工程师罗裕同志纪念碑”及以他命名的“罗裕桥”[2]。
生平
罗裕于1925年9月11日出生于北平,父亲是经济学家罗敦伟,母亲是何觉余[注 1][2]。据罗敦伟的说法,罗裕小时候相当调皮,直到小学三年级时突然开窍,有良好表现[2]。初中时,曾发明结合钢笔、墨水瓶、毛笔、墨盒、印章、印泥盒的“轻便六用笔”,获经济部专利证书[2]。
自清木关高中毕业后,进入北碚艺术师范学校就读[2]。后来据说因阅读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决定投身工程界,而后考取上海的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2]。1948年毕业后,于上海公用局任职,参与沪西自来水工程[2]。
1949年,罗裕随家人前往台湾,进入台湾铁路局工程总队工作,参与内湾支线、台北复兴桥[注 2]、高雄前镇桥、苗栗等处的桥梁工程[注 3][2][5]。1956年,罗裕被借调到台湾省公路局四季工程处,加入北部横贯公路兴建前期工程规划[2]。但在1957年6月21日夜里,罗裕因公要渡溪时,行经的竹制便桥因风大摇晃,导致罗裕失足坠落而逝世[2]。
罗裕去世后,当时的台湾省公路局局长谭岳泉特令组织治丧委员会,于1957年6月24日举行公祭[2]。而在公祭后,罗裕的骨灰被供奉在中和的圆通禅寺灵骨塔[6]。
相关条目
- 罗敦伟:经济学家,罗裕之父。
注释
参考来源
- ^ 故工程師羅裕同志紀念碑記. 台湾记忆. 国家图书馆.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橋上英名 尋訪33座以人名命名之橋梁及隧道》. 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二区养护工程处、识之创意行销有限公司. 2015-01: 48–53. ISBN 978-986-04-4139-0.
- ^ 罗芳. 〈老鷲干雲〉. 《人间福报》. 2017-03-27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 ^ 4.0 4.1 臺灣第一座立體高架道路:中山北路復興橋. 报时光 (联合线上公司). 2022-03-14 18:30 [202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 ^ 5.0 5.1 袁作震. 〈悼羅裕同學〉. 《故工程師羅裕紀念冊》. 1957-11.
- ^ 台湾省公路局东西横贯公路工程总处 编. 《故工程師羅裕紀念冊》. 1957-11.